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政党中国国民党您了解多少?

在中国大陆,除了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被统称为民主党派的八个政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它们在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过程中作出的历史选择。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对我国政党中国国民党您了解多少?

中国国民党,缩写KMT;是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一个中国政党。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亦是中华民国与亚洲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其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11月24日的兴中会,而后依次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中国国民党从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起,至1948年改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国共内战中失利,从中国大陆撤守至台湾岛。现为中国台湾地区政党。

2017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吴敦义宣誓就任国民党主席。

发展历程: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4] 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序幕。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同年11月,同盟会创办《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主张。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领导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不久,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政权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从此同盟会逐步分化。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与其他4个小党联合组成国民党,旨在通过"议会道路"实现"革命理想"。1913年7月国民党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结果失败,国民党四分五裂。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部分国民党党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发布了《中国国民党规约》,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1921年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国民党严重受挫。1922年9月,在第三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开始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20~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章程》和其他决议案,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经过改组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从此,国民党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经过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政府。

对我国政党中国国民党您了解多少?

孙中山和李大钊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的右翼势力抬头,他们形成西山会议派,反对三大革命政策,进行反共分裂党的活动。1926年1月1~19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大",重申了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处分了西山会议派的主要成员。在这次大会上,蒋介石成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委、国民革命军总监。此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相继制造反动的、打击和排挤共产党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使共产党员被迫辞去他们担任的国民党中央部长等职。蒋介石先后攫取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军人部长以及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逐渐掌握了国民党的领导大权。1926年6月5日,国民党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出师北伐,以扫除军阀,统一全国"的议案。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当北伐在共产党的积极合作与参加下取得很大胜利时,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进行反共清党活动,镇压共产党人和工农进步力量,打击和排斥国民党左翼,并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7

对我国政党中国国民党您了解多少?

中国国民党党徽

月15日汪精卫追随蒋介石在武汉实行"分共",破坏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共产党人与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翼发表声明,退出国民党中央,由此,国共合作破裂,北伐大革命失败。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已不再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而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此后,国民党在全国建立起一党专政的统治。当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领导集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集中兵力"围剿"红军。1935年11月12~23日国民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表示调整内外政策,保持领土主权完整。但蒋介石仍企图消灭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经中国共产党调停和各方面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共同抗日。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和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先后进行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大规模的战役和会战,阻滞了日军的攻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成立伪国民政府。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国民党也转向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连续发动3次反共高潮。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刻,1945年5月5~2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的路线和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为实现国内和平,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8月29日~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签订《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和平建国纲领》以及政府改组等协议。7月,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悍然撕毁《双十协定》、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3月在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上,蒋介石宣布国共关系破裂,要与中国共产党斗争到底。7月国民政府颁布"总动员令",宣布进入"戡乱阶段",集中力量全面反共。经过3年内战,国民党溃败,南京国民政府灭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蒋介石、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12月国民党中央总部迁往台北。蒋介石到台湾后,重建旨在"坚持反共抗俄"、"反攻大陆"的国民党组织。1952年10月10日在台北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沿用"中国国民党"的称号,在中国台湾地区执政;通过《中国国民党党章》、《中国国民党政纲》、《反共抗俄时期工作纲要》、《加强大陆地区对敌斗争工作案》等,提出"驱逐俄寇、消灭共匪","团结反共力量,联合反共团体,建立反共抗俄联合阵线"的政治主张;决定在台湾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和"戒严"统治体制,并准备"反攻大陆"。1963年11月国民党"九大"重订《中国国民党政纲》,提出"立足台湾"、"光复大陆"口号,正式放弃"武力反攻大陆"口号。1969年3月"十大"通过了《政治革新要项》,提出"从根作起,全面革新","建设台湾巩固复兴基地,策进光复大陆工作"的方针。1972年蒋介石主持国民党第二次改组,扩大和强化党组织。1975年4月蒋介石去世。1976年11月国民党召开"十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修订案》、《强化党的建设案》、《反共复国行动纲领案》以及《全党奉行总裁遗嘱决议案》等,提出"坚守民主阵容"、"建设复兴基地"、"实行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的方针。大会还决定保留总裁职位,以纪念蒋介石;增设主席职位,选举蒋经国为国民党中央主席。

对我国政党中国国民党您了解多少?

毛泽东(左)与蒋介石(右)

1979年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统一祖国方针和实行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振兴中华的主张。对此,国民党当局一方面说"和平、统一确实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愿望",表示应该统一;另一方面又提出同共产党"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1981年4月,国民党"十二大"提出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1986年3月,蒋经国主持召开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将统一"。会后蒋经国提出以"变"应"变"的观念和"政治革新"主张,对国民党进行第三次改造,由"一党专制"调整为"一党执政、多党竞争"的政党体制。1987年7月,国民党当局解除在台实行38年的"戒严令"。10月14日,蒋经国主持国民党"中常会",正式宣布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决定。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7月国民党召开"十三大",选举李登辉为国民党中央主席,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党章》和《中国国民党现阶段大陆政策》案,提出"坚守民主阵容,立足台湾,放眼世界"的方针,强调运用"政经实力",推行"弹性外交",以达到台湾"政治实体化"、"国际化";对两岸关系,将以"一国两府"原则,处理两岸交流事务。1991年5月1日,国民党宣布中止"动员戡乱时期",结束国共两党内战状态,但仍保持敌视共产党的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