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投票门”联想应该做怎么样的反思?

联想因为两年前的一个“投票门”事件把联想整个集团被网友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一次次的传播中更多的网友是根据别人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的;各种说法都有,有的说华为的方案因为一票之差被高通战败,而联想和旗下的摩托罗拉却把票投给了高通;这在国内网友看来联想就是关键少数,作为中国企业不支持中国企业的方案还有天理?总之说啥的都有。但可以肯定许多网友都没看过确定5G标准的会议的记录原文,也就是这个会议记录最能证明联想到底在会议上做了什么被这样口诛笔伐。3GPP每次的会议记录都是上传官网的,是可以公开下载的,虽然会议记录是英文,但是借助翻译工具还是可以理解大概意思的。要搞清楚这回事就需要扒拉3GPP的相关会议记录。

其实关于联想这次“投票门”事件,在确立5G标准的86次、86bis次和87次这三次会议基本就可以讲清联想到底在会议上支持了谁,反对了谁,又对最终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通过“投票门”联想应该做怎么样的反思?

上表中红框圈出来的就是这三次会议;

在86次会议记录中,

通过“投票门”联想应该做怎么样的反思?

通过“投票门”联想应该做怎么样的反思?

这次会议并没有确定用谁家的方案,因为在设置投票项的时候是以LDPC、Polar、Turbo这三种独占的形式存在,要支持谁只能全部支持谁。

支持LDPC(高通)方案的企业有:高通、三星、诺基亚、英特尔、索尼、中兴、vivo、小米等23家;

支持Polar(华为)方案的企业有:华为、中国联通、CMCC、德国电信、意大利电信等10家;

支持Turbo(LG)方案的企业有:LG电子、爱立信等6家;

从上面可以看出哪种方案都有5家以上的企业支持,这次会议最终没有决定用哪一家的方案,留在下一次会议商议。

在86bis会议记录中,为了避免陷入僵局,致使投票产生不了结果;上次会议已经说不排除采用组合方案;那需要怎么组合呢?就是把5G标准具体划分为数据信道(Data Channel)和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同时还把数据信道进一步划分为长码和短码。

这次会议在可能达成协议的投票环节规定不设置支持哪种方案,只需要表示反对哪种方案即可。

因为长短码都采用一家方案的就属L方案最高,P方案和T方案因为支持企业太少都没能进入投票环节,只有L+L,L+P,L+T这三种方案进入投票环节,

通过“投票门”联想应该做怎么样的反思?

从上述投票中可以看出,

华为、华为设备、中兴通讯、CMCC、oppo、酷派、努比亚、中兴微电子、LG等24家企业反对采用高通的L方案;

高通、LG、诺基亚、联想、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等27家企业反对采用L+P组合方案。

华为、华为设备、高通、三星、英特尔、中兴、中兴微电子、小米、oppo、酷派等三十多家企业反对采用L+T方案,这个方案基本就是多数与会企业了。

会议最后就决定:

通过“投票门”联想应该做怎么样的反思?

数据信道长码采用L方案,短码留待87次会议决定。

在87次会议记录中,

数据信道短码投票

通过“投票门”联想应该做怎么样的反思?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数据信道投票中,

支持P方案的有华为、宏碁、阿里巴巴、中国联通、CMCC、联想、摩托罗拉等56家企业;反对此方案的同样也有高通、英特尔、三星等14家企业;

支持L方案的有高通、三星、索尼等31家企业;但记录中并没有说哪家反对。

从这看在数据信道短码该采用哪种方案投票显示,华为的方案极有可能胜出,但是结果是高通的方案胜出,获得采用。但会议有个重要的准则:对于存在反对的意见是没法被承认的。这样高通的L方案的长码没人反对,最终数据信道的长短码均采用了L(高通)方案;

在控制信道投票中,

通过“投票门”联想应该做怎么样的反思?

上图红框中的企业都是支持P(华为)方案作为控制信道的方案,还还比较多的。最终敲定P方案作为控制信道的方案,这里联想和摩托罗拉都是支持华为的方案的;

所以最终敲定的是数据信道长短码均采用高通的方案;控制信道采用华为的方案。

在86次会议投票记录中没有联想和摩托罗拉的影子;

在86bis会议中,联想和摩托罗拉反对了包含华为方案的L+P组合方案。这次的投票也是联想“投票门”的起点,很多网友认为联想在数据信道短码投票中没有投票支持唯一包括华为方案的L+P混合方案,导致数据信道的长短码全被高通的方案拿下,华为与数据信道失之交臂,联想是出了“大力”的;其实通览一下整个投票过程,联想的影响力有限,因为这次会议计划敲定数据信道长、短码用谁的方案,而可是进入投票环节的三个方案L+L、L+P、L+T中长码都是高通的方案,所以无论怎么投票高通一定会拿到数据信道的长码。吃瓜群众纠结于联想在这次会议反对了有华为的混合方案,联想并没有因为支持或者反对华为的方案直接导致华为的方案被用或者被弃,联想并没有成为那个关键少数,从记录看联想没有这个作用;但是联想的态度错了,就是自己的投票对结果没什么影响也应该支持本国企业的方案,众网友坚持的这一点还是合理的。

在87次会议中,在两次投票中联想均支持了华为的方案,这也是联想在为自己辩解中一直坚称自己支持了华为的说法;而众网友却一直拿86bis会议投票说事,认定联想“胳膊肘朝外拐”。

在86bis次会议上,三种方案的PK并没有势均力敌要联想的投票决定采用哪一家的方案,也就是联想成为关键少数,会议记录显示出来的不是这样。在86次会议上,小米、vivo等国内手机厂商还都支持了高通的方案呢。

总之联想把票投给谁并没有对结果产生影响,剔除联想的投票结果依然不会改变;但联想的态度是应该修正的,像这种投票不应该单纯的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的。

其实联想这次的因为两年前的“投票门”引发的危机;我并不认为是单纯的“投票门”这个事件才导致一众网友对联想的口诛笔伐,“投票门”只是导火索。也就是说联想不是因为“投票门”才有今天的境地,而是他一直以来的种种所为才渐渐销蚀完网友对联想的信任;

联想之所以会在这个时间点以两年前的一次投票为导火索引发的联想的全面危机是有原因的;联想解释为有人恶意的有组织的攻击联想;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也亲自出面表示打好“联想保卫战”。从这里看出来联想根本没有意识到联想今天失去网友们的信任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投票门”。

首先要说的就是联想作为从中国发展起来的本土企业走向全球的过程中对世界各地市场定位存在偏差。网上一直流传着关于联想的称呼:“美帝良心企业”意思不言自明。同样配置的电脑在国内市场买居然比在国外市场买要贵几百甚至上千,甚至衍生出来国内的人在外国市场购买联想电脑,刨除了邮寄费还有关税所花的钱也比在国内买便宜。来看一下2017年第二季度的联想在各地市场盈亏表现:

通过“投票门”联想应该做怎么样的反思?

看到了吧,除了中国市场在盈利,其他市场都没实现增收或者说在亏损,知道联想电脑为什么在国内卖的比较贵了吧;这是拿在中国赚的钱来“照顾”外国市场。这也导致国人越来越对联想没感觉,越来越不想买联想的产品的原因吧。还有一个自身的原因联想1984年都成立了,到今天三十多年了,要问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估计不好回答,用户脑海中联想没有特别明显的核心技术;给的最多的回答是联想就是电脑组装厂、电脑贴牌厂;电脑从芯片、内存到屏幕、电池,没有一样是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出来的。这就难怪联想什么好印象也没给广大用户留下。

联想曾经是国内无人与之匹敌的大企业,几乎占据了国内电脑市场的多数份额,更有中科院背景,雄厚的资金实力先后收购了IBM和摩托罗拉;绝对是风光无限;可是最近几年联想一直在走下坡路,股价五年跌了一半多,成为最差科技股,还被恒生指数给移出来。一系列的表现都不令人满意。联想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营收途径就是政府部门的采购;不同的政府部门每年都会有采购联想一定的产品,这基本就是稳定的收入,当联想成为巨无霸企业,稳坐国内电脑市场第一把交椅,在研发、创新上也没有那么大动力了,因为不这么干都可以轻松挣到大量的钱。2017年华为研发投入已达900亿,而联想十年研发投入加起来也就44亿,不到人家一年投入的零头。

其次是联想投票门爆发的时间点很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中国美贸易战开展的时候,中国民间存在排美情绪,这时候有人把两年前联想的投票拿出来说事,难免会要联想认为这是有人在故意搞联想。可是环视了一周国内市场跟联想对标且实力不弱的企业不多,手机业务还不占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一,没有黑联想的必要。那联想就需要从自身找问题了。

如果仅看投票事件,一:联想的投票没有对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他没有成为那个关键少数;二是不能仅仅以把票投给谁就直接认为爱国和不爱国;中国的其他企业在不同会议中也支持过高通的方案,还有比如韩国的LG也拿出了一套方案,同样身为韩国企业的三星也存在支持高通方案,反对LG方案的情况;再比如德国电信、意大利电信也有支持华为方案的投票,难道他们不爱国?所以说投票门只是导火索。联想的问题不在于投票,更多的问题而是来源于自身。

就像联想这样的企业,目前看是完全可以再次变得强大的;只要不断审视自己的问题;重视研发创新;对产品在全球市场合理定价;是完全可以来得及转型的,最终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