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里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我不是藥神》上映八天以來,票房直逼19億,一騎絕塵,甩的同期上映的電影車尾燈都看不到;而且票房口碑雙豐收,在有將近45萬人點評的情況下獲得8.9分的高分,無論是點評人數還是分數都創下多年來院線電影的極致;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引起的人們對電影之外現實世界的討論和思考。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無論如何,不管是票房、口碑還是話題性,這部電影在華語電影史上最終一定是會佔有一席之地的。

電影故事並不複雜,徐崢飾演的程勇中年失意,靠著一個小保健品店窘迫度日,為了籌錢給老父治病,走私印度的白血病特效藥來賣,由此和四個白血病患者及家屬結下感情:呂受益、鋼管舞女郎思慧、劉牧師和農村孩子黃毛。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後來擔心售賣假藥違法,程勇把整個藥物的走私出售渠道賣給了假藥販子張長林,並因此間接導致了呂受益病情惡化最終不治身亡。

已經在正當行業取得成功的程勇,被呂受益的死所深深震動,重新走私藥物賣給病人,整個過程不賺一分錢甚至到後來還要倒貼鉅額差價。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儘管如此,程勇的行為還是觸犯了法律,電影結束的時候程勇被捕並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這部電影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因為電影給人的感覺非常真實,就好像是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

生老病死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即便今天的我們是健康的,但是我們都有過生病的經歷,我們身邊可能有正在生病的親朋好友,我們也不能保證以後的日子裡我們依然健康,所以電影才能帶給我們震動、思考和討論。

而為了讓電影更真實,所有的主創人員都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工作量。為了更好呈現角色身上各色不同的性格,主演們都曾專門去體驗生活。

王傳君曾在血液科的病房裡和病人們一起同住,並減重20多斤以表現角色的病弱,為了一場在病榻上的戲能在鏡頭前呈現出那種整個人塌下去的感覺,他熬了兩天沒有睡覺。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週一圍也去體驗警察的工作狀態;完全不會英語的楊新鳴,逐字背誦完成全部英文臺詞,還去教堂做了很多次的採訪、探訪病人;譚卓為了一段只有20秒不到的鋼管舞戲,苦練了一個半月,腿上都是瘀青,還導致了膝蓋軟組織損傷。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每一個角色都豐滿生動,無可挑剔。

而木山今天要說的卻是一個可能被忽視的角色,黃毛。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黃毛的角色定位是一個20歲的,因為生病被家人遺棄,獨自在上海等死的農村孩子。他在整部電影中的臺詞不到二十句,加起來可能沒有一百個字,唯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他桀驁不屈的眼神和一頭散亂爆炸的黃頭髮,可能很多人在電影結束都不一定記得他在電影中的名字,彭浩。

但木山認為,黃毛卻有可能是整部電影裡被設計的最用心的一個角色,因為幾乎他的每一次出場都有深意,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伏筆。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黃毛的第一次出場是搶了程勇和呂受益的三瓶藥,那是因為他在心裡認定了程勇是為了錢才賣藥的,是奸商,所以他在內心裡對自己行為的定義是劫富濟貧打抱不平,事實上他搶到的三瓶藥也的確是分給了買不起藥的病友了。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同樣的道理,三人鬥地主的時候,他把程勇炸了送地主呂受益走牌,也不是他傻到分不清地主,而是他在心裡不喜歡程勇,不願意看到程勇贏牌。

他耿直莽撞,不顧現實世界的規矩,卻只忠於自己內心的道義準則。

電影中呂受益逢人就讓橘子,但唯一一個吃橘子的場景卻是黃毛在呂受益死後躲在他家樓梯上一瓣一瓣的吃。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程勇和黃毛開車去碼頭取藥的時候,黃毛想開車,程勇不同意,黃毛還鬧了一下情緒“開一下又不會死”,結果晚上開了一下,真的死了。

黃毛在碼頭看到警察的時候,飛奔回來,程勇問他怎麼了,他哆嗦了一下嘴唇,說“痛快了”。在我們觀眾和程勇的視角來看,他是上廁所完了痛快了。但其實更深一層的意義,對他自己來說,他在那一刻已經下定決心為程勇扛包頂罪,這個決定讓他覺得痛快了。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整個電影中只有兩個病人沒有帶過口罩,劉牧師和黃毛。木山認為劉牧師可能是因為信仰的力量加持,並且帶上口罩不方便和信眾交流,不好傳播福音。而黃毛不帶口罩則是因為他早已把生死看淡,甚至可能在內心裡他當自己已經早死了,所以他不光不帶口罩,還在屠宰場這種極度不利於白血病人的環境下工作。

黃毛也是整個電影裡最仗義的人,他搶藥是為了分給病友,劉牧師被假藥販子抓住的時候他幾乎是第一時間衝了上去,程勇在夜店和經理對嗆的時候鏡頭切到黃毛,他手裡已經攥緊了一個酒瓶了,甚至最後他也因為自己的仗義送了性命,再聯繫到前面他在屠宰場工作,不難想到導演應該是在致敬明代詩人曹學佺的千古名對“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而黃毛這個角色最終呈現的這麼成功,主創團隊設計用心當然是一方面,而章宇的完美演繹更是錦上添花。如果不說,誰也看不出來,章宇今年已經36歲,還能把一個20歲的毛頭小子演活了。文牧野導演說,他一直認為的彭浩就是個“渾身上下經歷很多,但因為年齡小,眼神很乾淨純粹的人”。看到章宇第一眼的時候就決定是他了,因為這樣的角色氣質和章宇本人有著宿命般的重合。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電影中的黃毛惜字如金,電影外的章宇同樣有著敞開的沉默,對他來說,什麼都能聊,但他從不說廢話和場面話。從貴州大學畢業之後,他在體制內的劇團工作了幾年,因為對電影的執念,辭職做了北漂。剛入行的時候,沒的戲演,就做幕後,做執行導演,站在攝像頭後面看別人怎麼把故事呈現出來,這給了他很多學習和思考的機會。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電影中有一個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場景,程勇和黃毛兩人在海邊解開心結後,黃毛躲在程勇後面扮狗嚇了程勇一跳。事實上這個場景並不在劇本之中,是那一段拍攝完之後,章宇想在現場嚇唬一下徐崢,所以特意交代導演不要停拍,沒想到並不知情的徐崢臨場接的很好,這經典的一個場景就這樣被即興創作下來了。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章宇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是“不算是一個勤奮的人,必須得大部分時間閒著”“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社會閒散人員,一年可能只有三分之一時間是個演員”。流浪在影視圈的這麼多年,章宇拍的片子基本都是很小眾的,比如此前因為導演自殺才被廣泛關注的《大象席地而坐》。這次出演《我不是藥神》一不小心走進了主流圈子裡,對他來說也只是一個機緣巧合,沒有特意想往這邊走,遇到了,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我不是藥神》裡最仗義的一個人,他不是黃毛,他是章宇

但是木山堅定的相信,即使對爭取存在感從不在意,對所謂的曝光度毫無概念,但這樣的好演員的光芒註定不會轉瞬即逝。正如王傳君在採訪中所說的,“明星是往前走的,要增加曝光,而演員是往後退的,要減少曝光”。現在的觀眾至少已經能分得清明星和演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