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學習導讀(5)

第四期学习导读(5)

“放管服效”的“晉中答案”——晉中市民之家創優政務服務的實踐與啟示

晉中市民之家揭牌運行以來,短短8個月,服務範圍、服務場所面積、服務人次實現了翻番,服務質量和水平在全省領先,企業滿意度、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已經成為全市持續推進“放管服效”改革、不斷優化政務服務的靚麗縮影。

實施流程再造

標準化處理。審批環節“能減必減”,申報材料“絕不重審”。拉清單,編制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中介服務3個清單;定內容,明確了239項辦理事項的審查內容、要點和標準;細處置,將辦理事項分為簡易事項和關聯事項,簡易服務事項實行“一審一核”制,申報材料分為“必要材料”和“輔助材料”,輔助資料實行承諾容缺受理。所有行政許可、政務服務事項的服務環節不超過4個,服務時限不超過10個工作日,“即收即辦即結”事項佔比達到21.4%。

柔性化定製。大廳佈局上,根據辦理事項覆蓋面、辦事群眾人次等情況,分設ABCDE五個大廳,辦事人次最多的不動產登記窗口設置在A廳(一樓),方便群眾出入;窗口設置上,實地模擬群眾辦事流程,人性化設置業務窗口,分開設置企業與個人辦事窗口,單獨設立諮詢窗口、資料預審窗口,力爭讓群眾“只排一次號、只跑一次腿”。

系統化集成。如果說從“政務中心”到“晉中市民之家”是“物理集中”,那麼不動產轉移登記和抵押登記聯合辦理就是“系統集成”,實現了從“依單位設置窗口的單兵作戰”向“依流程設置窗口的部門協同”轉變。不動產轉移登記和抵押登記辦理涉及到住建、國土和稅務3個部門、20多個環節,從開始受理到拿到證件需要近半年時間。市民之家按照“一次排號,並行辦理;取消前置,內部流轉;合併事項,資料共享;限時辦結,一口出證”的要求實施流程再造,優化後的辦理環節減少了10個,辦理流程比法定時限縮短1倍,日均辦件量達到優化前的3倍。

優化服務提質

精準服務。全面實施預約服務、上門服務、社區代辦、證照快遞等12項精準服務。針對偏遠地區群眾辦事遠的問題,提供預約服務,在約定時間集中人員力量辦理;針對行動不便、不識字等困難群眾,開展上門服務和幫辦服務;針對群眾“多次跑、跑多次”問題,聯合EMS推出證照郵寄服務,辦事群眾履行事項服務手續後,通過快遞郵寄相關證照;針對全市99個轉型項目、重點企業,提供代辦式的“保姆式”服務;設立市民之家學雷鋒志願者服務窗口,聘請20多名志願者,為辦事群眾提供志願幫辦服務。

定製服務。開通精準扶貧“綠色通道”,為貧困地區提供1500餘人次培訓諮詢服務,3790戶工商戶進行核准登記,8名醫護人員免費郵寄護士證、醫師證。推行“套餐式”“點菜式”“掛起”服務,對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晉中開發區、山西農谷、開發區改革創新等重大轉型戰略,採取“點菜”形式委託、下放辦理權限;對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縣級管理更方便有效的服務事項,採取“套餐”形式,打包委託、下放辦理權限;對近三年辦件為零的許可事項,堅決“掛起”處理。

規範服務。規範窗口設置,窗口事項辦理、服務制度、內部流轉、辦事公開、考核評價都實行規範化、標準化流程。規範告知服務,推行“一次性告知”,通過“一次性告知單”讓辦理窗口、所需材料、辦理流程、辦理時限、聯繫方式等事項一目瞭然。規範服務行為,懸掛《工作人員守則》和《工作人員行為規範》,擺放“有事您說話,我們幫您辦”提示語,“一本清”工作指南人手一冊,工作人員服務規範了,群眾辦事方便、滿意了。

深化管理增效

組織凝聚。通過抓黨建凝聚人心、促進工作。建立健全機關黨組織,成立了機關黨委,吸納窗口首席代表擔任黨委委員;黨支部建在窗口,窗口黨員擔任支部委員。健全完善黨組織制度,制定政務大廳黨組工作規則、機關黨委工作規則、支部工作制度和政務大廳黨風廉政建設制度。鼓勵激勵黨員帶頭,製作黨員服務承諾牌,要求黨員帶頭“亮牌服務”,鼓勵黨員直接面對群眾靠前服務。

制度約束。以剛性制度倒逼服務企業、群眾成為行動自覺、“行為習慣”。制度打基礎,建立修訂完善了《政務大廳工作規則》《馬上就辦、即時覆命工作制度》《服務窗口績效管理考評辦法》等49項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理出新招,實行窗口首席代表值月制度和政務大廳管理中心全員值日製度,32名窗口首席代表和15名大廳管理中心人員輪流排開值月值日;推行窗口首席代表負責制,推動窗口自建自管;選派各界代表組成20人的社會監督員隊伍,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監督。考核見實效,年度考核推行通報制度,窗口考核結果由市政府辦公廳發文向全市通報,窗口人員考核結果由政務大廳管理中心發文向相關單位通報;日常考核推行績效考核制度,按月考核、排隊,考核結果與獎勵發放掛鉤,依據檔次按季度發放績效考核獎勵。

氛圍感染。以良好的工作氛圍激發工作人員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人文關懷,為過生日的工作人員送上一首歌曲、一份祝福,為需要幫助的工作人員送去一份溫暖。注重細節服務,給中午帶飯的窗口工作人員提供微波爐、冰箱。注重人才成長,及時向駐地單位通報工作人員工作表現和受獎情況,消除工作人員擔心遠離單位會被“邊緣化”的顧慮。

市民之家創優政務服務的啟示

啟示一:從“政務大廳”到“市民之家”,一詞之改,境界大不同。市民之家,是市民的家,是把所有的市民與投資者作為“主人”,從“主人”的視角提供服務。政務大廳更名為市民之家,一詞之改,折射出市委、市政府理政新思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通過簡政放權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給經濟社會鬆綁,讓市民與投資者以“主人”的身份充分參與到晉中的建設和發展中來,在發展變化中感受存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角色新定位,從管理到服務,寬敞的環境、便利的設施、先進的設備,市民之家處處都體現出服務的細心、精心和用心,以優質的政務服務吸引更多企業在晉中投資、更多人才在晉中創業;管理新方式,並聯審批、聯合辦理、多評合一、限時辦結成為常態,“缺席默認、超時默認、容缺辦理”全面實施,備案制、核准制、審批制辦理時限大幅縮短,“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逐步變成現實。

啟示二:從“廳的單調”到“家的溫馨”,“格局”變了,效果大不同。市民之家突出“家”的內涵,大大小小的事項,出發點均來源於群眾需求,落腳點也都是讓群眾在“家”中“享受”一流的、舒暢的政務服務,用細節贏得了人心。規劃佈局更超前,“市民之家”與社保中心、規劃展示館、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等公共服務設施,萬達廣場、奧特萊斯等商業服務設施連成一片,為群眾、投資者提供高效、高品質的政務服務和休閒體驗。空間佈置更寬敞,內部結構95%的面積用於服務窗口和公共場所,工作人員辦公區分散於大樓的各個角落,縮至最小、最簡。細節服務更貼心,對外招商的地下室商業鋪面改成市民餐廳,空曠的大廳設置了自助售貨機、休息區、飲水間和上網區;多頻次的政民互動、政企互動,將國家相關政策、投資項目審批程序、便民服務常識傳遞給企業、群眾。

啟示三:從“搭建平臺”到“用心服務”,當好“家長”,關係大不同。市民之家不只是一個“大廳搭臺、部門唱戲”的平臺,更是用心用情、共建共管、同心同力為群眾服務的“家長”。“家長”,親力親為,針對不動產轉移登記和抵押登記辦理流程長的問題,在辦事窗口連續3天蹲點,瞭解辦事群眾需求,積極協調入駐窗口首席代表,加班加點研究改進方案,10天時間就推出了聯合辦理流程,窗口前不嘈雜了,不用排長隊了,群眾的牢騷話少了,工作人員也順心了。“成員”,主動作為,市房產交易中心確認單手續從10個工作日減到即收即辦;人防工程監理資質審批手續從45個工作日減到7個工作日;運管危化品運輸資質審批手續從15個工作日減少到4個工作日。關鍵,善作善為,行政許可事項劃分為即辦件、承諾件、上報件3大類,審批流程整合為受理、審核、實質性審查、辦結4個環節,明確了每個環節的審批權限和辦理時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