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凉,门前秋风吹过~


贾平凹说,看着那些鼓满了憧憬的梧桐的叶子到了深秋,一片片的落去,觉得很残酷,只好一年又一年的特意去树下,捡拾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可是来年的春上,面对重又长满了叶子的梧桐,比较着曾经收留的那些落叶。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


秋意凉,门前秋风吹过~​​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周五的秋日早晨赶飞机,坐在出租车上,打量这座城,却亦可觉知到这座城市(上海)寂静的部分。

辛勤的环卫工人打扫着马路上飘落的层层秋叶,间断可以闻见虫鸣,晨风拂面清新的味道,路灯渐次熄灭,晨光熹微,天空是宁静的石岩色,东方大日即将升起,这是对于这个世界的提振。

也是对于自心的一种提振。

王阳明说,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阵,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

放松或将心安住在当下的方法,即是透过修行。

有朋友问梧桐,什么是自欺?

基本上,自欺是一种强而有力的自我保护机制,穷尽方法,维系着“我”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譬如,死亡,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会扭过头去,“我”让自己相信可以活很久很久。

譬如,投资,即便很大的概率是错的,“我”仍旧让自己相信是对的,只为损失厌恶。

等等,诸如此类,在实相之上添油加醋,然而,“我”对自己说,这是油,这是醋。

“我”极为狡猾。

就像读诵《金刚经》,有人说读着心生喜悦,那是一种自欺。

真正读《金刚经》,应该是心生慌张,因为《金刚经》是粉碎你的那个“我”的。

有朋友问梧桐,什么是伪善,伪善不是善吗?一个善举有必要去分清真伪吗?

伪善,是有条件的善,此之条件往往是为了让“我”获得某些名闻利养或是心理上的舒服愉悦之感,也即是说,伪善在根本上而言,是滋长了我执。

我们说的善,源自真诚的发心,无条件的善,譬如秘密地帮助一个人,做一件事,譬如母亲悄悄地在临别的行囊里放两只苹果,她希望你平安,单纯的,无伪的,无条件的。

真正的当下超越自欺,超越善与不善,而是如平常一般地安住当下。

譬如,洗手时,右手轻轻按住洗手液挤压泵,展开左手,洗手液流至掌心,右手松开,打开水龙头,然后任由水冲向双手,掌心对着掌心搓洗,右手掌搓左手背,左手掌搓右手背,五指交叉着搓洗,最后右手关上水龙头,轻微地甩一甩手,拿起毛巾将双手擦干。

全情投入于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没有欺与不欺,没有善与不善,“只”于当下。

只,非常精深。

当你欣赏一段文字的时候,不论它是在什么时候创造出来的,你现在在欣赏它。你体验了与它被创造出来的时候相同的当下。

它总是当下。

如果你无法体验当下,那么你已经堕落了,因为你正在寻找另一个当下,而寻找另一个当下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这么做,那么只会有过去或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