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故事游安徽:走进运漕

初秋,天气刚转凉,有机会走进运漕,这个曾经繁华的古镇。

踏着青石板路,一道道街,一条条巷,沿街门面二层楼的木制楼房密密的挨着。据当地人介绍,这里有36条街,72道巷,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盛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叫卖声此起彼伏,货船码头船来船往,一位撑着油子伞的姑娘婀娜的走进深深的雨巷,夜间的煤油灯点亮了这座古镇。

跟着故事游安徽:走进运漕

运漕古镇 供图: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

据说,东汉末年曹操伐吴,曾经在此屯兵。为了运输粮草,开始在巢湖与长江之间开挖濡须水(今天的裕溪河),这条河称为漕河。魏与吴之间多年的战争,使这里的小渔村集聚了人气。东晋时形成了集镇,直至明末清初,明府在此设立了盐引岸,徽商鱼贯登临,推动了商业的繁华,此地正式改为“运漕”。从清至民国时期,芜湖的米市又推动了粮食的生产与供应,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粮行、糕饼坊、酿酒的槽坊等孕育而生。运漕与肥西的三河、桐城的孔城、无为的襄安等号称为江北八大镇且为之首,可以想像这里曾经是何等的繁华。

穿梭在大街小巷,找寻着运漕古镇的足迹。从北门运漕老街四大冲天柱牌楼走进,主人带我们进入了袁家花园,园子不大,园中间的土坡上芳草萋萋,园子的西塘边杨柳依依,高大的古樟树散发出阵阵幽香,林荫道上有年轻的父母推着婴儿车慢慢行走,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听着京剧,谈论着年轻的时候唱的那一段。从公园走出,走在西大街,一幢幢商号木楼鳞次栉比,昔日繁华不再,人去楼空。有一幢楼与众不同,楼的天井做了四方都可以倚人的木制靠椅,当地人告诉我们:“这就是美人靠”曾经有一段凄凉的爱情故事。

跟着故事游安徽:走进运漕

运漕早点 供图: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

相传一家祖上从徽州迁居从事杂货铺的张姓商家,四个女儿个个如花似玉,每年春秋两季茶叶销售旺季店里请了几个伙季,年长的两个女儿也在帮忙。二女儿小凤是四个姑娘最漂亮、最乖巧的也是张老板最疼爱的女儿。在劳作中,一个叫王木墩的伙计与小凤对上了眼互有好感,张老板发现后第二天就请了木工在天井四周打制美人靠,他一心想让女儿嫁一个有文化有品味的人家。从此姑娘们只能在楼上看书、写字、绣花,两个有情人近在咫尺无法诉说只能眉目传情。张老板看在眼里,叫来木墩:“你人品不错,但目不识丁,你拿什么养活我家小凤”。第二天木墩辞职,相思苦中投奔了江西做官的远房的舅舅,在那读书升官,第三年回家乡找到王家,却得知小凤在他走后一个月后抑郁而死,望着空空的“美人靠”,木墩泪如雨下。凄美的爱情故事现在听来感慨良多,心痛不已……西大街一座门前立了一棵竹很吸引眼球,一位年青人不知从哪挖来了一根爬墙虎正种在竹子旁,我们拾级而上,走进年轻人的屋。这是一个叫“微漕运工作室”,1994年出生的年轻人用他在外面学习的知识用互联网向外传播现在的运漕镇的历史文化还有地方特产,房主赠予他的空空简陋但有创意的工作室,同行的人购买了他在网上销售的当地的土特产月饼和酱菜,支持年轻人创业。相信年轻人用他的激情和活力一定会创造属于他的时代。

李鸿章与运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李鸿章曾命悬运漕,幸有在运漕经商的同乡袁百顺相救,后屡立战功,从七品官升到四品官,后为朝廷一品大员、封疆大吏。李鸿章知恩图报,给予了袁家格外的关照,我们刚刚走的袁家花园也能略知一二。李鸿章四弟李蕴章在运漕开设了元和质当铺和道隆钱庄,李鸿章在此地置产兴业助推了此地的发展与繁荣。故而民间有“一个运漕街,半个含山县”之说,李鸿章与此结下不解之缘,修缮一新李家当铺仿照当时的场景,让人们看到当年的盛况。

“过街木楼石板路,青砖小瓦马头墙”这是典型徽派特征也是运漕古镇建筑的一大特色。在土地巷一座横架在青石板上空的连接街的南北空中建筑物吸引了我们,陪同我们的当地人介绍这就是过街楼,这个特殊的建筑也曾吸引了央视媒体采访和报道。他还说,他的高中就在这座古镇就读,我笑着问有没有故事啊。他还真的告诉我们他们班最漂亮的女生就住在这过街桥下的人家,每每从这里经过都希望逢着一个打着独辫子穿着花衣裳粉嘟嘟的女孩,这或许就是每个情窦初开的少年的梦。

整个古镇依傍在裕溪河畔,初秋的河流,船声阵阵,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水域,泥沙堆积成一片芦苇荡,上面长满了蓼花的野草,古时也曾称为“蓼花洲”的地方现在人烟稠密,鱼虾满仓,到处是粮田。产粮大县无为就在河的对岸,瘀泥成了庄稼的好肥料。当地人给我们介绍这里依然保持着吃早茶的习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已成为运漕人的生活,我以为这是扬州人的习惯,从这里看出这真是徽商人的习俗,徽商与潮商、晋商曾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成了三大商帮。

朋友买的月饼带回。回家后打开,盘子大的月饼上面散满了厚厚黑色的芝麻,切一小块让八十岁的老母亲品尝,母亲连忙说:“好吃,小时候的味道”。我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饼,考究的料还没有的冰糖,酥的入口即化的皮无不看到历史的沉淀。

运漕镇深的巷子,青的石板,弯的街,斑驳的楼,人们安逸的在这座古镇品茶、喝酒,河面吹来的风依旧有古风的凉爽。热情好客的运漕镇人邀请我们品尝当地的松枝烤鸭、运漕早点还有老奶奶馄饨,我们婉言谢绝了好意,还是留着一些念想,下次来喝运漕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