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是舞动的拳,拳是凝练的书——与书法家陈同龙谈书法与拳法

中国书法之美,无可诠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可以有这么许多形象的表达:什么悬针垂露、飞鸟出林;如纤月之出天涯、若众星之列河汉;什么导之如泉注、顿之则山安,甚或无垂不缩、无往不复,简直是由艺术观摩一路到美景欣赏,再到人生体会,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如入宝山,美不胜收。

字是舞动的拳,拳是凝练的书——与书法家陈同龙谈书法与拳法

陈同龙先生的书法,其气清爽雅致,其笔圆转流畅,人说书如其人,“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如其人,一幅形神兼备,丰神俊朗,凝聚了书家自身学养、才情、人生感悟的作品,已经无法用以上词汇简单形容了。书法鉴赏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时候见到一幅作品,觉得很好,但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得见着了这字,就如同这人也站在眼前一般。这应该就是书法鉴赏的魅力。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陈同龙先生的书法,给人感觉正是如此:其气清,如朝露盈于叶尖;其质洁,犹白雪皑皑于松顶;其笔厚,似元神凝于笔端;其锋锐,若利剑直冲霄汉。

毛笔是由很多长短软硬不同的毫毛组成,一般人写字时总是偏重于一侧或者尖端,而高手书写时却能做到各根毫毛均匀地向一个方向发力。陈同龙先生用笔讲求八面出锋,其意大概是将全身气力凝于寸许狼毫之上,八面用力,而非单单流于笔尖奔走。这样写出的字方能笔墨饱满,筋骨毕现。不仅如此,陈先生在用墨上也颇有心得,讲求墨色变化,干笔一样可以写出优美的线条,这也是书法中的时间观念,能让欣赏者看出书写的过程,这样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就像春天里刚刚发出的嫩枝一样,充满着向上的生机和活力,有生机鼓动的感觉,是一种健康的美,有血、肉和骨。如此这般,一幅立马挥就的墨字便有了时光的味道,岁月的痕迹。

字是舞动的拳,拳是凝练的书——与书法家陈同龙谈书法与拳法

陈同龙先生祖述二王,潜心研习颜杨苏米、赵子昂、董其昌诸家,师法古人,所以他的字里透出一股幽幽的古典之气和生机勃勃的清新之气,使人为之一动。”书法达到如此境地十分不易。陈同龙先生于繁忙的工作之余潜心揣摸,勤练苦求,寒暑不辍,在自己的步砚堂里,梳理心情,调息打坐,通过水墨的交融渗化,推演出自己的灵魂心迹。想必其斋号“步砚堂”之名也是取精益求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吧,由此,他的作品无论立意还是技法都日益精进,在各类专业报刊不断刊发,国家级书法展上常见其踪,索名求书者络绎不绝。

起初并不知道,陈同龙先生文经武略,练字之余,尚习武弄拳。先生生于尚武之乡,其曾祖父是那一带著名的武师,同龙五岁随其习武,学“大洪拳”,曾参加全县武术比赛,获得名次。大学期间,又从济南著名拳师晁景水(济南市形意拳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先生学习“形意拳”,下过一番苦功,成绩斐然,深得晁先生赞赏。而令尊则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每逢春节,乡亲会请其父撰写春联,舞文弄墨。自幼庭训如此,少年的陈同龙就在这样一文一武,一张一弛的奇特环境下氤氲出了对艺术、对武术、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论起书法与拳法,先生自有一番高见。

字是舞动的拳,拳是凝练的书——与书法家陈同龙谈书法与拳法

在陈先生看来,武术之中,若说修身养性,当属太极和形意拳。太极招式至柔,其力至刚,形意拳拳势舒展,稳健扎实。二者都是动静结合,以静制动,动从静生。书法之道亦是如此,先生曾说,运笔宜缓不宜急,宜柔不宜勇。这里的运笔,并不单只书写速度,大家都知道,古代书法家书写速度极快,癫狂如怀素——“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速度之快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感知能力;俊逸洒脱如右军——“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若是龟速写字,怕也是失了书法的韵味和性情。那么,何以解释运笔之缓急呢?究其原因,还在于现代人对速度的理解有误。现代人强调的速度多指平均速率,如一分钟写几字,一秒钟出几拳,只求速度,不求感觉。这种理解方式,恰恰忽略了运笔时的加速度,通常,神来之笔恰在那起承转合之间,笔尖离纸的一刹那,而运笔时的铺垫,在书法家胸中已有成竹,屏气凝神,在外人感来的快,于己来看,自然是从容优裕的。

陈同龙先生论书,讲求“先见工夫,后见性情”,学书法,总要先从古人学,学出笔力才算书法,这一笔一划间,便是功夫。米芾横平竖直地写了几年,却写不出笔力,结果一看王羲之的行书,笔锋盼顾多变,一下就悟了,笔锋一变也就有了笔力。于拳法亦是如此。古代武者讲求“无招胜有招”,有招有式的功夫总是比不过大侠的无招,在中国古代,“有”和“无”是一对很玄妙的概念,“有”总是败给“无”,禅宗讲无就是有,有便是无,世界的奥妙便在这有无之间。不过,在陈先生看来,“无招胜有招”也必定不是终极,“无招渡有招”方是上品,心中一旦有了“求胜”的意念,必定影响笔下的走势,急功近利者心中所想皆是如何取悦别人,怎样让欣赏者更满意。心中有念,手中就不稳。“单方面追求笔法的精到娴熟,写得再好也只是工匠之为,最多称为写字,因为这样的作品没有生命,缺少那份独一无二,只有透着书法家真性情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书法。”陈同龙先生如是总结。(作者 马子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