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之一:看见那些看不见的

“没来的请举手。”这样的调侃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捧腹之余,我不禁要想到,如何能看见那些没来的人,我们能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吗?

我们在进入金融市场之前,都会听听专家的意见——从利弗莫尔到斯坦利克罗,从杨百万到巴菲特,从经纪人到基金经理,从技术分析到价值投资,从道氏理论到亚当理论......他们都说赚钱不难,难的是控制心态。果真如此吗?

绝大多数亏钱的人,他们不会写书,没人请他们演讲,没有记者采访......他们的投资经历,他们的声音,我们如何才能听见?

杂谈之一:看见那些看不见的

在亨利?黑兹利特先生的《一课经济学》当中,我学到了一个有趣的视角——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书中反复提到巴斯夏的最著名的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例如:

让我们效仿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从一面被砸破的橱窗的简单例子说起。话说一个顽童抡起砖头,砸破了面包店的橱窗。当店主怒气冲冲追出来时,小捣蛋早已逃之夭夭,只剩下一群看闹热的围观者。大家盯着橱窗的破洞以及四下散落的玻璃碎片,若有所思。不一会儿,跟通常的情形一样,有些人开始互相议论,宽慰店主和众人的心:玻璃破了很是可惜,可是这也有好的一面。这不,对面的玻璃店又有生意了。他们越琢磨越来劲:一面新的橱窗需要多少钱?要250美元。这笔钱可不算少。不过,这没什么好埋怨的,事情本来就这样,要是玻璃永远都不破,那装玻璃的人吃啥。玻璃店多了250美元,会去别的商家那里消费,那些个商家的口袋里多了几个钱,又会向更多的商家买东西。经这么一说,小小一片破橱窗,竟能够连环不断提供资金给很多商家,使很多人获得就业机会。要是照这个逻辑推下去,结论便是:扔砖头的那个小捣蛋,不但不是社区的祸害,反而是造福社区的善人。

且慢!让我们来分析其中的谬误。至少围观者所作的第一个结论没错,这件小小的破坏行为,的确会给某家玻璃店带来生意。玻璃店主对这起捣蛋事件除了略表同情之外,更多的应该是高兴。但是,面包店主损失掉的250美元,原本是打算拿去做一套西装的。如今,这钱挪去补破窗,出门就穿不成新西装(或者少了同等价钱的其他日用品或奢侈品)。他原来有一面橱窗再加250美元,现在只剩下一面橱窗。或者说,在准备去做西装的那个下午,他本来可以心满意足同时拥有橱窗和西装,结果却只能面对有了橱窗就没了西装的糟糕现实。如果我们把他当作社区的一员,那么这个社区就损失了一套原本会有的新西装,于是变得比以前更穷了。

简单来说,玻璃店主的这桩生意,不过是从做西装的缝纫店主那里转移来的。整个过程并没有新增“就业机会”。那些围观的人只想到了交易双方——面包店主和玻璃店主——的情况,却忘掉了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缝纫店主——的窘迫。围观者完全忘了他,恰恰是因为现在玻璃碎了,他也就失掉了亮相的机会。人们过两天就会看到崭新的橱窗,但绝不会看到多出那套被牺牲掉的西装。人们总是只看到眼前所见的东西。

说老实话,在上述破橱窗谬论当中,那套西装的确是看不见的。那250美元完全有可能变成太太的时装,小孩的玩具,一餐丰盛的晚宴或储蓄什么的。

要看见这些看不见的,《一课经济学》提供了另外两个分析问题的视角:一个叫做“常识”;另一个叫做“退后一点看”——或者叫看远一点,看得全面一点。例如:

我们在分析实例中领会到另一个教训是常识的重要性。在书中我们反复说,研究各项提案的影响时,不仅要观察短期内特殊群体所受的影响,也要考察长期内所有的群体受到的影响。但我们发现,这个结论往往只用普通常识就能推论而得到。即便一个不懂经济学的人,只要他稍微看远一点,他肯定不会觉得:橱窗被砸破、城市毁于战火是件好事;兴建不必要的公共工程,一点都不浪费;ZF裁撤冗员让闲人重回劳动市场非常危险;添置机器会令人不寒而栗,即便机器增进财富创造、能让工作更省力;对自由生产和自由消费设置障碍,可以提高财富;迫使其他国家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购买我们的产品,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富裕;储蓄是愚蠢的行为,挥霍享用才能带来繁荣。

亚当?斯密用极其普通的常识,回应当时的诡辩家说:“在每一个家庭的管理中是精明的举措,用于一个大国的管理,很少会是错的。”但很少有人在处理复杂的状况时意识到这句话。即使他们得出来的结论非常荒唐,他们也不会重新检查自己的推导过程。

同样的,当我们运用“常识”来看待金融市场时,就不难发现一些流行观点中的荒唐之处。

记得曾经有位美国的投资专家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

做医生或律师,需要学习许多专业知识,再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巧赚到钱。为什么有人固执地认为,在金融市场当中赚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呢?

我把上面这个常识再引申发展一下——如果我告诉你,一个医生心态好能治好病人,心态不好就把人治死了,一个建筑设计师心态好设计出来的桥梁就坚固漂亮,心态不好设计出来的桥梁造一半就塌了,一个飞行员心态好就能做各种高难度动作,心态不好就机毁人亡......你会做何感想?我不否认心态的影响,但是,从事任何工作,都应该把自己的心态和专业工作区分开来。我赚钱会很高兴,亏钱也会沮丧,但是这跟我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声称我的围棋水平很高,李昌镐会的定式手筋我都会,总输给他是因为心态不好,你一定会觉得我这种说法很可笑。

我更喜欢把金融投资比作物理竞赛。或许,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公式、定律是比较简单的,但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就决不会那么容易。既然是竞赛,就一定有优胜,有淘汰。最后有资格进入决赛圈获得奖金的,一定是少数人。如果要说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多数人被淘汰的话,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技不如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