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平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少伟:干实事赢民心,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做事

张少伟,今年37岁,从2004年起一直在保平村委会工作,曾任村治保主任、团支部书记、计生指导员、党总支副书记等职务。200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6月,当选保平村委会党总支部书记,同时也是黎埠镇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十多年的村委工作经历,把张少伟从一个话语不多的“后生干部”锻造成为沉稳能干的“村书记”。他知民情,办实事,长期的基层工作让他对村情非常熟悉,就像一本活地图。群众大大小小的事都管到,吃喝拉撒、头痛脑热、甚至是村民间的家长里短都记挂在心头。在村民眼中,张少伟是位年轻热情能干的好干部,他的无私热心行为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

保平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少伟:干实事赢民心,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做事

张少伟进村入户,与村民聊天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清远日报记者 罗燕颜 摄

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愁。自上任村支书以来,张少伟坚持按照他的“工作日历”进行工作——每天一次碰头会,每周一次研究会,风雨不改,第一时间了解村民的所需、所想、所盼,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政策落实、研究村里的实际情况,为村子下步发展做谋划。

“少伟,你看看这里的水渠,好多地方崩崩烂烂,要修一修了。”“家里孩子在佛山打工,他说要补办身份证,去哪里办啊?”走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村民见到张少伟,总是拉上他唠唠嗑投投诉,他总是耐心地一一了解情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无论事情的大小,他都认真对待、认真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一年365天,他的生活特别有规律。除非特殊情况,每天总是早上6点起床,6点多开始走村窜巷,在村里溜达,看看村庄道路环境是否整洁,村民活动场所有无乱堆乱放杂物,村中在建项目的进展情况,见到村民就聊闲唠嗑,这一走就坚持走了一年多。看似都是普通寻常的琐碎事,但在张少伟看来,这是每天工作前必备的流程,无论何时他总是想着怎样为村民群众分忧解难,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边串门增进乡里感情,一边走访做好调查研究。“很多村民都不好意思到村委会去反映情况,我主动去跟他们聊天,他们很自然地就把问题反映了,我知道了也赶紧想办法尽量帮他们解决。”他说,自从知道支书有清晨转村溜达的习惯,有时候村民就特意在路边等他。凡是村民反映的问题,张少伟详细了解情况后当天能解决的立即解决、落实,从不推诿。村中的邻里纠纷、婆媳矛盾、乱放杂物等事情都由他亲自来管,来解决。村里几乎人人都有他的手机号,他的电话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村民“热线”。“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给我打电话,说明大家信得过我。”张少伟对这件事还有点儿“沾沾自喜”。

保平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少伟:干实事赢民心,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做事

张少伟为村民办理事务。 清远日报记者 罗燕颜 摄

“当干部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实打实地为群众服务”

“当干部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实打实地为群众服务,只有这样村民才能支持我们工作。”这是张少伟接任村总支部书记以后常对村两委干部说的话。事事亲历亲为,以身作则,一心为公无私利,言辞不多干劲大,这是干部群众对他的普遍评价。此前,由于前任的部分村干部思想不纯,作风不正,工作不实,群众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群众之间的矛盾没有及时解决,导致了群众与群众之间,群众与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矛盾十分突出,这也是一直令保平村各项工作滞后的原因。为彻底扭转村两委软弱涣散的局面,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先不做,一言一行都给大家带个好头,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当好带头人。“‘班长’要给干部带好头,干部要给群众带好头。”他常这么说。为努力塑造团结实干的团队精神,在村务、党务工作会上,他从不搞“一言堂”,既要让干部群众畅所欲言,反映民意,又要敢于集中,在做出关系集体利益的重大决策前,他都要通过集体会议研究讨论、统一思想。日常工作中,他特别注重干部之间的思想交流, 鼓励大家互相支持,集思广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一届村“两委”拧成了一股绳,成员更团结,关系更融洽、干劲更充足,形成一个团结有力的班子,重塑了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新形象,赢得了全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能为家乡父老做点事情,我觉得这辈子没有白活”

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是张少伟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进入保平村的近7公里村道,因路面狭窄且两旁竹木长年累月茂盛生长,进出会车难、交通堵塞的情况频频发生,给村民出行及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更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主干道不畅通严重制约了保平村的经济发展,拓宽路面、铺一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成为了群众急切盼望的事情。

2017年7月初的台风过后,进村道路的不少路段都被倒下的竹木挡住了。张少伟连夜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在7月7日至9日期间,他连续3天组织全村200多群众开展义务劳动,对公路两旁的竹子、树木进行了大清理。经过此次大行动,更激起了全村群众对拓宽村道的热情。要修路,筹集资金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为拓宽工程顺利推进,村两委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结合本村实际多次召开村小组长会议制订筹资方案:一是发动全村33个村小组通过整合涉农资金筹集50多万元,整合时间暂定两年;二是发动本村外出乡贤自愿捐资100多万元。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目前村道建设项目也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已列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建设项目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困难还很多,但只要干部群众凝聚合力就一定可以解决。过不了多久,进村的这条新路一定会让大家满意的。”张少伟信心满满地说。

作为村党总支部的带头人,张少伟在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带领村民奔康致富。他创新工作方法推进“一户一地”工作,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刚开始,面对即将开展的土地置换整合工作,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部分村民存在抵触情绪,对此抱着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更有甚者,天天跑到田间地头,对着辛苦丈量土地村支书、村干部大声谩骂,并弄坏、捣毁地块标志物。对于部分思想观念难以转变的群众,经常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主动带头深入农户,耐心地做群众工作,详细解答村民提出的各种疑问。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大力推进农综改,实现共同致富”的观念深入群众,为土地置换整合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恰逢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张少伟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势,按照“产业脱贫、产业富农、产业强村”的思路,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产业。保平村的杨柳陂、秧地浪、旱塘、大村、围仔、石马潭村共6个村小组作为黎埠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村两委经研究决定通过土地整治整合以“三变”模式,成立了基地种植柑桔。其中村经济联社申请上级扶持资金投资90万元,为项目大股东,由镇政府监管项目资金;2018年,保平柑桔合作社投资11万元,具体负责项目的运营和管理;6个村小组的村民以土地入股,每年保底地租400元一亩,第4年有收益后,扣除所有运营成本和预留一定项目流动资金后,剩余部分为当年分红,以后逐年类推,以5:4:1的分红分配,效益由共同参与项目土地租赁的群众共享。同时,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目标,该项目管理维护的所有用工都聘请保平村群众,并且贫困户优先。目前,第一期种植的300亩柑桔苗成活率达95%,柑桔基地已见雏形。

“能为家乡父老做点事情,我觉得这辈子没有白活,保平村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的。”张少伟在平凡的岗位上,多年如一日的热心公益、服务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全体村干部、村民积极投身于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凭着踏实的足印、执着的精神、奉献的情怀,他为保平村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用赤诚的心,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用满腔的热忱,书写了一个个无私无畏的“公仆”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