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对你性骚扰,请勇敢地站出来|MeToo

当老师对你性骚扰,请勇敢地站出来|MeToo

当老师对你性骚扰,请勇敢地站出来|MeToo

文 | 南都周刊评论员 陈凌

又一次有女大学生实名举报——网易人间的文章《她曾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曝光了多名女生遭遇中山大学教授张鹏性骚扰的隐秘而伤痛的遭遇。这是继陈小武事件、沈阳事件之后,高校教授对女学生的性骚扰事件又一次刷屏。

曾经采访过遭受老师性侵或性骚扰的女孩,真切知道那些带泪的压抑过往,带给她们怎样的惊慌,又裹挟着怎样的摧毁年轻学生信心和未来的力量。

她们揣着没有诉诸于口的被骚扰过往,有人分不清这是老师的过分还是习惯,有人不知道找谁诉说哪里举报,有人担心告不倒老师,却使自己成为被围观的倒霉者……能站出来的第一个女孩是勇敢的,给予她支援,说出“我也是”的同样勇敢,每多一个人出声,都能分去前面人的一点心理重压。

我们很难衡量,来自师者但超出师生界限的一次搂肩、一次强迫性拥抱、一次猥琐的性索取,会给学生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在接受媒体采访的讲述中,她们有的噩梦缠身,梦见骚扰加剧,梦见死亡威胁,还有的在现实中,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深造的选择,甚至在若干年后,混合着屈辱和苦涩的记忆仍然无法清除,难以开启正常的生活……

截断心理重压、释放汹涌洪流的一条途径是站出来。可站出来需要一种莫大的勇气,受害人将直面个人信息泄露,将遭遇同事朋友亲人异样的目光,将面对无数次重复的讲述和追问,以及来自校方和老师的质疑和压力……

2017年一份有效调查数达6500多份的《中国大学生在校和毕业生遭遇性骚扰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显示,有12.4%的人感到严重影响了人际关系和交往,1.9%有过自残或者自杀的倾向或行动……

当老师对你性骚扰,请勇敢地站出来|MeToo

这样的调查数据并非危言耸听,并且不时以个案的形式向公众展示结局的残酷,就在6月刚刚发生的庆阳女孩跳楼事件中,焦点直指老师对学生的骚扰(请注意,最终司法机关无法定罪,因为缺乏性侵的实际证据)。

毕竟,如今在太多的学校,没有一个保护举报者的环境,尤其是对性骚扰举报者的制度性保护,甚至,都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举报路径和接收窗口。

我们需要勇敢者,需要更多的勇敢者,靠一次次自揭伤疤的发声和行动,才能踩出一条正义之径。如果没有被骚扰者一次次勇敢地站出来,反性骚扰的保护和相关的立法就没法加速和建设。

南都周刊呼吁在保护举报者隐私、核定事实的前提下,高校、媒体和社会都以不宽容的态度,来惩罚依仗教师身份的权力,对大学女生下手的行为,因为太多事实和研究表明,性骚扰并非针对单一对象的个案行为,加害者往往纵跨多个年级,横向涉及他的助手、同事和学生。我们必须认识到,性骚扰不会自愈,唯有依靠环境的严苛防护和发现一个严惩一个的问责处理。

事实上,现实的情况既残酷,又无力,根据公益媒体的统计,从2014年到2018年,四年内曝出的13起高校教师性骚扰事件,1/3查无后续。

与这个数据相对应的,则是性骚扰的无孔不入,上述《调查》揭示一个惊人事实——每4名女生中就有3人遭遇过性骚扰。

当老师对你性骚扰,请勇敢地站出来|MeToo

自从2014年后,每一个性侵事件被推到舆论聚焦点上,都会带来社会对性骚扰认知的缓慢提升,2018年春节之前,94所高校的8000多名学生,向自己的学校提出,建立反性骚扰机制的建议。

反性骚扰,需要个体勇敢站出来发声,更需要一套有预防、有教育和有途径的反馈渠道。

几乎在所有建议中,无一例外都会要求设置一个接受性骚扰的举报投诉的渠道,包括信箱、邮箱或电话,明确一个受理性骚扰行为投诉的的部门,以及一个负责人。

也许只是走廊尽头拐角处的一个邮箱,也是只是一串@间隔的字符,也许是一个带有姓名和11位数字的通道,就会抓住那些伸向学生的咸猪手,就会找到校园骚扰事件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email protected]。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