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扎克伯格身上學會的6個道理

扎克伯格是Facebook的CEO,每天忙得飛起,可是人家旅遊、陪伴妻兒等一樣都沒有落下,我從他身上學會了以下6個道理:

01

工作生活化

我從扎克伯格身上學會的6個道理


工作不是冷冰冰的,我們可以加入生活的溫度。

比如扎克伯格每當完成任務後,就會出去鍛鍊身體,一般一週三次,有時還帶著他的狗Beast一起。

有人可能覺得那是扎克伯格的時間比較自由,而我們一天八小時不能離開工作崗位,根本沒法活動。

“工作生活化”與其說是行動指南,不如說是思維模式。一種扯掉工作冰冷的標籤,披上溫暖外衣的智慧。

其實,只要有“工作生活化”的觀念,我們一樣有發揮的空間。比如,完成一個小目標後,給自己泡杯花茶;身體疲憊時,就地運動半小時等等。

02

多學科視角

在《反脆弱》一書中,作者提到了槓鈴策略,即用90%的資源保本,用10%的資源大膽嘗試。

這種方法運用在讀書上,就是把絕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主題閱讀上,而其它的時間可以隨機閱讀。

比如扎克伯格絕大部分時間在工作領域探索,而在空閒的時候,他會繼續拓展思維,做和工作看似無關的事情,比如學習普通話、每兩週看一本新書等等。

這其實也是一種多學科的視角,查理.芒格說:“多學科視角才能產生某種共奏效應,發現無法發現的深度見解。”

由此可見,扎克伯格的深邃思想和他不拘泥的學習有密切關係。

03

三目標法

我從扎克伯格身上學會的6個道理


“三目標法”是《別讓無效的努力毀了你》一書提到的觀點,即“一天中,列出要完成的三項重要任務。”

這類似於“二八定理”,你只需要完成20%的任務,就能收穫80%的收益。

“扎克伯格平常是8:00起床,然後在手機上檢查自己的Facebook、Facebook Messenger和瓦次普的各種信息,然後在Facebook上與首席運營官溝通。”

而一旦完成以上三件事,他就出門鍛鍊了,因為對他來說,已經完成了80%的任務了。

而沒有計劃的工作,只能讓工作推著自己走,感覺永遠都有做不完的事,陷入低效率的死循環。

我說的重要任務,並不是按照重要性和緊急性四象限法則排序,而是指一項工作的“核心工作區”,即一項工作最關鍵的部分。

比如做PPT最重要的是文字部分,搞定這部分,其他的插圖等工作就很簡單了。

04

多列清單

扎克伯格每年都給自己設定目標,比如2010年學習普通話、2012年每天敲代碼、2016年跑365英里等等。

他通過Facebook記錄下來。

列清單就是寫作的一種形式,相當於把大腦的記憶任務轉移到紙上,釋放部分工作記憶,從而讓我們有更多的思維空間。

《清單革命》一書中寫道:“清單把工作流程從依靠回憶和經驗,變成了一種可視化的強制約束。”

查理.芒格也說:“在投資中避免犯錯,沒有任何方法比核查清單更有效。”

列清單其實是一種儀式感,表示對某事的重視,你的鄭重態度,讓大腦更願意配合你。

而我們的遺忘和高估自己的記憶力有關,有研究表明我們一次只能記住七件事情或者四個組塊,這顯然不能滿足繁重的學習和工作的要求,而有些事情一旦忘記,後果是嚴重的,比如對客戶的承諾等等。

小小的清單就是解決以上問題的良方。

05

不在小事上計較

我從扎克伯格身上學會的6個道理

扎克伯格從來不在小事上浪費時間,比如對早餐的標準是吃的、熟的,襯衫也是終年不變的那一款。

他說:“我想剔除生命中一切不必要的東西,讓我儘可能少做決定,不值得為這些小事浪費時間。”

而有些人的生命就是在小事上消磨。

作家李尚龍在《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中分享了一個故事:

他的朋友某天請他吃飯,去樓下買肉的時候,他非要別人便宜五毛錢,雙方為了這五毛錢自由辯論半天,最後還差點打起來。

李尚龍總結道:“一個腦袋裡整天只有幾毛錢的人,想必這輩子不會賺什麼大錢。”

其實你拒絕的東西,最能體現你的價值。一個為了吃什麼早餐、穿什麼衣服糾結半天的人,想必一天也做不了什麼大事。

精力是如此有限,以致於我捨不得浪費一絲一毫。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好的人生要做有意義的事情。

06

陪伴家人是必修課

在扎克伯格心裡,家人的位置是舉足輕重的。

無論多忙,他始終會花時間陪伴妻子和女兒。在2015年12月,第一個女兒誕生的時候,他專門離開Facebook親自陪伴兩個月。

我們也明白親情的可貴,可是一旦與工作有衝突,少部分人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

前幾天,傳出時尚女魔頭蘇芒離職的消息,理由是媽媽病重,她要承擔自己的義務。

“親人的病危,讓我第一次認識到,我給家庭的太少了,一旦失去是無可挽回的了。”

我不禁為這位敢於急流勇退的女人鼓掌。

家人永遠是我們的靠山,如果有需要,我們也要成為家人的港灣。

其實,良好的家庭關係能帶來強大的精神動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一個沒有親情支撐的人,在工作的道路上也不會走得遠。

在《匠人精神》中作者提到,他挑選學徒時,一定要去學徒家裡,和他的父母溝通。他認為只有贏得父母支持的學徒,才能堅定的走下去。

常常陪伴家人的人更懂得感恩,常常感恩的人心態更好,心態好的人工作效率更高。

扎克伯格的忙,帶來的是事業上的成就;他高質量的休息,收穫的是多彩的生活。

有些人又忙又沒錢,有些人用健康換取不錯的收入,有些人即使有錢也沒時間花錢。而在金字塔頂端的那部分人,金錢和生活兩手都抓了,說不定活得還比你久,這種人生贏家我們稱為扎克伯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