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時代的「傷仲永」

  《傷仲永》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散文。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為例,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我平時不是一個特別關注抖音、快手的人,父母是很喜歡,我看到他們平時經常看一些幾歲的孩子“登臺獻藝”的短視頻節目。我也在從中看到了一些端倪,特別是一些遊走在商業利益邊緣的“小網紅”們。

警惕新時代的“傷仲永”

兒時的明星們,現在如何呢?

 “ 童星”最近被各種熱議,從金銘到張一山,有發展的好的,也有不這麼盡如人意的。記得那個時候關於“童星”的收入始終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因為總會有人覺得是“僱傭童工”。還記得那個時候的金銘、釋小龍,可以說是一代人的偶像。但是在大眾傳媒的時代下,他們也可能是僅僅能夠停留在影視銀幕、或者說是報刊雜誌中了。有時我也在想,如果是在現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他們的發展會是怎樣呢?

是父母的叵測還是時代的造就

  其實孩子有自己的發展方式與選擇,我記得在一期節目中有一個特別能背唐詩的小男孩,據他父母這是孩子自己的愛好,我們也衷心期待這是孩子的愛好!在現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關係,每個人的“成名”似乎都變得很容易。個人和社會乃至世界的關係往往中間只是隔著一隻手機。說到這個背誦的話題,筆者在這個階段還是想插科打諢一下,在我還是很小的時候(大概是小學一年級),我對各個國家的國旗、首都非常感興趣,除此之外,我所在城市的全部公交車的交通線路(包括主要的路線走向),我也都能記在腦子裡。現在想想看,無非是一臺手機或者一個APP(車來了)這樣的軟件搞定了,可是我能證明什麼呢?

仲永之殤?時代之殤!

  多時候我在想,我們的教育之所以落後,或者說再很說時候也在想“錢三強之問”,在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證明我們有那種能力,而不是去思考如何運用這種能力。這是“傷仲永”的根源,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