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些農村老人說立秋之後的金蟬不能吃?

花木蘭不是女漢子


在農村總有很多看不見的財富,漫山遍野的綠意讓農村看起來更加的寧靜和諧。看似沒有價值的野草和土貨在時代的發展中也變得越來越有價值。比如說馬齒莧、薺菜、茭白、魚腥草、蒲公英等這些野菜也已經開始被規模化的種植,並且也已經成為了餐廳中常見的美味。同時農村中的土貨也因為食用的口感和營養價值被大家所認識,比如說螞蚱、金蟬、小龍蝦等偶讀成為大家所喜愛的美味。

而對於金蟬相信農村的朋友都有特殊的感受,從小的時候孩子們都會三五成群的去樹林裡尋找這些野味,拿著手電筒一晚上都能夠照上幾十個。拿回家後要趕緊用水浸泡,這樣的話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唐僧肉”。雖然金蟬的長相看起來很嚇人,但食用價值卻非常的高,油炸之後吃起來清脆美味。而它體內的優質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都非常的豐富,對於身體的調理有著積極的作用。正因為如此現在金蟬的市場價已經達到了70-100元/斤,但農村老人從小就告訴孩子們說立秋的金蟬不能吃,因為裡面會長上一些金絲,這樣的話孩子們吃了後就長不高。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老人這麼說過,所以到了立秋的時候大家都不敢去捉金蟬了,生怕自己將來真的長不高。當然在立秋之後金蟬的數量也非常的少,偶爾能聽到金蟬的叫聲,這樣捉金蟬的人也就少了,基本上大家都不會出來捉金蟬。當然老人的話自然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那麼為什麼老人會這麼說呢?

1.立秋後天氣就開始變得寒冷了,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時候氣溫更低,孩子們出去很容易就會出現各種疾病。同時金蟬作為一種寒性物質,對於那些脾胃虛的人本來就不能吃太多,秋天食用對人體更加不好。

2.金蟬一般都會集中出現在7-8月份,這時候數量最多,同時捉的人也最多。而大家都知道金蟬要在泥土裡成長3-7年的時間,因為捉的人越來越多,所以農村的金蟬已經很難捉到了。老人們之所以編造這個說法主要還是為了保護環境,讓金蟬能夠一直存活下去。

現在農村的野草和野味都已經很難見到了,就連繁殖能力超強的小龍蝦也變得越發的稀少,大家也要樹立起保護環境資源的意識。


新農村的日與夜


主料:

金蟬適量;

輔料:

麵粉適量,鹽適量,雞精適量,花椒粉適量;

配方:

清洗乾淨,加入麵粉 鹽 雞精 花椒粉拌勻,裹上面粉使金蟬上,醃製幾分鐘。麵粉量不要太多。

鍋裡倒油,用筷子試試幾成熱,油熱到這個樣子,下鍋炸啦;

倒入油鍋後,把它們用筷子分離開,不然會粘在一起;

炸成這個顏色就可以出鍋了;


廚藝美食


說起金蟬,農村很多朋友到了夏季,都經常摸,能用來賣錢或者食用,不過,有朋友反應,他聽村裡面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說,進入立秋之後,金蟬就不能吃了,這是為什麼呢?

針對此說法,其實小幫手以前也聽過,不過,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所以也就沒在意,有人說,當立秋之後,金蟬的產卵高峰期已經過去,體內所含營養物質減少,也有說金蟬是一種性寒的食物,立秋過後,天氣漸漸轉涼,人不宜多吃,對身體不好。而小幫手覺得上述說法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消息,都不確定。

不過,從其他方面來考慮這個事,小幫手覺得立秋之後,不是不能吃金蟬,而是越來越少了,原因有2點:

一是數量變少,金蟬主要就是夏季比較活躍,立秋過後,數量開始減少,夏季一天能摸幾十上百,而立秋過後,一天摸幾個,拿著手電筒轉倆小時,摸不到幾個,還不如在家看電視。

二是天氣溫度原因,夏季一過,晚上溫度開始有所降低,再加上天黑的早,為了安全考慮,摸金蟬的人也急劇減少,所以會感覺到吃的人少了,以為不能吃。

所以,小幫手個人看法,金蟬立秋過後還是可以吃的,只不過是數量少了,大家不去摸它了,會有一種不能吃的“假象”,當然這只是小幫手個人觀點,如果真是有其他不能吃的原因,大家可以在下面評論中說說,一起討論討論,也許能出來不一樣的結果。

最後問下大家,你吃過立秋過後的金蟬嗎?有沒有感到不適?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瞭解更多相關內容,可點擊關注查看。


農民的小幫手


小時候夏天經常和小夥伴去捉金蟬,這是我們夏天最快樂,最喜歡做的事情。捉回來的金蟬,經過油炸,煎炒之後,非常的美味,是我們最愛的美食之一。

但是,每每到了立秋之後,村裡有老年人總是會告訴我們,立秋之後的金蟬不能捉了。我問爺爺為什麼?爺爺告訴我說,立秋之後,金蟬體內會長很多絲,小孩子吃了之後會纏著腸子,長不高。對這句話我小時候一直信以為真,真怕吃了立秋之後的金蟬長不高,長不高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啊!所以呢?我和小夥伴在立秋之後,是不會去捉金蟬吃的。經過我發現,我們那裡到了立秋之後,幾乎很少有人再去捉金蟬了。



立秋之後金蟬應該還是可以吃的,並不會因為吃了金蟬就長不高。不讓捉金蟬肯定有別的原因,我覺著可能是因為:

立秋之後,天氣轉涼,而金蟬是涼性之物,性寒,吃了金蟬對腸胃可能不好。

立秋以後,天氣漸漸變得涼快,晝夜溫差比較大,到了晚上,涼風習習,小孩子不知道冷熱,出去捉金蟬容易感冒,對健康不利。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金蟬生長週期非常的長。金蟬一般在8月左右,達到產卵高峰。金蟬幼蟲都在地下生活,從孵化到出土需要在地下3-7年,而且成活率並不是太高。如果人為肆意捕捉,金蟬會變得越來越少,可能以後再也捉不到金蟬,夏天再也聽不到知了的鳴叫。生態環境可能被破壞,出於保護金蟬的目的,為了以後也能見到金蟬,所以老人會編一個故事去哄小孩子,也就是想辦法給金蟬留條後路,不至於被捉光。

現在自然界很多動物,包括金蟬,青蛙,蛇,蟋蟀等大都不太容易看到了,這與人大量捕捉食用有很大關係,或許以後消失的動物會越來越少。

現在網絡上也有很多老人呼籲,不要大肆捕捉金蟬,以後將無金蟬可捉。從現在情況來看,金蟬相比以前確實有很大程度的減少。所以,不管立秋的金蟬能不能吃,到立秋之後,還是儘量不要捕捉,給金蟬一個安全的生長繁育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