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里

歡迎關注“最前沿設計風向”,一個專屬於建築裝修家居等最前沿資訊的平臺

年紀越長,對個性鮮明的東西愈加情有獨鍾。

穿衣服不再侷限在百搭款和黑白灰,開始嘗試誇張的圖案和飽和度高的色彩,偶爾做一些出格的混搭。買東西也開始選擇一些講究的時尚單品來加持自己品味,不再追逐所謂的『爆款』。

用的手機,不是iphone7,而是機密性更高的 Blackberry。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用的洗衣液,不是藍月亮,而是針對性更強的 Laundress。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護膚品,不是資生堂、雅詩蘭黛,而是標榜天然植物護膚的 Aesop。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從穿的、戴的、用的開始,往前看,終於蔓延到了離你最近的地方——你的家。

說起來我們真是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啊!

人人都說要把最好的留給自己,暗爽、自己美、偷偷洋氣,但我還是要寫這一篇——如果你也時常每天加班加點,吃著全家15塊的午餐便當,默默鼓勵自己『我要把辛苦掙的錢花在取悅自己的細節上』,也許你會用得著。

進階一:看家居美圖有沒有用?

人醜就要多看書,品味差就要多看圖。此話不假。

經常看到很多的家居技術貼(我也做過這樣的事=。=)分析各種裝飾畫怎麼掛、地毯怎麼鋪,然鵝……用的都是國外的家居雜誌圖。

逗我呢~吃瓜群眾本來是藏著『我終於可以正大光明的抄了』的小九九點進來,但絲毫沒有給大家留下『從哪兒買、怎麼買』的線索,其實大家真的沒有很認真的想要看字,真的只是想看圖然後照著買而已啊~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反正買不到,那這些圖都是白看了咯?當然不是!

地球人總是愛嚷嚷—好品位都是靠砸出來的,我要是嫁給王子,我也能把家收拾得比白金漢宮還得體有品位。

然而,就算上述所有的條件都變為現實,你也未必能有這樣的眼界和審美把自己捯飭的體面、有品位,或者說至少是“看起來很有品位”。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要我說,真正的好品位從來不靠盲目的堆砌。

長城非一日鑄成,誰也沒辦法在沃爾瑪裡發展出對美好的嚮往,也沒人能一夜之間長上了“審美出挑”的能力。

既然已經有現成的、幫我們準備好的『好品味』可以參考,那麼還是多多進行全方位的洗眼活動。

當你還沒察覺到的時候,恭喜你,你已經潛移默化的進化到下一個段位。

見過什麼是好的,自然分辨得出什麼是俗的。

進階二:你可能會用到的好品味筆記

凡是自詡有點生活情調的人,朋友圈裡會發布家中一角的人,基本配置是:

香氛(越小眾越好),蠟燭(越復古越好,最好有個大玻璃罩子),綠植(得是水泥盆), HAY的彩色拼盤、木頭手和邊桌,擺放首飾的大理石盤子,英文的時尚生活方式雜誌,Woody Allen的海報,各種外文短句的黑白掛畫,黑膠碟和唱片機,某寶30塊錢20米的小燈掛在床頭或者釘在牆上釘出個形狀。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問裝修工人要來的舊木梯子靠在床邊(營造一種不經意的vintage feel,也可以把小燈繞在上面,營造一種不經意的波西米亞feel) 種種種種,膝蓋疼不疼?我邊寫邊覺得疼。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裝飾家本身就是一個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的過程,我都不記得有多少次我打開pinterest看到一種風格覺得美瘋了,摩拳擦掌準備改造家了,過一會在instagram上看到另一種風格,也覺得美瘋了,然後陷入一種無法抉擇的煩惱,完全忘記了家原本的風格是怎樣。

其實不管是多少種元素或單品,其實都埋伏著一些方法論,下面是拎重點時間:

用色越大膽,走位越風騷

純白或米黃色的牆面是如今房屋的標配,但如果你希望房屋設計變得更有性格,那麼完全可以任性地把某一兩面牆塗上別的搶眼純色。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材質差越大,質感越豐富

此話怎講呢?以床為例吧,一般我們的床品都會選擇純棉或者是棉麻,那麼在視覺上會有點單薄,尤其是當花紋圖案一致的時候。

在這種情況下,加入不同材質的單品可以立刻起到改善,例如搭配一張棉線編織的沙發毯,或者是蕾絲或有長絨毛的靠枕。。

這可能也是現在仿皮草等過去很少會被運用在家居用品的材質會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同樣的道理,比如用精緻復古的金屬相框搭配厚重的水泥牆面,或者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搭配粗糙的地毯。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這也是最不容易出錯的搭配法。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不要小看五金的選擇

五金是我們在設計自己的家的時候特別容易被忽視的地方,很多情況下都是被裝修公司牽著鼻子走選擇一些標配。然而,它們真的可以在實用的同時兼具一些讓人驚喜的好品位。

金色是近年來大熱的家裝顏色。把你好品味的家和那些銀色系的無聊平庸決絕地區分開來。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金色的運用,不僅在衛浴五金上上,燈具等細節的運用完全可以升級為裝飾品,讓整個家充滿了品質感。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另外,還有可能會被忽視的五金就是傢俱或櫥櫃的把手。就像鼻子對於我們的臉,雖然小且容易被忽略,但卻對細節的成敗有著很大的影響。你內心是現代而摩登?還是古典又文藝?.....一看你的把手就知道。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花一分鐘就能掛上的裝飾畫

在家居佈置裡,和床、地板、牆面這些難以改變的、大面積佈置相比,一些小的佈置可能更容易變化,並且展現你的品(bi)位(ge)。

譬如喜歡看各種家居號美圖的你,一定會注意到的牆上掛畫。

它是單調牆面的調劑,就像女人身上戴一件合適的首飾,分分鐘提升氣質。

很多人為了顯示自己的“逼格”,可能很喜歡買一些世界名畫的複製品掛在家裡,什麼梵高的星空向日葵,莫奈的日出睡蓮,國內的各種花鳥魚蟲畫,某寶一搜,便宜又多。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實際上這些“複製品”,都是機器噴繪的,跟真畫的質感和歷史感完全不能比,掛在家裡真的只會顯得你附庸風雅。

要不然就是千篇一律清一色的“極簡小清新北歐風掛畫”,火烈鳥、馬、龜背葉、小碎花、英文短句……不是說它們不好看,但出現的頻率實在太高了,太容易撞款。

你一定見過以下幾款: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既然我們的原則是:小眾且美。那麼那種畫風大同小異的款式一定不是我們的首選。

我之前說了這麼多選畫、掛畫的辦法,可能有些粉絲想說:但我們就是買不到合適的畫呀!某寶上的你又說不是真畫不上檔次了!那上哪買呢?

這還得分一分情況。如果要買真畫,最好的辦法還是去購買年輕藝術家或是美院學生的作品,價格不貴又充滿了靈性。

如果你的眼光不侷限於油畫和國畫,那麼各種攝影作品、海報、地圖都可以作為裝飾畫的內容。

進階三:如何把這些好品味細節組合在一起

其實對於這個議題,對於目前的我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圖不單看,形不單論。不然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就是,每一張圖都想照搬,每一個元素都想copy,迷失在『好品味』的海洋裡不可自拔,東拼西湊,反而搞砸了。

要記住:家只有一個,心不要太大。

其實有許多優秀的商業空間或家居博主可以當做範本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既保持了超高的審美品味,又自成體系,如果你恰巧喜歡他們家的風格,倒是不妨全盤複製一套出來。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有品位有細節的藝術類家居都不便宜,可以量力而行,只是建議一定找靠譜的渠道買原版,否則劣質的質量可能會毀了你整個家的質感。

很多人都說,品味這個東西是靠錢堆出來的,當然你不能反過來說,有錢就一定有品味。

但往往最後發現,光有好品位,但沒錢,才是最痛苦的一件事。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想讓家舒適一點?好品味往往藏在這些細節裡

所以努力賺錢吧,少年們!


歡迎關注“最前沿設計風向”,一個專屬於建築裝修家居等最前沿資訊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