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感恩,過再多的感恩節也沒用!

感恩是處世哲學,是生活的智慧。不懂感恩,再也難以走向成功。

身處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感恩之心更是必不可少,它是職場的制勝法寶。常懷感恩之心,你會發覺這個世界是如此可愛和善良,願感恩之心能始終伴你我同行。

2017年11月23日是感恩節,節日雖起源於西方,但感恩卻長存於每個人的心中。

關於“過不過感恩節”這個話題,眾說紛紜。

其實,常懷感恩之心,每天都是感恩節!

不懂感恩,過再多的感恩節也沒用!

許多感情,不應該只在過節的時候被提起,而應該理所當然地成為一種持久的習慣。

再忙、再累,也不要吝惜自己對愛的表達,即使一個電話、即使一句簡單的問候:感謝一路有你

關於感恩節,

碰上了就是緣分!

關於“感恩節”,你到底知道多少?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閤家歡聚的節日。1941年,美國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感恩節假期一般會從星期四持續到星期天。

節日起源:

17世紀,英國清教徒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乘著“五月花”號船到達美洲。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學會了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等。

到了冬天,他們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並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不懂感恩,過再多的感恩節也沒用!

1988年在紐約市的聖約翰大教堂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感恩節晚宴,美國人公開承認印第安土著對於美國第一次感恩節的貢獻,並感謝印第安人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技巧。沒有印第安人的教導,最初的清教徒移民不可能在美洲存活下來。

中式感恩:

感恩節起源於西方,但人們深藏心底的感恩卻是一樣的。西方的感恩是起源於對於印第安人的感恩,而中國的感恩則是感恩祖先、感恩父母、感恩生活……

我們沒有“中華感恩節”,但幾千年來祖先早已把感恩溶於我們血脈之中。感恩是幾千年來中華祖先的身體力行,一點一滴的行動,時時處處的善意善行,如同雲行藍天,水匯江海。

1、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於愛與被愛。這之間連接的不過是一份心意罷了。

不懂感恩,過再多的感恩節也沒用!

或許,木桃對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報之以瓊瑤,也未必就是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聲由衷的“感謝”吧。

2、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不懂感恩,過再多的感恩節也沒用!

原文是“涓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書面記載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原為民間俗語,後清代朱用純編輯收錄,為教子醒世用。

3、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出自明朝《增廣賢文》一書,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餵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不懂感恩,過再多的感恩節也沒用!

4、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結草與銜環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說,出自《左傳》。

不懂感恩,過再多的感恩節也沒用!

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將其父的愛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愛妾已死去的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絆倒恩人的敵手;

後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隻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四枚,聲言此環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身居高位。

後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

今天的感恩不是漂洋過海來的感恩,而該是這份溫暖腳下大地的感動。

不管你過不過感恩節,

但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呢!

那麼,

如果給你一個“表白”的機會:

你最想感謝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