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的故事仍在繼續,我們的天才是怎麼一步一步泯然眾人?

作為家長,大概沒有什麼可以比得上擁有一個聰明,甚至是天才的孩子作為子女更能讓家長們興奮。然而,當天才的父母,真的和想象中一樣幸福又自豪嗎?

那些天才的父母往往面臨比普通家長更多的“挑戰”。


《傷仲永》的故事仍在繼續,我們的天才是怎麼一步一步泯然眾人?


我們熟知的一部影視《生活大爆炸》中的怪才物理學家謝爾頓,這個又潔癖又固執的科學家深受觀眾的喜愛。他的衍生劇《小謝爾頓》終於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天才兒童的成長史——好吧,其實是關於一個天才兒童怎麼逼瘋一家人的故事。一家人吃飯前做禱告時小謝爾頓從不摘下他的手套因為他怕細菌感染,上學前一定要戴領結,因為質子學教授就是這樣的裝扮,頭一天上課就被請家長,原因是上課才五分鐘他就開始質疑數學老師的文憑是買來的。

可想而知,小謝爾頓這個天才兒童並不能好好的融入學校生活,甚至是家庭生活,一家人都為此頭疼。

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肯定要與普通人有所區別,無法正常地融入集體生活就是最大的特點。所謂天才和白痴只在一線之間。

當然了,這是編劇的虛構影視作品,並不能當真。

《傷仲永》的故事仍在繼續,我們的天才是怎麼一步一步泯然眾人?


《傷仲永》的故事廣為流傳,可是在現代,傷仲永的人物仍窮出不窮,他叫張炘煬。

1995年出生,在他6歲上學之後,就開始了他的跳級開掛之路。16歲已經考上博士,可謂是天才中的天才。

可是,事件並沒有那麼簡單。逼迫起父母在北京買房,表示,成功的標準就是“好工作,有北京房子,有北京戶口”。大家都直呼智商很高,可惜沒有情商;讀書讀傻了,仗著自己會讀書就逼迫父母買房;太過自私,不懂得體諒父母,不懂經營家庭的不容易,;當然,最多的就是其父母的教育方式,

這買那直到2018年,他才達到博士畢業條件,僅僅幾年,他與同齡人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神童泯然眾人,任哪位父母都不能接受,但是沒有辦法,23歲的張炘煬依然年輕,等待他的人生還很長。

《傷仲永》的故事仍在繼續,我們的天才是怎麼一步一步泯然眾人?

後天努力才是決定孩子成才的因素

能有張炘煬的天資固然重要,但它只是成才的一個前提條件,不是決定因素,後天努力才是決定因素。一個人想要成功,靠的從來就不是所謂的天才,主要還是堅持和勤奮,對的方向。很多天才不成功,就是因為太聰明瞭,不願付出很多,或是沒有堅持做一件事下去,沒有找對自己人生的方向,而一些頭腦一般,也沒有特別才能的普通人,卻靠著著努力和好運,和正確的方向獲得了成功。

其實,許多有成就的偉人,其童年反而顯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從牛頓到愛因斯坦,由華羅庚到陳景潤,他們小時候都不是什麼“神童”。愛迪生甚至被視為大腦遲鈍的低能兒,僅上了三個月小學就被請出校門。一個人一輩子有沒有作為,有多大的作為,還真與其童年的神與不神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惟一關係重大的是其後天的努力如何,後天發憤怎樣。

《傷仲永》的故事仍在繼續,我們的天才是怎麼一步一步泯然眾人?


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就中國而言,14歲以下少年兒童接近四億,如按科學研究給出的1.5%比例計算大約有5、6百萬智力絕對超常的兒童。他們當中最終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不足四分之一;最終在所屬領域能有所建樹的不足百分之一。可見環境因素及其它非智力因素是絕難忽視的。

我們都讀過《傷仲永》一文,其中最引人發省的是“傷”字,“傷”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為仲永這樣一個天才最終淪為一個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層意思是為像仲永的父親這樣不重視後天教育,思想落後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層意思是為那些天資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後天教育,最終連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轍的人哀傷。要學習,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和對泯滅人才環境的批評。也對應了孔子的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傷仲永》的故事仍在繼續,我們的天才是怎麼一步一步泯然眾人?

父母的教育是成才的關鍵

所以,天才的教養對於後天教育和堅持勤奮是一部分原因,還有中國教育也最容易扼殺天才——糟糕的父母,家庭教育是會扼殺天才的。

天才發明家愛迪生,智商160,卻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就被學校除名。 母親南希把他接回家自己教,無視學校老師的質疑,用最好的家庭教育培養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 其中最接近孩子學習生活,有可能發掘出孩子天賦的父母及老師,卻在將天才兒童看成問題兒童!這值得我們所有教育者和家長反思。

天才的父母們都在因材施教 。 縱觀古今,幾乎所有的天才都有一個理解包容,認知廣泛的父母。可以說,這樣的父母給了天才兒童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多的可能性。

《傷仲永》的故事仍在繼續,我們的天才是怎麼一步一步泯然眾人?


總結
作為家長,我們的任務不正是全心全意地維護愛護自己的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指引孩子前進的方向,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多的可能嗎? 請正視孩子的每一個需求,每一次成長。 因為就算是天才少年也需要學習,每個在創造可能的普通孩子更值得我們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