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怎么做到从下岗职工成为烙画艺术家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抱怨的声音,有人说自己运气不好,找不到好工作;有人说情路不顺,总是遇到人渣;有人说父母没本事,买不起房;有人说自己命不好,遇不到富贵爹妈,成不了富贵二代。总之,各种抱怨蜂拥而至。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常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见过太多靠自己努力改变生活的人,也见过太过挥霍原本优越的条件而最终变颓废的人。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但未来的命运是可以选择!

她是怎么做到从下岗职工成为烙画艺术家的?

从下岗职工到烙画艺术家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将为你打开一扇窗。你对得起时光,时光也不会辜负你,你打磨了时光,时光也就造就了你。有的人穷尽一生专注一件事,只要认准了的事,便会倾其所有,全身心投入。

诚如我今天要说的这个很励志的事,她同样专注一件事,一做将近20年,这的确了不起。她从下岗职工到烙画艺术家,她用她的努力告诉我们追逐的意义和对现实的不妥协。

她是怎么做到从下岗职工成为烙画艺术家的?

这个人就是杨金婷,1999年的冬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三合板。就是这样一块木板,让她从此与烙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谁说,三十而立过后就无法自主创业,尤其是在那个90年代。但早过了而立之年的杨老师,立志在烙画上走出一条路来。

然而,事实证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了。杨金婷老师今天的成功绝非偶然,但也是必然。

她是怎么做到从下岗职工成为烙画艺术家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掌握一门新技能都需要不断的付出才能了解的更多更深,烙画也不例外。为掌握各种烙画技能,杨金婷老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烙画创作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日日夜夜起早贪黑地刻苦学习、勤奋探索。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她是怎么做到从下岗职工成为烙画艺术家的?

就这样,凭着对烙画的执着与热爱,2002年,杨金婷老师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批烙画,并应邀在第二十届洛阳牡丹花会上展出。这些烙画栩栩如生、风格独特,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喜爱。

她是怎么做到从下岗职工成为烙画艺术家的?

到了2004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摸索,已经娴熟掌握各种烙画技巧的她,在自己创作的路上,创作出的烙画作品越发精致,细腻。

在众多旅游景区和艺术大赛上屡获大奖,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受到艺术品收藏行业的重视,销量不断攀升,日益增长。

她是怎么做到从下岗职工成为烙画艺术家的?

2005年,当嵩县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荣膺“中国最美的地方”的称号,家乡优美的景致,为杨老师的烙画创作找到了灵感,她先后创作出《日破云涛万里红》 《天池风光》 《张良隐居》等一大批反映嵩县秀美风光的烙画精品,这些烙画精准,细致表现出了家乡的美景,受到专家学者称赞,被称为嵩县烙画艺术家。

她是怎么做到从下岗职工成为烙画艺术家的?

在杨金婷老师的家里,两间卧室都是她用于创作的地方。墙上挂的全是她的作品,每一幅都出神入化,极具传神。那些获奖证书、奖杯、字画以及笔墨纸砚都诠释着艺术家的浓郁氛围与气息。

她是怎么做到从下岗职工成为烙画艺术家的?

看着她拿起火烧热烙铁创作的瞬间,发自内心的敬佩,每一幅作品背后都凝结着巨大的付出和心血,实属不易。

如今的杨金婷老师已经是几家艺术培训学校的校长,我们也希望并祝愿她在今后多多培养出像自己一样的烙画艺术家,为烙画这门民间艺术添砖加瓦。

她是怎么做到从下岗职工成为烙画艺术家的?

如果你喜欢旅游,那不妨在这个夏天走进嵩县,走进凉爽伏牛山去避暑,看日出,观云海,赏美景,读历史。然,这里不仅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历史,淳朴的民俗风情,以及中原的美食特色等等。

当然,你还可以带着家人、亲朋好友、以及孩子来一场游学之旅,在嵩县白云山、木札岭避暑的同时,可以体验一番烙画艺术的魅力与熏陶,如有幸还可以得到杨金婷老师的亲自指导。

烙画艺术不仅能够锻炼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烙画艺术十分考验画画者的耐心和画技,从烙画中不仅学会了画画的技巧,更学会了仔细和专注。

通过烙画的实践制作过程,增加孩子对烙画学习的乐趣、民间传统艺术的热情。

那么,不要犹豫,游学之爽尽在凉爽伏牛山。这个暑期,约起来.......

她是怎么做到从下岗职工成为烙画艺术家的?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也许,不光是我,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宣传和保护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东西,让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