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會議信號:2018年,樓市政策不容樂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8項重點工作。

八項重點工作,七條都屬於大類別,惟獨一個行業,被單列出來,那就是:房地產!可見重視程度之高!

經濟會議信號:2018年,樓市政策不容樂觀!

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工作會議,主要是圍繞“三去一降一補“展開的,尤其是2015年12月的會議,將房地產去庫存列為五大任務之一,並花費用300多字進行闡述,屬於歷史上用字最多的一次。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結果,2016年藥力大作,全國去庫存順利推進。不過,同時房價也大漲起來了,呵呵。可見,想要去庫存,只能以漲價的方式,而不是降價的方式。

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一年之前,房價高燒,所以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同時提出”抑制房地產泡沫“,語氣相當嚴厲噢!

但2016年12月,並沒將房地產單列出來闡述,而是繼續作為“三去一降一補“展開的。

2017年12月,這次會議將房地產列為2018年八項重點工作之七。

七是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老楊略作解析:

1、住房制度改革放在了第一位!

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這條是十九大會報告中的提法: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租購併舉是重點!

“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這條是新增加的。為了更好的發展租房市場,重點在放在了供給側改革,也即增加租賃住房供地、新建房,同時鼓勵機構出租人,大力發展長租公寓,以此來吸引承租人“長期租賃”,也即鼓勵三年期的租約。

住房制度改革,主要內容應是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擴大共有產權房試點範圍 ,保障房(如公租房)覆蓋到進城務工人員,公積金制度優化等等。對樓市影響較小。

2、房地產調控與長效機制放了第二位!

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長效機制這裡不再展開,最重要的房地產稅立法需要密切關注推進節奏,未來兩年大概率搞定。

“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這句話是2017年7月中央政治局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上的提法。再次強調,說明一點:2018年房地產調控的口徑與2017年下半年相同,不會放鬆,但也不會明顯加碼了(市場趨穩了,熱門城市陸續降溫中)。

“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這句話主要是指:地方政府是穩定房價的主要責任人,調控不力則約談、問責,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不搞全國一刀切。

那麼,如何定性這次會議中關於房地產調控的的性質?

老楊認為:這次口徑,比2016年12月略松,也即2018年調控政策,不會像2017年這樣不斷升級了。

十九大會報告中的提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這次也沒有重現。

但是,這次口徑,要比同樣是樓市繁榮期末端的2013年12月嚴厲。

201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並沒有提及房地產調控,但在“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提到:努力解決好住房問題,探索適合國情、符合發展階段性特徵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做好棚戶區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調整供地結構,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積率。

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整篇會議通報中,居然隻字未提房地產,甚至連保障房、棚改房也未涉及。這在近十年的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總之,2018年調控政策,屬於中性略緊;2017年屬從緊。2016年屬於中性略松。2015年屬於放鬆。

另外,本次經濟工作報告中,還有兩點需要關注。

1、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金融風險中,包括了房地產!這個領域的防風險將是未來3年的重點工作。

2、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將會是中性略緊狀態,尤其是受歐美加息進程的外部環境影響。這對樓市是一個小利空。

最後,總結一句話吧:2018年,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放鬆,但也不會加碼了;個別城市,可能會根據市場狀態(偏熱、過冷),因地制宜的做些微調。總體上,沒有大的調整空間。

政策不松,則熱門城市的房價,只能降溫、探底!

【公眾號:1、楊紅旭樓市研究 2、購房研練社】

【去“分答”或新浪微博問答,聽讀老楊更多幹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