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清朝史,兩個攝政王:起也攝政王,終也攝政王!

有人說,大清起於女人,終於女人:孝莊太后與孝欽太后(慈禧太后),其實也可以說是起自攝政王,終於攝政王:多爾袞與載灃。

大清入關之初,順治皇帝福臨,尚是幼童,無力執政,他的登基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結果,大清帝國實際的執政者是睿親王多爾袞,他成為攝政王!

多爾袞是個梟雄,霸氣十足,城府頗深,足智多謀,這是在戰場和權力場上的鬥爭中所淬鍊出來的一種氣質。戰場上,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刀光劍影中勇猛撲殺,在用兵謀略上,利用吳三桂和李自成的矛盾,抓住時機,滿清得以入主中原。政治鬥爭中,即便是母親被皇太極逼死,多爾袞也能做到忍耐等待,因為少年的他抗衡不了皇太極。相反,在皇太極時代的多爾袞是個忠於皇權的猛將,這使得皇太極對他信任有加,他的權勢和地位與日俱增!

皇太極死後,梟雄多爾袞開始露出本色。先是爭奪帝位,亮出獠牙。失敗後,又以退為進,擁立福臨,自己成為攝政王!排擠鄭親王濟爾哈朗,逼死肅親王豪格!

一部清朝史,兩個攝政王:起也攝政王,終也攝政王!

順治帝

驕橫跋扈可能都難以形容那時的多爾袞!

攝政王令旨一度牛逼勝過順治聖旨!

當然,沒有多爾袞,大清一統中原可能沒有那麼快、那麼順!

天要其亡,必使其狂!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爾袞“猝薨”於喀喇城(河北灤平),“猝薨”一詞是清宮檔案的說法,死因自然是謎!

多爾袞死後,遭到了順治帝的瘋狂報復!掘墓鞭屍,開除出宗室!幼年的順治活在這位“皇父攝政王”的陰影中,他要掃除陰影,必須報復!

載灃是大清第二任攝政王,也是最後一任。載灃是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的官二代!他的父親老醇親王奕譞,靠的是在辛酉政變中支持慈禧而上位,當然也因為是慈禧的妹夫。奕譞的性格不像六哥恭親王奕那麼囂張,他是個謹小慎微,乃至懦弱的人。這種性格多少遺傳給了載灃。

一部清朝史,兩個攝政王:起也攝政王,終也攝政王!

老醇親王奕譞

載灃登上政治舞臺的起點比較高,但是方式很屈辱,他是作為中國道歉代表團團長出訪德國的,因為義和團事件中,中國人殺了德國公使克林德,所以必須有個親貴重臣去道歉。載灃生性為人低調,交際不廣,說話有些結巴。他在生活起居方而並不太挑剔,出使德國時還主動謝絕了各級官員所預備的高規格迎送禮儀,其簡樸作風贏得在華西方外交官和國內外輿論的一片讚賞。

但是,作為帝國領袖,僅僅低調謙虛就夠了嗎?

一部清朝史,兩個攝政王:起也攝政王,終也攝政王!

這塊碑原名克林德碑!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去世之後,載灃成為攝政王,帝國的執政者。

載灃與多爾袞一樣。面臨的是派系勢力盤根錯節的政局,載灃也想象多爾袞那樣大權獨攬,他罷黜了袁世凱,以為這樣就可以控制兵權,其實他錯了,北洋軍只認袁大帥,不知有朝廷!為了確保愛新覺羅家族千秋萬代的基業,載灃把權力集中在幾個兄弟手中,儘管他們是廢物!

載灃執政之初,國內輿論皆以為他是帝國憲政改革的希望,可是沒想到他搞出了“皇族內閣”那種可笑的鬧劇!

皇族內部,也是錯綜複雜!當時當過御史的胡思敬曾經說過, 朝廷親貴是“七黨”並立:

其時親貴盡出專政,收蓄猖狂少年,造謀生事,內外聲氣大通。於是洵貝勒總持海軍,兼辦陵工,與毓朗合為一黨。濤貝勒侵奪陸軍部權,收用良弼為一黨。肅親王好結納報館,據民政部,領天下警政為一黨。溥倫為宣宗長曾孫,同治初本有青宮之望,陰結議員為一黨。隆裕以母后之尊,寵任太監為一黨。澤公與隆裕為姻親,又曾經出洋,握財政全權,創設監理財政官、鹽務處為一黨。監國福晉雅有才能,頗通賄賂,聯絡母族為黨。

一部清朝史,兩個攝政王:起也攝政王,終也攝政王!

此時的大清,內憂外患空前複雜,大變局面前,攝政王載灃缺乏應對智慧!在憲政改革成為社會主流訴求的時候,卻一味瘋狂集權,卻又能力不足。攝政王多爾袞奠定大清一統之基業,攝政王載灃終結滿清二百餘年之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