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脊山与神龙湾

晋城游,游的远些就是陵川、高平、沁水。

再走,就出了晋城界。

要么长治,要么河南的济源,焦作 ……

这次,跟着妻子,作为她的家属跟着她和她的同学们就跑过了头,一下子跑到长治的 平顺 去。(实际上是一辆七座车因为别人有事空了一个座位,我就临时被抓了替补。)

据他们说,是去一个叫 井底村 的地方。

天脊山与神龙湾

路过平顺之后,在一个岔口处看到两个导视牌,一个通往天脊山景区;一个通往神龙湾景区。因为我们出来的早,时间宽裕,就听从带队的安排,信马由缰的先往天脊山方向去。

太行自古天下雄,又有天脊之称。

天脊岭景区,我不知道和这个有没有关系?

山水,沟壑,天脊岭是一个拼命用人工造景去融合自然景观的一种操作模式。

入口的大佛,进门后的河道工程,两山之间的瞭望台,都是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的一种模式在修建。

天脊山与神龙湾

天脊山景区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符号植入,每一个可以拍照留念,可以写下“到此一游”的地方,他都用铁皮焊了一个 “天脊山留念” 的东西插在显要位置。像是一个永远的烙印,挥之不去。

跨越峡谷两岸的索桥,玻璃栈道,空中观景台,摇摆桥……

这一切都在无时不刻的彰显出投资方对于旅游动向的时刻关注。

什么是需求?

看潮流。

天脊山与神龙湾

当我们走出天脊山景区,从另一岔口折返往 神龙湾景区 走,因为时间的关系,最终决定在进去不远的一个酒家吃午饭。按领队人的观点来说,到了饭点就吃饭,也不差赶那几里路。

天脊山与神龙湾

吃饭的时候与老板闲聊,建议我们从另一边入口游览最好,正常的游览方式多数人走不到头,太累。按他说的方式,用时两个半小时差不多;如果按正常方式走,要走到三个半小时差不多。

也是多亏了他的建议,我们才得以走完了全程。

神龙湾景区,也属于太行大峡谷的一部分。因为广告投放少,景区还在建设的原因,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从另一边的入口游览,是一种下行模式,是从山顶俯瞰群山,俯视峡谷的视角。

沿着下山的石阶往下走,一路野花野草入眼,群山葱茏,犬牙交错,峡谷之间的峭壁立陡上下,足足一两百米的落差。这种庞大的体量,足以震撼到游人,给人以赞叹与惊奇。

天脊山与神龙湾

再往下走,就是神龙湾景区最险要也是景色最美的地方——L一线天。

这里不只是“险”,可谓之“绝”。

路没有的,要走一条顺着山体悬崖峭壁环绕而上的悬梯。高,且不说。那悬梯窄而又窄,许多地方仅仅容得下一个过身。一侧石壁,一侧悬崖。如果不是环环绕绕的悬梯用藤蔓的形态展示出的柔软,人的腿会被这种险绝的气势吓软。也只能用“鬼斧神工”来勉为其难的形容它。峡谷断裂处,峭壁与峭壁相互比邻而立,峭壁又因经年被水流冲刷的原因形成另一种沟壑的纹理,自然造景,天然成画。

天脊山与神龙湾

一道水从半山处流出,倾泻而下,落百米入潭,走峡谷间一条窄窄的水道,水声清幽,水碧如蓝。见过许多小河大河,却从未见过如此清澈如斯的水,通透见底,又隐幽的蓝绿。峡谷间有微风徐徐的通过,让人觉得有种通体的清凉。

站在离瀑布最近的地方,心中不免生出欢喜,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幻化成那一朵水花,做向下的跳跃……

最终通过栈道一样悬梯之后,来到谷底,再仰视来路。那种排山倒海的雄壮又一次会令人赞叹,感慨时间与空间的造化,感叹人与自然之间的大与小。

老乔到景区门外接我们返程,挂壁公路 前又看另一种景象。

凿山开岩,使天堑变通途。

岩孔之外,时不时有燕子划破天际,极速的下落或飞升,叫人心里一惊。

而,山的远处,阴沉了一天的太阳正在西下。

山峦的连绵处,偶尔隐现一两串光晕,五彩夺目,为我们一天的行程多出另一种美好。

天脊山与神龙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