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类虫类的处理——小瓜虫病

显微镜低背景视野下的小瓜虫

每个小瓜虫周身长满短而密的纤毛,这些纤毛排列很有规则。成熟虫体内有一个马蹄形大核,虫体前端有一个像“6”字形的漏斗状胞口,小瓜虫由此而进食。小瓜虫有时也呈长椭圆形,身体前端有一钻孔齿,体后有一条细长的尾毛,大核呈香肠形或棒状。它依靠前端的钻孔齿,不断的钻动,幼虫就可以钻入鱼的皮肤或鳃中寄生。

2,生活史:小瓜虫生活的3个阶段,不需要中间宿主。

第一阶段:滋养体期

从小瓜虫的幼虫进入鱼的皮肤或鳃后到小瓜虫长成成虫并离开鱼体的阶段。

此为寄生阶段,虫体能进行分裂生殖,但一般分裂3-4次后,就不再分裂了,这时可以看到大小相似的复分裂虫体细胞在宿主的上皮层下面呈排或呈丛聚集,当虫体发育到这种情况时,则很难杀死它们,因为这种虫体通常不会离开宿主,鱼因此受到刺激而分泌大量黏性物质将幼虫包围,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小囊泡。但被包围在小囊泡中的幼虫照样可以利用鱼的组织细胞作为营养,进一步发育成虫,由于寄生阶段的虫体

被宿主所分泌黏性物质形成的保护层所保护,因此药物难以渗透。长大为成虫后,往往破囊而出,漂落于水体中。

养殖鱼类虫类的处理——小瓜虫病

第二阶段:包囊阶段

从小瓜虫成虫脱离鱼体形成包囊到包囊破裂的时期。寄生阶段的小瓜虫成熟后才会离开鱼体,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约3-6h)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膜将虫体包住,形成胞囊。胞囊里的虫体分裂法繁殖,一般一次能孵化500-1000个幼虫。由于有包囊的保护,这个阶段的虫体对药物也不敏感。

养殖鱼类虫类的处理——小瓜虫病

第三阶段:掠食体阶段

幼虫发展到一定阶段,冲破包囊,能够自由游动,进入感染鱼体的阶段。即小瓜虫的生活史中的掠食阶段。此阶段的虫体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借此游向鱼体,依靠头上的穿刺腺钻入宿主鱼的皮肤和鳃。在鱼体皮肤或鳃上形成前面所见的小囊泡,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孵化后24小时内的侵染力较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侵染力逐渐下降。此期是药物敏感期,如果在1-2天内没有发现宿主鱼,幼虫会自行死亡。

养殖鱼类虫类的处理——小瓜虫病

小瓜虫生活史

二,流行情况

小瓜虫病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尤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水质条件恶化的条件下,更易发此病,从鱼苗到成鱼各年龄组的鱼类都有寄生,但主要危及鱼种。多子小瓜虫繁殖快,具有暴发性发病特点,多数淡水鱼类深受其害。

  小瓜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的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不同。该病发生的最适水温是15℃~25℃,流行于春、秋季,但当水质恶劣、养殖密度高、鱼体抵抗力低时,在冬季及盛夏也有发生。在25℃时,生活史为3-6天,15℃时为10天。水温越低,生活史越长。

三,症状与诊断。

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和体表,鳃的部位主要是第一和第二片鳃的两端角,体表主要在背部和两侧,尾部较少。当病情严重时,躯干、鳃、鳍、头、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如同体表撒了一层盐,故称“白点病”。

同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焦躁不安,游动异常,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等,严重时可导致体表溃烂,引起细菌的继发感染,鳃组织被大量寄生时,黏液增多,鳃小片破坏,呼吸困难。病鱼常常出现反应迟钝,缓游于水面等症状,不久即死亡。鱼苗感染小瓜虫后,畸形率高,免疫力下降,成活率降低。

养殖鱼类虫类的处理——小瓜虫病

养殖鱼类虫类的处理——小瓜虫病

鱼体表形成小白点的疾病,除小瓜虫病外,还有“粘孢子虫病”、“打粉病”等多种疾病,因此不能仅凭肉眼看到鱼体表有很多小白点就诊断为小瓜虫病,最好是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如没有显微镜,则可将有小白点的鳍剪下,放在盛有淡水的白磁盘中,在光线好的地方,用2枚针轻轻将白点的膜挑破,连续多挑几个,如看到有小虫滚动在水中游动,即可做出诊断。

养殖鱼类虫类的处理——小瓜虫病

显微镜下的小瓜虫体

四,处理建议

寄生虫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生活史来用药,不同的阶段对于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包囊的阶段几乎无法用药物将虫杀死。包囊破裂之后释放出来的具有感染力的幼虫阶段才是小瓜虫生活史中最薄弱,对药物对敏感的阶段。药物的使用时间选择非常重要。

在治疗小瓜虫病的时候,中草药的原理是驱虫,通过内服和外泼具有驱虫效果的中草药,防止包囊释放出来的小瓜虫幼虫的对鱼体的附着和感染,让幼虫找不到宿主自然死亡。由于小瓜虫的繁殖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只有在繁殖的周期内连续给药,才能避免幼虫对鱼的附着和寄生,避免病情的反复。

【池塘】养殖的处理建议

方案1:内服虫虫草,1包拌料5-10kg,虫虫草连用3-7天。药饵在下午投喂。外用原虫膏1包2-4亩.米或者纤灭1包1亩(纤灭用45°以上白酒浸泡12个小时左右),晚上11点泼洒。

方案2:内服纤灭,1包拌料5千克饲料,连续使用5天。外用原虫膏1包2-4亩,晚上11点左右泼洒,第二天的上午使用泼洒姜兑水泼洒,防治应激和松鳞,连用3天。

【网箱】养殖的处理建议:

内服:纤灭或虫虫草,1包拌料5kg,连用7天,下午投喂。

外用:戊二醛和原虫膏挂袋,戊二醛下午5点后挂袋,原虫膏晚上11点挂袋,连用3天。

投喂时饲料减半投喂,使用时加上粘合剂,一定要让鱼吃进去才有用。

粘合剂:水:药物的最适比例为10:300:100。

雨水比较多的季节,小瓜虫、纤毛虫这一类寄生虫很容易滋长,我们建议提前在饲料里面拌喂青蒿末,15天左右1次。定期在饲料里面拌喂青蒿末,水生生物发生纤毛类寄生虫的机率明显下降。 

五,案例分享

(一)案例1

这是一例怀化,芷江成功的案例。当地张老板有20亩池塘,主要养殖的鮰鱼,前几天张老板发现自家鱼塘的鱼不怎么吃料,同时每天开始伴有死亡。他就立刻停食并进行了消毒,调水工作,但死亡还是没止住,最后帮他诊断发现鳃上有小瓜虫,给出方案把问题处理好。

处理方案

外用,晚上11点左右进行泼洒。

内服:虫虫草200g+黄芪多糖200g+多维100g,进行拌料 5-10kg投喂。(搭配粘合剂)投喂晚上开食那餐,连续投喂5-7天。

(二)案例2

2014年4月17日,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陈老板的网箱养殖基地出现“白点”的死亡现象,渔愉鱼一线技术人员接电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勘察处理:

  • 发病网箱为2014年2月完工新建的网箱,河水水质较瘦,透明度高,水色呈现浑浊色。

  • 检查鱼体表面、鱼鳃、肝胆肠等部位,除了鱼鳞脱落、鳍条裂开、鳃部出血坏死腐烂和呈现“白点”现象,并无发现其他疾病。

  • 取回水样和病鱼,现场进行了镜检,结果水样中和病鱼尾鳍、胸鳍、鱼鳃、皮肤粘液中均检测出了小瓜虫,死鱼原因得到迅速的确认。

【病情分析】

小瓜虫病多在初冬、春末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易流行,是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疾病,苗种期间感染率极高,尤其在鱼种下网箱初期体质未恢复或因管理不当鱼体质较差时感染率极高。如环境条件适于此病,几天内可使鱼全死亡。

养殖鱼类虫类的处理——小瓜虫病

内服:虫虫草+纤灭,1套拌料5kg饲料,可适当加点粘合剂,连用7天,一天投喂一次,下午投喂。

外用:霉平+戊二醛和原虫膏挂袋,戊二醛+霉平下午挂袋,一套挂一个网箱,原虫膏晚上12点左右挂袋,连续挂袋3天。凌晨5-6点的时候,最好使用一次氧多,200g剂量一个网箱。

养殖鱼类虫类的处理——小瓜虫病

【后续跟踪】

用药第四天7月21日,网箱草鱼基本上没有出现死亡,病情得到控制,但由于不能掉以轻心,为了保证小瓜虫不会再卷土重来,因此养殖户坚持用了7天,最后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的彻底解决了小瓜虫病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