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7月1日16時開始,漳縣出現持續強降雨過程,連續降雨導致全縣13個鄉鎮90個村、8301戶34862人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和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設施受損嚴重。災情發生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統一指揮、科學部署,把做好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作為檢驗各級黨組織組織力和執行力的關鍵核心,迅速組織全縣各級黨組織及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投入到抗洪搶險救災當中。

及時預警科學應對。7月1日,在接氣象部門《重要天氣預告》後,該縣立即通過短信平臺、微信平臺和縣氣象部門應急氣象信息發佈平臺等途徑將預警信息發佈到各鄉鎮、各相關部門,鄉鎮、村、社三級通過電話、手機短信、鳴鑼示警、手搖報警器、村級廣播等方式第一時間將預警信號傳遞到農戶。18時左右,金鐘鎮、大草灘鎮等鄉鎮突降暴雨,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立即作出批示,縣政府主要領導趕赴縣防汛指揮部辦公室現場協調指揮,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立即帶領縣民政、交通、水務、交警、公路等部門負責同志深入金鐘等鄉鎮現場指揮搶險救災。同時下發《關於做好當前搶險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縣、鄉、村、社幹部採取敲鑼、拉警報、挨門逐戶提醒等辦法及時發佈預警信息,並對8個鄉鎮1590多名群眾緊急轉移到安全地點,全縣預警到位,緊急轉移及時,沒有人員傷亡。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周密部署迅速行動。災害發生後,縣上立即啟動防汛抗旱應急四級響應,成立了搶險救災指揮部,組成協調調度、群眾生活保障、基礎設施搶修等9個工作小組。7月3日上午,緊急召開全縣搶險救災及災情評估專題部署會議,對搶險救災、群眾安置、災情核查、物資發放等工作進行了再安排、再部署,確保救災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各鄉鎮、各部門分別確定了1名信息報送員,及時向縣委、縣政府核報災情和救災工作進展情況。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全力以赴搶修道路。暴洪災害致使高新路四族至石川段,新草路新寺至東泉段多處交通中斷,損毀農村公路94條43公里。縣交通部門立即組織人力,調運各種機械設備,第一時間趕往災區查看災情,對損壞道路進行緊急搶修。截至7月8日,共搶修高新路、新草路、東新路、榜黑路等沖毀中斷道路21處。受損的農村公路由各鄉鎮組織機械和人力進行搶修,部分工程量較大的損毀路段,暫時設立警示標誌或改移便道,以保障群眾出行。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清淤疏浚暢通河道。針對河堤、護岸、橋樑和人飲設施受損嚴重的情況,縣上組織大型機械,對相關河道及時清淤疏浚,對受損橋樑和河堤護岸進行除險加固,對人飲設施及時進行搶修。截至7月8日,部分較危險決堤堤防已加固完成,其餘受損的人飲管道正在積極搶修。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全力恢復電力通信。災害造成東泉、石川等鄉鎮部分村社電力和通訊中斷。縣供電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搶險救災。截至7月8日,受損主線路已全部恢復供電,未恢復的3條支線共計11個臺區528戶正在搶修。組織搶修人員對退服的基站和中斷的光纜線路進行了緊急搶修,基站和大部分光纜已恢復正常運行,部分傾倒杆路被河水淹沒,暫時無法恢復,待水位下降後儘快維修。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群策群力排查隱患。對全縣險溝險段和重點河道、危險路段等進行拉網式排查,在各隱患點設立警示牌,向農戶發放山洪、地質災害預防明白卡,制定防禦山洪災害預案和預報、預警聯絡機制,明確群眾撤離信號、轉移路線和避災地點。針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實際,各鄉鎮建立完善了地質災害群策群防體系,加強警示和值班巡查,實行專人監測,對重大隱患點實行24小時值班監控,堅持做到1處災害點、1名責任領導、1名責任人、1套應急預案。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縣鄉兩級幹部深入受災村社組織群眾清理淤泥,開展親友相幫、鄰里互助等自救活動。指導各鄉鎮根據農業生產受災情況,按照“規劃先行、統籌安排,分清緩急、突出重點”的原則,千方百計幫助受災群眾開展受災農作物補種、改種,儘快恢復農業生產。對房屋倒塌戶和嚴重受損戶群眾進行臨時安置,確保了受災群眾有飯吃、有住處、有衣穿、有乾淨水喝。

漳縣多措並舉科學抗洪減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