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观音洞

五台山观音洞

五台山观音洞

观音洞又称栖贤寺,始建于明代,原为达赖朝山礼佛诵经之所。因岩石洞中塑有观音像,所以得名。寺院建造在悬崖之上,从崖底的下院开始,凿石为阶梯通道,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石径的崖壁边缘护有红围墙,迤逦伸向上院石洞前的大殿,形势十分险峻。传说观音洞的岩洞是观音菩萨显示灵迹的地方,故缘洞建寺。观音洞寺宇创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

下院方整,围墙高筑。以下殿的当心间穿堂而过,便是此登崖壁的石台阶。石阶中段的六角亭处于凸出的石岩上,此即“飞来亭”。横檀上,有三幅观世音救难图,故又称观音亭。横檀上的三幅面为:一是观音显圣救一被歹徒捆住举刀要杀的人;一是观音显圣救一被歹徒搬起石头要砸的人;另一是观音端坐云端救一将被猛虎伤害的人。三幅面集中表现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天性。

中段旁壁筑有七间殿堂僧舍。从小门入内,墙壁与石壁之间十分贴近,院道不足三尺。中间一段墙壁上画有十八罗汉,十八罗汉是六位一组的佛家生活画,或坐于石上,或骑虎,或骑鹿,或肤坐修行,或头枕经书而卧,富有情趣。石阶云梯终端是观音洞的上院。院里正殿之间,内主供观音菩萨,故称观音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