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开皇帝的新衣——直击债券市场症结

扒开皇帝的新衣——直击债券市场症结

作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的中国债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整体规模已达到75.8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了整个债权投资市场中的巨兽。

人们幻想着这只巨兽,如巨大的鲸鱼一般,储蓄着市场中的水源,在需要的时候开闸放水,调节债权市场。但不幸的是,这只巨兽,只拥有庞大的骨架,但缺失紧紧包裹的皮肤。所以储蓄的水源,从一个个小孔中流失。最终,让赤裸裸的骨架,浮出水面。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前5个月,共有11家主体的19只债券违约,违约规模与数量均较去年有大幅度的提升。

五一期间,浙江明星企业——盾安控股集团爆发债务危机,其各项有息负债超过450亿元,其中包括120亿元的待偿付债券,让整个债券市场震动。而2018年7月5日,上海清算所发布公告,未能收到永泰能源发行的债券付息,标志着15亿的17永泰能源cp004债违约了!而这支债券只是永泰能源所发行债券中非常小的一支。根据统计,永泰能源涉及债券规模在200亿元左右,同时其还牵涉到众多银行,累计银行授信达到500亿元的规模。因此,永泰能源违约,无疑是债券市场中有一颗巨雷!

我们不禁想问,债券市场究竟怎么了?还有多少水面之下的巨兽骨架没有显露?

扒开皇帝的新衣——直击债券市场症结

(一)2018债券市场数据

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截至5月31日,已有11家违约主体的19只债券违约(未按期及时兑付本息),债券余额超过160亿元,同比上升近20%。同时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5月份发布的《2018年4月债券市场风险监测报告》,这也是中债登首次对外发布该月度风险监测报告。

其在报告中指出"4月违约债券4支,违约债券总面额为38.5亿元。其中违约债券"16富贵01"和"14富贵鸟"发行人富贵鸟为首次违约。2018年累计违约债券15支,违约债券面额128.6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25%和33.58%。同时,债券市场信用利差(即:信用利差指除了信用等级不同,其他所有方面都相同的两种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差额,代表了仅仅用于补偿信用风险而增加的收益率)扩大,5年期AA级信用利差为214BP,较上月末扩大21BP。"并在报告中发出市场提醒,提醒各投资机构注意2018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

扒开皇帝的新衣——直击债券市场症结

(二)本轮债券违约潮的核心症结

不同于2015-2016年的债券违约潮,这一轮债券违约潮,从政策背景,到市场情况均有着较大的不同。2015-16年的违约潮,是受到国家"去产能"政策影响,一些处于过剩产能行业的企业,受到巨大的冲击。同时当年环保监管的加强,也导致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整体成本抬升,现金流陷入困境,引发了当年的违约潮。

但从17年底到今年的新一轮违约潮,与过去的违约潮有很大不同。

首先是政策背景上,"去杠杆""去通道"金融强监管是今年的政策主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融资通道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从银行委托贷款通道被叫停,到私募基金禁止投向纯信贷资产,再到信托底层资产严格审查。整个融资市场中各大通道,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与监管,这直接导致了两大影响。一方面,市场中通道缩减,大量资金无法进入市场流通,造成短期内市场中资金急剧缩减,直接推高了市场内的资金成本。导致企业融资成本急剧上升,高昂的融资成本,如一剂慢性毒药,不断吸食着企业。另一方面,也逼迫着企业要不断降低自身杠杆比例,但杠杆容易,降杠杆难。政策的强力推行,导致去杠杆过程过于迅猛,这直接导致现金流薄弱,资金紧张的企业,一下子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局之中。

其次,是在市场环境上的不同。市场环境从宽松到紧缩,核心原因是经济的下行。经济的下行,引发了企业整体盈利情况的下滑,但更为深入影响的是,企业在过去几年加杠杆所投资产品变现能力受到影响。以对外收购酒店资产为例,在经济上行时期,其每年净利润在5000万元左右,以5个亿左右收购价来计算,在10年内收回成本。但在经济下行时期,其净利润下滑到2000万元,甚至更低。也就意味着这10亿的投资需要长达25年才能收回成本。那么这笔投资将直接拖累企业的现金流,而这种情况下,想要脱手该资产,可能还要折价。如果是折价五折,2.5亿出售,也就意味着该公司直接损失2.5亿。

最后,企业的债务结构也加剧这一轮的违约潮。不同于外国企业,中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尤其偏爱短期债务。因此市场中,企业短期债务比例过高,而其直接影响是,一旦债务到期,不能在市场上借新还旧,将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所以,很多违约企业,虽然其资产负债率并不高,甚至还有一定盈利,但由于短期债务比例过高,一旦无法在债券市场再融资,将导致债券违约。

扒开皇帝的新衣——直击债券市场症结

(三)本轮违约潮集中踩雷方——民营上市公司

不同于前几年的债券违约风波,这一次债券违约潮,让民营上市公司跌了巨大的跟头。从盾安集团到永泰能源,其拥有的强大的上市公司背景背书,以盾安集团为例,其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子公司盾安环境(002011.SZ)和江南化工(002226.SZ)。而近期违约的永泰能源更是山西民营煤炭巨头。如果计算从一月到七月的违约债券主体,会发现民营集团,尤其是民营上市公司占据了绝大比例,其中除了盾安、永泰能源外,还有亿阳集团、神雾环保、富贵鸟、凯迪生态、中安消、上海华信。

扒开皇帝的新衣——直击债券市场症结

这其中上海华信和富贵鸟都曾是债券市场中的明星企业,但也正是这种明星光环,让企业不断加高杠杆比例,债务规模不断激增。最终在面临金融降杠杆,去通道的监管背景下,自身流动性出现问题,引发债券违约问题。

因此,2018年民营上市公司违约潮,并不是突发性个案性事件,其更多是15年杠杆风潮后,导致的必然产物。同时,2018年,违约潮只是一个起步,据鹏元国际数据统计, 2018年到期的公司债券有452只,到期规模4041.27亿元,提前兑付的债券有3只,提前兑付金额4.60亿元。另外,债券条款中含有回售权,且行权日期在2018年的存量公司债券有881只,存量规模9938.37亿元。未来大规模债券到期,将会引发更大的问题。根据统计,2019年至2022年到期债券更多,均超过700只,其中2021年为兑付高峰期,偿付压力较大,当年到期数量1256只、到期规模15969.74亿元。也就意味着,在经济整体大背景不改观的前提下,未来债券违约风潮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归于平静。

这里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在这场违约风潮中,民营上市公司如此"脆弱不堪"?

相比于国企、央企甚至是政府平台,民营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银行授信、非标债权、债券融资、股市融资、债转股等渠道,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来说,并不是畅通的。

比如,在银行授信方面,国企和央企其授信规模可能领先民营企业不止一个档次,同时民营企业的授信规模,往往是发展好的时候,大量授信,发展陷入困境时,授信急剧紧缩。换句话说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因此一旦民营企业发生风险,寄希望通过银行授信来解决流动性问题明显不现实。而这种晴天借伞的方式,也让民营企业在发展好的时期,大举借贷,不断加杠杆,扩大对外投资。可谓是抹了蜂蜜的毒药。

再比如在股市融资方面,当前中国A股市场股价已经跌破2800点,想要从股市实现融资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一旦爆出,往往引发市场恐慌,股票市场也会急剧反应,股票大量抛售,对于上市公司又是一重打击。所以对于过去通过股票质押、定增等方式,来获取融资,解决民营上市公司资金问题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以这次永泰能源为例,其多次通过定增方式募集资金,累计金额超过220亿元。但股市下行后,其上市公司整体市值才208亿元,相当于把定增的路已经走死了。

所以,融资渠道的不畅,让民营上市公司陷入了"违约怪圈"之中。

在经济上行,信贷宽松时期,各种融资渠道大量借贷,杠杆比例飞涨,企业负债率激增,热钱滚入,对外投资不断扩大,企业从"小精尖"变成"大平庸"。这一系列问题,在经济繁荣的泡沫中,没有人会在意,哪怕资金短缺了,也会有大把的金融机构排队送钱。这样的背景下,民营上市公司宛如活在梦境,钱仿佛随处可见,随手可得。

但在经济下行时,信贷紧缩,各种融资渠道如同"分手后的前女友",形同路人。这时候,民营上市公司跟国企、央企比,背景弱、资信差,各类融资渠道钱本来就紧张,当然是给更为安全、稳定的主体。那么,民营上市公司就被排除在外。而更为可怕的是,资金链紧张后,由于后续资金无法及时获得,可能导致资金链条断裂,直接引发民营上市公司落入"地狱"。比如,盾安集团在对外解释为何陷入流动性危机时提到,其4月23日发行的12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未能成功发行。资金无法像过去那样快速周转,直接引发融资主体的资金崩盘。

扒开皇帝的新衣——直击债券市场症结

(四)面对违约潮,投资者如何破局

1.不能只关注资产负债率,要多关注流动性风险。

过去投资者投资债券产品时,各位关注发行企业的负债率,以判断其整体负债情况,未来兑付预期。但负债率的高低并不能真实反应企业实际情况,以盾安集团为例,从财务报表上,并不能看出其存在什么问题。作为一家全国500强企业,其账面实力不可谓不强。但其却深陷流动性风险之中。

因此,要关注发债企业的流动性问题,尤其是其现金储备情况,现金流情况。这些因素,在其发生流动性风险时,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对于银行授信方面,一些明星企业虽然会获得规模庞大的银行授信,但一旦发生风险,这些授信规模将不复存在,因此不能简单拿银行授信判断其流动性情况。

2.高信用评级不等于零风险

信用评级高的企业,一直被投资者认为安全性、稳定性更高。但信用评级只是一种衡量标准,其并不能保障企业完全零风险。包括AA+甚至AAA企业,其评级高,不代表不存在任何问题。包括最近出问题的永泰能源,评级机构给出的是AA+的评级。

所以,不能盲目相信评级,要根据发债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做出判断,以永泰能源为例,其大量定增,定增规模超过股票市值。同时该公司控股股东股权大量质押,质押率达到90%以上,发行的短期债券票面利率达7.9%,算上其他成本,综合成本达到10%以上,其融资成本明显偏高。

因此,不能盲目相信高信用评级,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判断。

3.关注违约前兆

债券违约并不是没有前兆的,只要细心观察,也会发现其中的风险因子,进而避免踩雷。实践中常见的几大前兆大家要格外注意,第一是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一旦质押比例超过70%以上,说明该公司资金处于紧张状况。而比例一旦超过90%甚至100%质押,则说明其处于资金链可能断裂的紧要关头。第二是过往债券发行情况,比如出现债券募集失败、债券发行取消等情况,说明其原本借新还旧的方式难以继续,资金链处于极度紧张情况中。第三是未来融资空间情况。如果未来融资空间较小,则在发生流动性问题时,难以获得资金注入,会进一步加剧资金紧张问题。这点相当于企业未来发生风险时的最后保障,需要格外注意。第四是短期债务缺口,如果短期缺口过大,即使其有一定融资空间,但也无法弥补全部缺口,那么直接导致的就是债券违约。第五,是控股结构。民营企业下属上市公司往往是合并报表,那么上市公司母公司报表将非常重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真实的现金流情况。

最后,相比于债券市场70万亿的市场规模,近期爆雷的几百亿债券只能占据其中很小的部分。但这其中的问题,我们并不能选择性忽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风险防控始终是债券投资的核心。忽视风险,漠视风险,只会让小雷变大雷,让整个市场毁于一旦。

扒开皇帝的新衣——直击债券市场症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