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不是你心安理得的借口

----“公务员,没关系的就别考了”

----“那些会人情往来的人才能上升,普通人去了也白搭。”

听到这样的言论,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是不是感觉原本的昂扬斗志被泼了一盆冷水,突然被否定自己的一切努力等于白费。

不公平,不是你心安理得的借口

总会遇到一类人,用“不公平”的由头将想要得到的东西一票否决——别人的起跑线比我高那么多,我去参加这场竞赛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看似“有理有据”负能量很容易影响消磨自己的意志。

仔细来看这类人,他反对不公平吗?反。但是他边高喊着不公平的口号的同时,其实在背后怨恨着自己不是挤入不公平的行列来分一杯羹的人。而从数据上讲,大家都经历过高考,普遍认为高考是非常公平的考试了。

可是高考同一所大学在每一个省份都有不同的分数线,有的差的不是个位数分,而是一本线和二本线的距离。全国卷、江苏卷、上海卷、北京卷的难度也是几个层次。如果说试卷容易再加上分数线不同,两个省份相同努力同样能力的同学,他们在经历着怎样的不公平?

对比下,公务员考试,国考当然不必说——全国同一份试卷,省考和选调,只要你有资格报考,无论你来自何地,什么学校,大家都是统一的选拔标准——同一份试卷、各地机关单位随机分配的面试官共同打分。

这样相比之下,公考在公平上更甚吧。

到了这个岁数,我们都明白,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而制度的存在就是尽可能的不要让“人”来端这碗水,而是把水放在一个无尽趋近于平的“平台”。制度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而非量身定制。

很多人考过一次公考,自己没有过之后就开始埋怨制度的不公。人性是有弱点的,很多情况下人性的弱点让人们习惯于自己欺骗自己。我们都倾向于在成功者身上寻找一些特质来说服自己他们的成功都绝非偶然,不然就无法解释“成功者为何不能是我”这个问题。

毕竟一句“他们都有关系”的借口总比“是我不够努力”的原因让自己心安理得。

不公平,不是你心安理得的借口

Talk more:

人生参禅有三境界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抱着自己的梦横冲直撞了几年,逐渐认识到自己太渺小,这一切越来越模糊、看不透。

在30岁,一个不早不晚的尴尬年龄,对于昨日回不来的的青春有点惋惜,马上迎来比青春期还短暂的中年焦虑。

古人说三十而立,不是说活到这一天你突然就什么都明白了,而是在走了这么多路之后,你终于在这一路抽丝剥茧的疼痛里认识了你自己。

山始终是那个山,你一定能成为更好的你。

你一定要小心这样的思维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