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杉木多少株每畝種植密度的效果最佳

種植杉木多少株每畝種植密度的效果最佳

1 基礎材料和觀察方法

1.1 基礎材料

選取平均溫度15~20℃,年降水量800~2 000 mm,溼度較大、溫差變化較小的杉木再造林作為觀察樣本,2007年12月進行採伐跡地,徹底清理林地以後煉山,然後對其進行坑狀整地,整地的規格為45 cm×35 cm×30 cm,同時向每坑林地土壤施加0.3 kg的基肥,2008年2月種植杉木。種植後的前3 a需要每年對樹苗除草兩次,同時追加施肥,以保證土壤中的養分充足;後3 a依據土壤的情況施肥,而除草的頻率也變成每年一次,杉木種植後的前6 a為撫育期。

1.2 觀察方法

此項研究的區組通過隨機方式選取,杉木的種植密度分別為2.5 m×4.5 m(1 300株/hm2)、3 m×3 m(1 700株/hm2)、2.5 m×2.5 m(2 600株/hm2)、2.5 m×3.5 m(1 750株/hm2),重複3次。依據立地方式發現各實驗區域的基本條件相同,將其面積設置為30 m×40 m。2016年2月,觀察和記錄樣本林地中杉木的生長情況,整理出杉木的樹高、冠幅和胸徑變化,同時依據中國林科院統一計算方法計算出杉木生長各區域的林分生長值,同時將三組同樣種植密度的區域進行平均計算,所獲得數值為其密度生長平均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造林密度對杉木樹高和冠幅的影響

不同種植條件下的杉木,樹高生長差異不大,而冠幅的生長變化較為顯著,其中種植密度為1 300株/hm2的冠幅生長最好,其冠幅平均生長值達到3.63 m,然後依次為1 700株/hm2、1 750株/hm2和2 600株/hm2,見表1。

種植杉木多少株每畝種植密度的效果最佳

表1 不同造林密度下杉木的樹高和冠幅

2.2 種植密度對杉木胸徑和單株材積的影響

在不同種植密度的條件下,杉木的胸徑生長存在顯著差異,杉木胸徑最佳種植密度為1 300株/hm2,其胸徑平均值為9.3 cm,然後依次為1 700株/hm2、1 750株/hm2和2 600株/hm2。在不同種植密度中,杉木的單株材積對比也存在顯著差異性,其中效果最佳的種植密度為1 300株/hm2,其單株材積達到0.0350 cm3,其次依次為1700株/hm2、1 750株/hm2和2 600株/hm2。杉木的蓄積量在不同種植密度下也存在顯著差異,其中最佳種植密度為2 600株/hm2,其蓄積量為61.290 6 m3/hm2,然後依次為1750株/hm2、1 700株/hm2和1 300株/hm2。

種植杉木多少株每畝種植密度的效果最佳

3 討論

杉木,又稱為沙樹或沙木,屬於松柏木,杉科喬木,最高可生長至30餘m,胸徑則可以達到2.5~3 m;杉木的樹皮呈灰褐色,其葉形狀近似圓形,雄花為圓錐型,雌花為單生,果實呈現卵圓形;果實長度在2.5~3 cm,直徑3~4 cm,表面覆蓋種鱗;杉木花期在4月,果實在10月下旬成熟。杉木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具有祛風止痛、散瘀止血等功效,同時在建築、造船、橋樑和礦柱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是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樹木。

杉木的冠幅、胸徑和樹高與其種植密度有極大的關係,其種植密度較為稀疏,則胸徑較為粗壯、冠幅也較大;而種植密度較大,則相對胸徑、冠幅較小,但其主幹卻較為挺拔。

觀察發現,本次研究的4個種植密度中,1 300株/hm2的胸徑平均值、單株材積、冠幅和樹高均為最佳,而種植密度為2 600株/hm2時,蓄積量為最佳。依據造林目的和杉木的生物學特點,總結杉木的生長規律,尋找最科學的種植密度,可以在林場經營的過程中有效調節杉木的種植密度,依據杉木的生長規律,在生長初期需要增加種植密度,在中期的砍伐時,保證杉木再造林的密度,從而起到有效調整杉木種植密度的作用。杉木在生長的過程中體現出其具有的獨特適應性,展現了其生長速度快,材質優良的特點,依據4種種植密度的數值研究發現,1 700株/hm2(113株每畝)的種植密度為最佳,其對冠幅、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均處於中等範疇,採用該種植密度可以有效、合理地利用林地,提高杉木的經濟效益。

種植杉木多少株每畝種植密度的效果最佳

表2 不同種植密度下杉木的胸徑和單株材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