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一棵開花的樹》是席慕蓉通過對一棵開花的樹的描寫來表達她對於自然的感悟,即生命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

讀完這首現代詩歌,我感覺它是以樹為意象,一花一葉都充盈著愛意,將" 我" 對" 你" 的純真的愛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詩一開篇,彷彿看到一位美麗端莊,大膽坦率的少女,在期待“他”的出現,即使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

“遇見”彷彿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

“如何”體現少女的期待;

“最美麗”三字簡單卻把少女追求純潔、神聖的愛情之心描繪的細緻入微淋漓盡致,但卻沒有一絲的嬌柔造作。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痴人痴語,痴的讓人感動;

為愛動容,寧等五百年!作者先聲奪人, 把熱烈、誠摯的愛塗抹得如此濃重,這是一個美麗而又憂傷的夢。雖有誇張,但和巫山上的神女相比相比於五百年又太短。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五百年的誠心終於感動了佛,佛將“我”化為一棵樹。少女以“樹”的形象出現," 樹"作為一個意象承載了少女的愛的全部內涵;

為什麼是“樹”呢?因為“她”要長在“他”必經的路旁,日日夜夜守望著愛情, 堅貞不渝。但彷彿又不僅如此;

終於開滿了花,但花不是隨意的綻放,而是“慎重”的,只為“他”開放,把最美麗的時刻奉獻給“他”;

朵朵都是前世的盼望,可見花開的熱烈,那是因為“她”對“他”愛的炙熱呀!" 前世的期盼" 照應" 求了五百年" ,說明這種熱烈的愛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由來已久,使人聯想到愛情的逾久彌堅。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顫抖的葉" 發出的微響是“她”心底對愛的聲聲呼喚。因此," 顫抖" 的不再是葉,而是" 她"熱切期盼的心。

可" 他" 卻沒有停留地走過去," 她" 的傾訴付諸東流。無論何種原因, 這種結局對女孩來說都是殘酷的、令人心碎的。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既然花只為" 他" 開放, 而" 他" 卻無視地走過, 那花還為誰榮呢?

飄零的分明是花瓣,卻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實則是物化的情感。花自飄零,人自惆悵,令人回味無窮。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讀完這首詩,我並不感到傷感,相反,卻敬佩女孩對愛情的炙熱追求。

情之無悔,生之無憾。

所以,當一段誠摯的感情擺在你面前,勇敢去愛吧!

就像拜倫曾經說過“沒有青春的愛情有何滋味?沒有愛情的青春有何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