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导致中国男篮最大的顽疾:后卫线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深度|是什么导致中国男篮最大的顽疾:后卫线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郭艾伦本场表现低迷。

2月23日晚,世预赛中国男篮73比82不敌新西兰。一场比赛的失利,并不能完全让我们将中国男篮打入谷底,至少广东“二老”易建联和周鹏的表现尚能成为一大亮点。但本场比赛中国男篮后卫线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成为了真正让人绝望的地方。

在CBA联赛表现优秀的郭艾伦,本场比赛33分钟8投2中得到4分6篮板5助攻2抢断4犯规5失误,连续两次被对手抢断。吴前,13分钟只有2分2助攻,于德豪,11分钟则1分未得,罗旭东更是只出场了7分钟就五次犯规离场。

赛后易建联非常失望地说,我们连个后卫都没。

很多人质疑主帅杜峰的选人思路,于德豪、罗旭东确实是名不见经传,但效力CBA的其他后卫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新疆,西热力江,破有点骑士JR·史密斯的感觉,状态好了,脾气顺了,三分还能投几个,反之,不仅是打铁那么简单,还是埋在场上的不稳定因素。

广东,杨金蒙、赵睿,哪个平均得分能过10分?辽宁,还有个赵继伟,得分手段单一,传球视野不开阔,场均助攻不到5次。广厦,孙铭徽,场均5.5分,1.9次助攻,又怎能担起大任?

深度|是什么导致中国男篮最大的顽疾:后卫线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后卫外援依赖症明显。

所以,我们一贯嘲讽为“蹦蹦跳跳,撅着屁股”将球运到前场交给姚明的刘炜淡出之后,在我们嘲讽为无脑突破,各种挨帽的陈江华老去之后,在“张三疯”张庆鹏等等离去之后,CBA联盟就进入了一个后卫的“荒芜期”。

这种荒芜,自2008年奥运会之后表现的最为明显。与这种明显相对应的,是CBA联赛的火爆。特别是一些大牌外援的接连到来,引发的球市火爆。

比如马布里、JR·史密斯、哈德森等等,一系列高水平、高竞技素质的外援加盟,让CBA真正成为了NBA退役球员的“淘金地”。这种对比差,就很容易让我们归结出中国男篮后卫线球员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援依赖症。

让我们回看一下CBA各支球队的进攻体系:小外援负责梳理球队进攻,往往是组织+得分的“双能卫”,大外援负责主攻内线,加强防守。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具备夺冠实力的球队中,两个外援基本支撑起了整个球队。

比如,昔日冠军四川男篮,主攻就是“三外援”,再比如新疆男篮,主攻就是亚当斯和布拉切,再比如辽宁男篮,主攻就是哈德森。

这种外援依赖症,让国内球员,特别是后卫球员根本不具备组织球队进攻的能力,甚至很多球员,甚至不具备单独持球的能力,他们要做的,就是篮球的“二传手”,拿上球,交给外援就好。

深度|是什么导致中国男篮最大的顽疾:后卫线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高越来越成为中国男篮后备球员的选拔标准。

还有一个更为深层的原因,也要归结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姚明的成功,或者说是,中国“移动长城”的成功。

自王治郅、巴特尔、姚明、易建联,以及现在的周琦开始,中国篮坛对青训体系的培养,对后备人才,“苗子”的挖掘和培养上,逐渐进入了看重大个子的时代,高,成为了年轻球员能否被培养的决定性因素。

而技术的细腻程度却逐渐成为次要因素。看看联赛里充斥着太多技术粗糙的大个子,连基本的中投命中率都难以达标,依靠着身体在场上奋战。

于是,在刘炜、陈江华等等淡出之后,中国男篮后卫进入了真正的荒芜期。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管理层的急功近利。这种急功近利,成为了中国男篮一年不如一年的关键。

战绩,是衡量主帅、球员的唯一标准,是影响管理层仕途的重要指标。为了确保短时间交出圆满的战绩单,让联赛、国家队面子更加好看,牺牲的,只能是长远的培育体系。

这时候,就不得不回看一下中国篮球发展规划,也许,那只能称作是一个美好愿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