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年的痛苦,终于可以和小升初说声“永别”!

终于,孩子小升初顺利毕业了;终于,我也从小升初的煎熬中获得解脱;终于,尘封4个月的55英寸液晶电视,可以坦然打开了。最令我激动的事,我和孩子可以潇洒地,对小升初挥手告别 ,说声“永别!”

【小升初,如同噩梦一场】

(1)为了小升初,学校加大学习强度:六年级的学生(除了特殊情况)中午一律在学校吃饭,老师利用午休时间给学生讲课,考试。也就意味着孩子一天要上八节课,一周接近40节课。平均每天在校学习近八小时。还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能在十点钟之前完成作业的学生几乎很少。

(2)对于孩子来说,家本该是快乐和安全的堡垒,却被定义为“学习环境”。

在学校学习了 一天,回到家还要接着学。很多的孩子,还要上各种课外辅导班和刷题班。家长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应付校内校外各种繁重的 学习任务。孩子和 家长的压力真的很大!

(3)教育机构同时给家长加压,渲染小升初的紧张氛围。他们总是“密切”的关注孩子,找出孩子身上出现的缺陷,并带着“善意”的 建议召开家长会议。煞费苦心地将往年所有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中考情况,做详细的 列表。胸有成竹地 告知家长,孩子哪些阶段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如果孩子稍有偏离这个标准,就该敲响警钟。

说白了:如果不上他们的辅导班,你的孩子就没有能力和别的孩子竞争。
历经一年的痛苦,终于可以和小升初说声“永别”!

似乎所有人,都在用批判的眼光观察着我们的孩子。当然,如果他们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的话,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升初的家长,一定是焦虑。

【摆脱世俗的思维,走适合孩子的路】

(1)学校的教育,分数就是唯一标准。

为了更好的比较学生的优劣,学校必须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的孩子只是为了考试在学习。教育提供给孩子,毫无营养的“快餐知识”,孩子必须囫囵吞枣地咽下去。孩子除了学习就是考试。

没有人关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没有人在意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小升初就是一味地挖掘孩子在学习上的天赋,我们的教育,巴不得所有的学生都是学习的天才。却忘记了,他们毕竟只是孩子而已。如今的教育,更像经营企业一样去经营学校。又会造成什么局面呢?

为了争夺优秀的学生,实现较高的升学率,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学校之间进行激励的竞争。同时逼迫着,学生之间进行着残酷的比拼。

老师也陷入重重压力之中,他们紧张不安,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毫无顾忌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因为只有学生成绩好,他们的薪水和待遇也会升高。老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只能布置内容空洞,让学生不堪重负的作业。
历经一年的痛苦,终于可以和小升初说声“永别”!

学生同样变得紧张不安,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比不上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得不花较长的时间,在校外进行辅导。除了分数,我们对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再感兴趣。这对考试没有任何好处!

小升初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学习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应付考试!

我想大声呐喊:见鬼去吧,分数!见鬼去吧,名校!见鬼去吧,这些始作俑者!我希望通过学习,能使孩子体会到真善美。而不是,把孩子推向痛苦的深渊。

【愿所有的父母和孩子坦然面对小升初】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给我们带来的危机感,使得家长盲目的想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变化。而未来是什么样子,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孩子为此付出怎样代价?无人问津。

牺牲孩子的快乐,让他们盲目追求最好的成绩,而

丢失了感受生活美好的心灵,您真的愿意这样吗?像挤压柠檬一样压榨孩子的童年,小小年纪就让他们背负沉重的包袱,您真的忍心这样做吗?孩子尚未成人, 从小就要面对残酷的竞争,您觉得这有意义吗?
历经一年的痛苦,终于可以和小升初说声“永别”!

然而,大多数的父母,不可回必的问题: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是为了证明我们自己。看吧,我有多么优秀的孩子!

我是一个多么出色的母亲,一个多么伟大的父亲。作为父母,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必须获得成功,他的成功是属于我们的,证明了我们是“好父母”,因为我们能从中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

为什么父母不能放开手,让孩子安安静静地成长?让他们不被我们疯狂的意愿所打扰,而我们成人的愿望,是否就是孩子的自身的需求呢?

难道,唯有名校才能成就孩子的将来吗?难道,没能考上好的中学,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希望了吗?难道,非得让孩子在学习上,争个你死我活,才是教育的真谛吗?

是谁,将我们的孩子一步步逼上绝路?是谁,将小升初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战争!是谁,无情地剥夺孩子享有快乐童年的权利!
历经一年的痛苦,终于可以和小升初说声“永别”!

我是2018年小升初的一名普通家长,但愿我所经历过的煎熬和痛苦,不会发生在您的身上如法炮制。小升初,终于可以和你道声永别了!我永远都不想回忆起,你那张面目狰狞的脸,我要狠狠把你忘掉!

感谢您的阅读,看了我的文章,不知道您有何感想,欢迎加入讨论,为孩子快乐的童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