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林|馬雲、丁磊等跨界進軍養豬業,豬產業發展潛力到底有多大?

本期專家

唐中林|馬雲、丁磊等跨界進軍養豬業,豬產業發展潛力到底有多大?

唐中林

博士生導師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豬基因組設計育種”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六畜之首 1.4萬億的生豬年產值是手機產業的2倍

豬糧安天下,生豬對於中國的農業和民生都具有重要的影響。豬作為六畜之首,是幾千年來人類主要消費的動物蛋白來源。長期以來,在我國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生豬產業是關係著國計民生的大產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對農民增收、農村勞動力就業、糧食轉化及推動相關產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每年消費的豬肉達到約5500萬噸,佔全世界一半以上。在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中,豬肉佔肉類總量的63.2%

。同時,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養豬國家,每年生豬出欄7億頭左右,佔全世界的51%。儘管如此,我國依然是豬肉進口大國,2017年,僅豬肉進口122萬噸,另外進口豬下水等佔世界豬肉出口量的8.3%,相當於近1500萬頭豬。我國養豬產值達到1.4萬億。而與我們朝夕相伴的手機在我國年產值一年約6500億,只是生豬養殖產業的近一半。

唐中林|馬雲、丁磊等跨界進軍養豬業,豬產業發展潛力到底有多大?

互聯網大佬丁磊、馬雲相繼進入養豬業。最近碧桂園也宣告要投資養豬業。丁磊養殖的味央豬號稱“每天叫醒味央豬的不是食物,而是音樂。”而馬雲養豬,是以阿里雲ET大腦為標準,推動養殖行業的發展。豬產業作為傳統行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養豬業 從機械化到智能化

機械化: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規模豬場處於這一階段。

機械的使用可以代替人工,節約人力成本,提高養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水平。由於機械化水平在各個環節參差不齊,養殖全程機械化整體水平不高。養殖機械人為憑藉養殖經驗來執行標準化的操作,不能採集外部數據,更不能針對具體環境變化做出調整。

信息化:

目前我國集團化養殖企業大多處於這一階段。

運用各種硬件和軟件持續採集各種生產、經營數據,利用信息管理軟件完成基本信息統計和分析。早期數據採集由人工完成,後期藉助物聯網的技術手段自動採集,但各種信息沒有高效的融合;數據信息難以精準控制;決策和處理主要基於人的經驗,與實際的需求仍有差距。

唐中林|馬雲、丁磊等跨界進軍養豬業,豬產業發展潛力到底有多大?

智能化:

未來,或將出現少數人甚至無人管理的大型豬場。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成熟,新技術與養豬產業廣泛結合,逐步實現智能化決策。如基於環境動態的自動適應操作、養殖生產管理智能化操作、養豬週期的長短期智能規劃決策、疾病診斷及防控決策、物流分銷狀態分析以及專家系統管控等。

智能化養殖技術先進 豬產業 “髒亂差”早已遠去

傳統生豬產業自身存在三高的問題,即高成本、高風險、高汙染。過去的生豬養殖大多采用老式的、粗放式的養殖方式,技術力量弱,生產水平低,疫病複雜,獸醫防控薄弱同時環境汙染突出,糞汙治理問題嚴重。由於畜禽養殖業規劃佈局不合理、養殖汙染處理設施設備滯後、種養脫節、部分地區養殖總量超過環境容量等問題逐漸凸顯。現代農業、智能化養殖、高科技為養豬的方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工智能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於養豬業,解決以前養豬上的難題。

唐中林|馬雲、丁磊等跨界進軍養豬業,豬產業發展潛力到底有多大?

生豬業正在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優質安全、持續高效發生新的轉變。人工智能(AI)養豬,不僅養豬場的管理更加規範,還能防患養殖風險,減少損失,提高效益。AI智慧養殖,不僅有益於企業發展和提升養戶價值,更是一件有益於國計民生的大事,這已經深入人心。

唐中林|馬雲、丁磊等跨界進軍養豬業,豬產業發展潛力到底有多大?

專家介紹

唐中林研究員從事豬的遺傳育種與生產研究已經20年,經常深入生產一線。主要研究豬產肉等重要經濟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利用全基因組選擇和基因編輯技術進行豬的分子設計育種。2015-2016 年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2014 和2016年分別入選科技部“科技創新推進計劃”和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等國家和省部級獎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2項,國際發明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2項和實用新型專利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863重點項目子課題、973項目子課題和轉基因重大專項等項目10餘項,發表科研論文129篇,其中SCI論文53篇。應邀在世界整合生物學大會、亞洲動植物基因組大會和世界畜產大會等國際學術會議做報告10餘次,受邀為《Genome Biology》等10餘種國內外學術刊物審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