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民國建立的臨時約法也隨民國而去不復輝煌

1911年10月10日震動中國 的武昌起義,因一個意外事件而提前發動了。新軍工程八營的將士們攻佔楚望臺軍械所,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當時的新軍領袖黎元洪為都督。一時間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全國大多數省份紛紛宣佈獨立。清政府所能掌控的土地僅直隸、河北等部分地區。

隨民國建立的臨時約法也隨民國而去不復輝煌

孫中山

此時的孫中山還遠在美國,驚聞國內起義成功,立刻自美國回國。1911年12月31日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孫中山卻並沒有控制住全國的力量,在民國中還有大量的封建官僚存在,革命黨人尚處於弱勢。而且此時的北洋軍閥袁世凱力量強大又得到外國列強的支持,孫中山不得已在1912年2月13日提出辭職,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我們都知道袁世凱不是革命黨人,他不會遵循革命黨人的意念行事。因此,孫中山在1912年3月11日頒佈了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希望以此來限制袁世凱。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這是徒勞的,和豺狼講道理根本是無濟於事的。

隨民國建立的臨時約法也隨民國而去不復輝煌

但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其中所列條文對今天的憲法也有所啟發。孫中山之所以頒佈這樣一則憲法所持有的理念是以美國的三權分立的理念為基礎,結合中國的傳統而創造出的五權分立。因此,這部憲法也被一些學者稱為“五權憲法”。這無權分別指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考試權和監察權。前面三權與美國的三權大致相同。考試權指的是國民考試,類似於今天的高考等國家考試,以防止出現爛選、任人唯親等情況。而監察權則是用來監察政府官員的,秦始皇設三公九卿,其中就有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孫中山的這兩項創舉即從中國古代汲取的智慧,以彌補三權分立所帶來的弊端。

隨民國建立的臨時約法也隨民國而去不復輝煌

袁世凱

令人嘆息的是,孫先生設想的是很完美的。可惜,袁世凱並沒有遵守,為了強化自己的力量,公然修改憲法,最終悍然稱帝。雖然在全國人民的討伐聲中,這場復辟鬧劇最終失敗,但約法也隨之而去,後來的北洋政府、武漢政府、重慶政府都沒有再真正復原憲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