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为何打东南亚却不打苏联?

牛桂森


有一个战役叫做“诺门坎战役”(也叫诺门坎事件)。

日本军部一直都存在着陆军和海军关于攻击方向的路线之争,这一争议由来已久,日本海军主张南下作战,当然为了解除美国的威胁,必须同时干掉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日本陆军主张北上,以东三省(当时的“伪满洲国”)为基地,北上攻击苏联,与德国遥相呼应,然后沿着西伯利亚铁路线一路向西,与德国会师于莫斯科。

两方之争不分胜出,在1939年的时候,日本陆军关东军搞了一次“试探性进攻”,地点就选在了诺门坎,这是东三省和外蒙交接处的哈拉哈河一个地名。

最初的目标不是苏联,而是外蒙。日军偷袭成功之后,准备大举进攻,但是苏联方面做出了积极响应,根据苏联和外蒙之间签订的协议,苏联派出了以朱可夫为统帅的进攻部队,在赤塔集结,并依靠装甲车辆大举向哈拉哈河流域推进,在强火力的支援之下,彻底击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过双方也是损失极大,在此之后,彼此都形成默契,苏联方面和日本宣布停火,并签订了停战协议。

至此之后,日本陆军彻底打消了北上的计划,说白了,认怂了。

正是这个战役之后,日本军部的海军南下战略成为了主流认识,开始积极筹划突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然后一并南下,攻击东南亚。

所以,诺门坎战役是日本“北上”和“南下”的转折点。

哪一种选择,都是日本这个国家缺乏大战略意识的反映,所谓岛国思维,一根筋式的狭隘和偏激才是对其最好的概括总结。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


打仗这事情,不是一拍脑门子冲上去就掐的,总有一个关键性问题:为啥打?

这个问题很简单,却也非常现实。如果按照现在的视角来理解,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开始打的顺风顺水,苏联疲于应付。如果此时日本能够全力北进,让苏联腹背受敌,清除掉苏军这个最大的威胁,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苏德战场)

这之后呢,德日就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一步一步的腾出手来收拾别人了。

但是很可惜,现实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不管有没有“诺门坎战役”,日本军部都要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打苏联能得到什么?

虽然诺门坎战役没掐过苏军,但是作为试探性进攻,结果也算不得惨败,毕竟双方都差不多。到了1941年,有德国在那边打着,日本不会遇到这么大压力了,要是真想干起来,希望还是很大的。

但是那时候的日本,和德国一起打下了苏联,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真费劲打下来了,德国和日本会怎么分?德国很有可能把东西伯利亚给日本,那边有什么?有木材、钢铁、煤炭。但是,日本最缺少的是石油。

日本为什么要去打东南亚,那个地方可是英国、荷兰、美国的殖民地,打东南亚就是和他们硬碰硬了。但是没办法,谁叫东南亚盛产石油、橡胶呢!这在日本眼中那就是一个巨大的后勤仓库啊!

1941年中旬,又赶上了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这是掐住了日本的脖子,气都喘不上来了。没有石油,还打毛线啊?中国战场一团糟,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越来越牛,自己要是再断了战争资源,只能举手投降了。

所以,为了东南亚的资源,必须打,正好趁着德国进攻苏联,速战速决!

再想想打苏联,本身打下来就没啥好处,而且还要抽调本来就不多的陆军部队。当时的中国战场一直打得不顺利,哪还有这么多人去苏联送死?

所以,日本人的想法很简单,通过打仗续命!

(日军偷袭珍珠港)

一方面要赶紧抢夺石油资源,一方面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开战,以保持自己的海军优势也是势在必行的。既然早晚要撕破脸皮,那就越早越好,占领东南亚,偷袭珍珠港,获得资源,取得战场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