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廷爲啥喜歡流放男女囚犯到邊關?原來比死刑還殘忍

流放是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罰的一種刑罰。需要將已定刑的人押解到偏遠荒蕪的地方,以對案犯進行懲治。作為一種刑罰,流放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代朝廷為啥喜歡流放男女囚犯到邊關?原來比死刑還殘忍

流放這種刑罰在我國起源很早,並且沿用歷史悠久,從遠古時代到清末一共沿用了幾千年。為什麼古代統治者會那麼喜歡流放這項刑罰呢?流放過程還得派專門官兵看著,路途遙遠且勞民傷財,直接判死刑難道不是更方便嗎?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大多數人一生都在一片故土上繁衍生息,死後也希望葉落歸根。而如果被流放的話,就會過上背井離鄉的飄搖人生,對人身體和心靈都是嚴重的打擊。所以,在古代流放可能比死還要對人傷害大。

在古代,統治者最喜歡採取的一項刑罰就是流放。因為不僅可以懲治犯人,讓他飽受折磨,還能夠彰顯自己的仁德。表面上,統治者是饒犯人一命,實際上卻會煞費苦心的想著折磨他們。流放之路上犯人往往會被戴上重型的鐐銬,還會遭受到鞭打等皮肉之苦。而且流放之地通常都是位於邊塞的荒蕪之地,一般人都會受不了。

古代朝廷為啥喜歡流放男女囚犯到邊關?原來比死刑還殘忍

在古代,會有很多犯人大批的被流放,一路上經受艱難險阻,等到到達目的地時死傷已經大半。受盡苦楚最終還是撒手人寰,這種情況確實是比直接死還要慘。而僥倖活下來的人呢?一切才僅僅是一個開始,苦日子還在後面呢!

很多人被流放到了邊疆的軍隊,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發配充軍。這種情況下,犯人到達營地會被安排各種苦活。不僅要開墾荒地為軍隊服務,還要在有戰爭的時候衝到最前面。反正犯人都被視作最輕賤的人,沒有趕上那種大赦天下的話就算沒夠僥倖活命也得老死邊陲。

不管在哪個朝代,鎮守邊關的力量都是不夠的。統治者需要向邊關不斷地輸送人員以增加守護邊境的力量。一般情況就算政策再好,老百姓也不願意背井離鄉去支援邊境。這種情況,統治者想到的依舊是犯人。反正他們已經犯罪,特別的有的已經犯了死罪。那麼給他一條活路他不會不走,就流放他們去好了。

古代朝廷為啥喜歡流放男女囚犯到邊關?原來比死刑還殘忍

漢武帝時期為了抵禦匈奴就曾派大量的囚犯去河西走廊支援邊境。有了犯人的加入,軍隊的後勤就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而且用這些犯人只要保證他們活命就行了,都不需要支出錢財給他們。可以說既達到了目的又節約了成本,犯人由此重見天日更是雙贏。

所以說流放真的是一項不錯的刑罰,把為害社會的力量轉變成了有利於社會發展的力量。不像是死刑,殺死了就完事,一切並沒有發生改變。

被流放的男人們一般都是做了苦力,那麼被流放的女犯人呢?她們又將何去何從?女犯人的體質一般肯定沒有男犯人好,所以在流放之路上有很多都提前被艱苦環境虐死了。留下的到達邊疆後,一般情況會從事洗衣做飯這些活計。但是也不都是會這麼幸運的生活下去。由於女性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有的女犯人會被指定成軍妓,供軍隊消遣,過上生不如死的生活。

古代朝廷為啥喜歡流放男女囚犯到邊關?原來比死刑還殘忍

戍邊部隊常年被安排在荒無人煙的邊境上,整日也沒有什麼可消遣可娛樂的項目。等到軍妓來臨之時,肯定是會瘋狂的迷亂起來,對她們百般凌辱。這項舉措一定程度會穩定邊疆將士的軍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中原的溫暖,但是對女犯人真的太殘忍了。相信有許多不堪凌辱的人都會選擇自殺,那麼這一路的艱辛也白費了。

流放的人員裡還會有老人和小孩,統治者是不會管這些的。老人和孩子在流放之路上一定死傷更嚴重。對於很多人來說其實流放就等於死刑,只是沒有專門去砍那一刀而已。所以在古代,流放被被稱為是僅次於死刑的一項刑罰。它的殘忍並不比死刑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封建社會如此可怕,我們要珍惜現在以人為本的法治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