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里的小機會

小程序火起來了麼?當我碰到這 3 件事時,我是真切感受到小程序已經觸及到大小城市不同的人群了:

● 過去幾個月,有 10 多個投資人分別約我聊小程序,其中有好幾個表示,小程序是他們今年重點關注的領域,有許多基金,已經投了不少小程序;

● 我所在的健身房,老闆是一個連大眾點評後臺都不太會用的人,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說,他要為他的店鋪做一個小程序,並且已經找到外包公司;

● 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有一天,她母親拿她的照片,在某某相機小程序上做了一張動圖發給她,問她好不好看;

1、人群的機會

中老年人群可能會是小程序的增量空間。

微信官方公佈 2018 年第一季度的月活躍用戶超過 10 億,而按照阿拉丁的統計,今年 1 月、2月,也就是小遊戲推出、春節各種紅包小程序數量爆發的期間,使用小程序的人數將近 3 億。也就是說,還有 7 億用戶未用過小程序。這些還未被觸及的人到底是什麼人呢?很有可能是下線城市的中老年人群。從我自身的觀察,我發現中老年人在使用手機和微信時,有這些特徵:

● App 時代,專門為中老年人做的產品本身就不多;

● 兒女為他們買了手機配置好常用的 app 後,他們基本上不會再安裝新的 app ,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安裝;

● 他們在微信群比朋友圈更活躍,微信群是他們的安全地帶,朋友圈讓他們或多或少有不安全感;

● 他們想和子女走得更近,想模仿子女用他們用的 app ,想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顯得更年輕,讓自己與子女有更多話題;

● 他們並不是不愛使用 app 或小程序,而是大多數 app 和小程序並不是針對他們設計;

基於這些特徵,其實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小程序可能很容易在中老年人群裡爆發,首先他們喜歡在群裡和熟悉的親人、鄰居聊天,且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在裡面聊天,因為群裡都是熟人,所以群裡大家互相說的話互相都相信,如果某個人往群裡扔了一個小程序,其他人點進去的可能性非常高 — 因為信任。如果扔小程序進群的這個人,還加上一句「快幫我點一下」「快,馬上就沒了」,她的鄰居和親人會很樂意幫她完成這個點擊。

其次,小程序不用安裝,它天然地適合覆蓋中老年人群。因為他們根本不需要去學習如何安裝,或者根本不需要知道「安裝」這兩個字。作為年輕人,你也不需要教你父母如何裝 app ,給他們發個小程序就可以了。

據我所知,已經不少開發者把目光放到這個人群上了。從數量上來說,這個人群極其龐大,但用戶價值幾何,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判斷。不管怎樣,是時候讓互聯網產品多服務服務他們了。

2、 提高「病毒係數」,就是好機會

所有人都在思考如何「裂變」,用專業的術語講,就是思考如何提高小程序的病毒指數。病毒指數的衡量標準是一個用戶帶來了多少新用戶。

小程序的技術特性,決定了它的增長方式主要依靠人與人、人與群之間的分享。從阿拉丁的數據裡也能看出,雖然小程序的入口有高達 64 個,但最容易獲得用戶的入口,還是通過分享,尤其是群分享:

小程序裡的小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群投放的價格越漲越高。

所謂的「裂變」,其實就是一個人把小程序分享到群,其他人點進去,然後繼續上一個人的循環,不斷向下「裂變」。

我看了一些裂變做得比較好的小程序,他們一般是這樣做的:

● 分享時,讓分享者感覺自己正在炫耀,有自豪感

● 或者,分享時,讓分享者覺得能獲得一定的利益(比如紅包)

● 做得更好的是,讓分享者覺得自己與點進來的人,都能獲得一定的利益(比如拼團)

● 分享頁面精細化運營:不同的頁面,分享出去的文案、圖片都不相同,力圖做到最大的轉化率

● 分享到群的預覽頁面做得足夠引誘(比如有紅包),或足夠簡單,讓人一看就覺得沒有太多操作門檻

● 生成足夠精緻且帶上了個人屬性的海報,鼓勵用戶分享到朋友圈(比如各種心理測試、品味的結果、朋友印象等)

● 小程序裡每個角落,都在無時無刻製造障礙,讓用戶分享才能獲得更多(比如遊戲續命,比如分享後解鎖)

3 、提高留存,就是好「機會」

所有人都在思考如何「提高留存」。

雖然阿拉丁的數據顯示,小程序今年 6 月份的整體留存率要比 2017 年 11 月高,拿次日留存來說,整個行業去年是 13.2% ,而今年則是 25.5% 。

小程序裡的小機會

我所看到的,常用的做法有以下幾種:

● 任務系統或簽到系統,讓用戶定時打開簽到或做任務,簽到後獲得一定的好處;

● 每次打開小程序,看到的內容都不一樣,鼓勵用戶多打開;

● 與其它小程序互相導流,儘量讓自己經常出現在聊天窗口下拉里;

● 針對目標人群,投放相關的公眾號,從公眾號裡導量,比如某些閱讀類小程序就做了這樣的操作;

● 通過模板消息重新把用戶召回

4 、小遊戲也是機會

並不只有社交電商才是小程序風口裡的風口,小遊戲可能也是。

「小遊玩家」是我加入輕芒後做的一個實驗性小程序,它以內容的方式來推薦值得玩的小遊戲,目前用戶量還不錯。我特別看好小遊戲,因為它是碎片化時間非常好的填充物。當我們上個廁所、工作中休息幾分鐘、等人、臨睡前等,我們最經常做的事情無非是:看新聞、刷朋友圈、讀公眾號、刷小視頻

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想動腦,我們只想娛樂一下,看公眾號需要動腦,刷朋友圈也比較累,於是小遊戲天然成了「用戶在碎片化時間不想動腦的消遣物」。小遊戲們的操作都非常簡單,基本上一上手就會,很多小遊戲都不需要動腦,只需要在恰當的時機點擊屏幕,一局遊戲可能也只是幾十秒的時間。

我們從阿拉丁的數據裡也能看出,整個小程序生態,開發者在各個領域都有佈局,但用戶使用得最多的,卻是小遊戲:

小程序裡的小機會

上面這個柱狀圖裡,藍色是用戶打開這一品類小程序的比例,橙色是此類小程序的總數比例,可以清晰看出,雖然小遊戲只有 12.7% 的量,但它覆蓋的用戶超過了 34% 。

小遊戲「小」的屬性註定了用戶過一段時間就不會再玩,它不具有像王者榮耀、吃雞那樣的粘性,但因為「小」,小遊戲的開發成本也不高,不少公司,比如 ReadyGo 就推出了數十款小遊戲,打造他們的小遊戲矩陣。當然,也不乏有像「海盜來了」這樣的小遊戲,在強運營的配合下,用戶的粘性比一般小遊戲要高出一些。

5 、內容小程序也可能是一個機會

或許在思考如何做內容型小程序時,我們應該把前面提到的「機會」結合起來:

內容如何裂變?

內容如何提高留存?

內容如何像遊戲一樣好玩?

內容如何覆蓋那些大多數 app 沒有覆蓋的人群?

或許,微信生態裡,除了個人之外,數量最龐大的主體 — 訂閱號,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把內容變得更立體、更互動,甚至被反覆消費(而不是看一遍就關掉),這樣,或許是內容型小程序的突破方向,也可能是訂閱號變現的一種新手段。誰說內容型公司的變現手段只能是訂閱號裡賣廣告呢?

小程序生態能不能發展得更大,除了開發者積極參與之外,微信的態度、能力輸出、入口流量都非常重要。

過去一年微信的動作明顯比往上一年要快,不僅加快推出各種新的小程序能力,對訂閱號、app 也不斷推出新的變動。早在去年年中,我就聽說微信要對 UI 做一次大改版,我其實特別期待微信將「通信錄」按鈕替換為小程序,我不一定是典型用戶,但「通信錄」按鈕對我來講,意義並不大,不如把通信錄合併到對話流裡,把寶貴的底部菜單位置讓給小程序。

雖然抖音、頭條分掉了不少微信的用戶時間,但微信依然是目前用戶使用時長最長的 app,隨著微信開放的能力越來越多,小程序開發者的數量越來越多,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個平臺依然充滿活力和可挖掘的潛力。

為什麼如此相信?因為我從未見過如此剋制站在用戶角度做產品的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