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陰溪的節奏:石門廊橋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光與橋 攝影:王子凌

建築事務所DnA建築事務所

主創建築師 徐甜甜

完成年份2017年

石門和石門圩兩個村莊位於松陰溪兩岸。“石門圩”原來是石門村的農田,過去村民過河種田,後來慢慢就在河對岸建房建村,形成新的石門圩村。連接兩個村莊的石門大橋建於1974年6月,為無筋無肋混凝土雙曲拱橋,全長263米,該橋曾經是松陰溪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2010年12月齋壇連接線橋建成貫通,石門大橋及王(村)齋(壇)線幾乎廢棄。由於年久失修且有安全隱患,當地政府一度考慮拆除這座大橋。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連接松陰溪兩岸的廊橋 攝影:韓丹

2016年松陰溪景區建設給這座大橋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我們結合松陰溪沿岸綠道的遊覽路線,提出保留石門大橋改造為步行廊橋和電瓶車觀光遊覽停留點的策略,提供了在松陰溪上觀其縱深的新視點:這段風景還包括了旁邊的千年古堰壩——午羊堰,成為松陰溪景區的一個重要景觀節點。新建的廊橋也成為兩個村莊村口的共享公共空間,如同過去的風雨橋。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廊橋全景 攝影:王子凌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廊橋為行人提供了在松陰溪上觀其縱深的新視點 攝影:王子凌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松陰溪沿岸綠道的遊覽路線 攝影:王子凌

石門廊橋採用木裝配結構,外形借用當地建築形態,和橋頭的石門驛站以及村莊的民居形成連貫性。廊橋沿著263米的大橋展開,在橋拱處廊頂開放,呼應大橋的結構韻律,也形成線性路徑上光影交錯的節奏。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廊橋採用木裝配結構,外形借用當地建築形態 攝影:王子凌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開放的廊頂,讓廊橋在開闊的景觀中呈現自身的韻律 攝影:王子凌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橋拱處廊頂開放,形成線性路徑上光影交錯的節奏 攝影:王子凌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於橋內所見之景 攝影:王子凌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石門廊橋夜景及其交錯的節奏 攝影:王子凌

橋中央放大的平臺,保留70年代建橋時的石刻欄板,木裝配廊橋在這裡斷開,空間驟然放大,視野開闊,平臺上的行列式綠樹繼續延續橋拱結構的韻律,也暗示到達松陰溪中的開放綠島。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順著橋拱結構的韻律通往中央綠島 攝影:DnA建築事務所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行列式綠樹繼續延續廊橋結構韻律 攝影:DnA建築事務所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空間驟然放大,視野開闊 攝影:DnA建築事務所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橋拱處開放的廊頂及橋中央放大的平臺 ©DnA建築事務所

石門廊橋作為一種指引,將人群引入周邊村落,不僅連接起松陰溪兩岸村莊,也進一步把人流量帶入到鄰近的村落裡。 一公里外,王村的王景紀念堂以及周邊的村莊建設,和石門廊橋串點連線:廊橋所處的自然山水與王景紀念堂中的建築歷史敘事,建構起這個區域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石門廊橋作為一種指引,將人群引入周邊村落 攝影:王子凌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處於自然山水中的石門廊橋夜景 攝影:王子凌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廊橋橋頭 攝影:王子凌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行人於廊橋上或閒談或觀景 攝影:DnA建築事務所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石門廊橋上來往的行人 攝影:DnA建築事務所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總平圖 ©DnA建築事務所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平面圖 ©DnA建築事務所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南立面圖 ©DnA建築事務所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剖面圖 ©DnA建築事務所

地址:中國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望松街道石門村

攝影師:王子凌,韓丹

松阴溪的节奏:石门廊桥 / DnA建筑事务所

圖文轉自:有方空間

松陽旅遊諮詢投訴電話:0578-80601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