72岁退休教师自杀:老有所养,是所有人最后的尊严

说实话,我们这个社会,是不太关注老人的。再加上话语权的缺失,老人们一直便处于一个被遗忘的境地。

等到大家想起来关注的时候,往往就是出事的时候。

广州72岁的罗女士曾经是一名教师,退休后赋闲在家。老伴早年去世,儿子又都不在身边。

有一天,她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

然后,选择了自杀。

三天后,罗女士的儿子才得知了母亲的死讯。

很痛吧。

72岁退休教师自杀:老有所养,是所有人最后的尊严

可是,类似这样的老人自杀事件,绝非个例。在农村,这样的现象更为普遍。

在农村,在城市,有这样一群孤独的老人,他们独自生活,没有人陪伴,也没个人照顾,想找个人聊聊天甚至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我看过一个新闻,一位老头天天打110电话,只为了找个人说句话。

他们孤独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黯然离世。

我想,也许是时候了,全社会来关注这群孤独的老人。

一方面,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去到外面的世界,他们离开老家,离开老人。

另一方面,中国的老人们,是最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的,他们太为子女着想了。

甚至,有的老人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子女,选择自行离开人世,给子女最后一点的爱。

72岁退休教师自杀:老有所养,是所有人最后的尊严

更让人心惊的是,很多老人对于自杀的态度,他们习以为常,甚至颇为赞赏。

在很多老人心里,自杀就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

这一代老人,上半辈子活的都是旧时代的一套。

我们爷爷这辈人,即使生病下不了床,这个家还是得听他的。

子女们都在身边,陪伴父母走过最后一段时光。

但是,如今我父母这一代老了,他们的子女们却几乎都不在身边。

这一代老人们,曾经为父母养老送终,如今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养老。

而且,他们还面临着在家庭内部中失去话语权。

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带回来的都是些老人们怎么也无法理解的新事物。

和只有春节才匆匆回来几天的子女相比,他们更愿意和年龄相仿的老人彼此交流。

他们和子女之间,无形中隔开了一条深渊。

而当那些他们本来还可以聊聊天的“老伴”一个个先后离去的时候,他们也想到了离开。

寂寞是让人绝望中,孤独中透露的都是死亡的气息。

72岁退休教师自杀:老有所养,是所有人最后的尊严

孤独的留守老人,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了。

很显然,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提高社会对孤独老人群体的关注。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养老福利设施。

建造更多更多的社区养老院。

如何让更多人“老有所养”,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老龄化,已经刻不容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