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为什么不能抬价?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纵观世界各国的粮食价位都很稳定,也就是这种稳定的现象并非仅仅只是存在于我国。很多朋友可能会拿比如今年的打算来反过来质疑!不过要明确一点,大蒜属于经济作物,严格的是不属于粮食作物,并且在我国每年的粮食统计当中,像大蒜或者其他蔬菜并未纳入粮食产量统计。

经济作物市场供需有限,很容易受到市场冲击,并且又不耐储存,这也造成了市场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奇缺或者过剩的状况。然而粮食作物来说情况则就不同了,市场需求量大,无论是小麦、水稻、玉米或者大豆市场需求量都十分巨大,这些粮食的价位每一分钱的波动都会影响到我国百姓的饮食生活。毕竟谁都要吃饭的!

因此来说,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收储制度,平衡市场短期的供给短缺或者市场过剩的情况,避免市场出现较大的价位波动。对于粮食抬价的行为,恐怕无人能够撼动市场,不是说不能抬价,而是除了粮储之外,没有那个企业或者商人能够具备这样的能力。

而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之外,下面再提几点原因。

首先,粮价的稳定也更加有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农民农业种植收益本身就十分微薄,而像今年的大蒜种植农户来说,种植一个年下来反而还要亏本。如果粮价真的出现如此大幅度波动的话,恐怕谷贱伤农的情况多次出现后,极大的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

其次,我国粮价上涨速度偏慢。关于这一点大家同房价对比的话,可能感觉更加深一些。自本人上大学时候看,房价每平8000元,而今都两万多了。然而就粮食价位来看,显然达不到这样的上涨速度。关键是生活在一个农资物价火箭般蹭蹭上涨的年头,粮价蜗牛般的上涨,就难怪农民心中有所不满了。

究其原因来说,还是怪我国粮价本身就偏高!无论是小麦、水稻、玉米这样的额大宗粮食还是大豆、高粱这样的小宗农作物中国的粮食价位都元高于国外。至于内中原由,大家也可参看今天所写的另外一个文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我国粮价继续大幅度上涨何时才能同国际接轨呢?因此,我国的粮价不会同楼市一般上涨,然而大家看一下,自己每年所收到的农业补贴是否有所增加呢?

而今看,农业为我国的工业化做出了太多的让步,是时候该工业反哺农业了。在补贴方面,国家有必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不要等到田地都荒芜的时候,才想起来维护粮食安全,那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谢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天阅商业评论(评论员:puppy)身边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正巧与此有关。

去年十一回家,公公说他把自己长期承包的那几亩地转租给别人了,还说种一年的地还不如自己开几天农用机挣的多;过年回家,公公又把家里的大棚卖掉了;这算是彻底对农业创收失去信心了,个体农户产量小,而粮食价格二十年不涨,种粮食有时已经赔钱了。所以,粮食的价格不为什么不能上涨呢?

一、历史原因,建国后国家为了尽快摆脱经济贫穷落后的状态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同时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采取剪刀差政策,也就是在工农业产品的长期交换中,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工业品价格高于其价值,二者之间不等价的交换,那么粮食的价格也就不可能出现大幅上涨;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同时也使我们国家在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实现了较高工业化水平。

二、供给和需求决定粮食的价格,粮食是一种需求弹性极小的商品,也就说不管粮食价格涨或者跌,人们对它的需求基本是不会变的,然而随着现在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可以替代粮食的商品,相应的人民对粮食的需求在减少,粮食价格上涨的推动力小了,也就没办法出现大幅涨。

三、粮食的性质,民以食为天,我理解的“食”即为粮食,因而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如果价格抬升,相应的面粉、农药化肥等等与其相关的商品价格也会上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粮食价格不断抬升,虽然农民会受益,但以现在收入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来看,居民基本的生活成本会提高,这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诸多研究者一致认为,农村工业化的税收政策,以及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方式,从农村拿走了至少5000亿元,而现在城市化的建设农民工又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现在是不是应该反过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帮助农民,加大力度的去做这一切,不要等到农民不再种地,粮食全靠进口时!


首席投资官


0412粮食价格不是不能高,只是现在形势不允许。根据《中国农业发展展望(2018-2027)》报告研究表明,未来十年,农产品价格市场化特征更加明显,总体呈现温和上涨态势。



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稻谷、小麦价格展望前期稳中有降,玉米价格波动加大,鲜活品种价格季节性波动仍然明显,展望后期受成本推动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趋涨。

稻米:产量保持稳定,消费总量增加。

未来10年,中国稻米种植面积先减后增,单产持续提高,总产量将保持稳定;口粮消费保持增长,饲料消费和加工消费略增,种子消费和损耗略减,消费总量增加。

政策因素将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影响价格形成机制,稻米价格将保持稳中有涨的态势。受国内外价格总体水平影响,大米进口继续维持一定数量,展望前期稻米“去库存”加速,出口将会继续增加。

小麦:生产保持稳定,消费稳中有增。

未来10年,中国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略降后趋稳,预计2027年产量将达到13I82万吨,年均增长0.16%。消费稳中有撰要增,2027年将达到13526万吨,年均增长0.9%,其中,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将持续增长,种子消费和损耗量将略有下降。

随着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的加快推进,市场将逐渐在小麦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预计未来1-3年内小麦市场价格稳中略降,长期将稳中有涨。

玉米: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面积先减后增,价格走势由弱转强。

未来10年玉米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入,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面积调减之后再稳步增加,产量由降转升,预计2027年面积将稳定在5.3亿亩,产量将恢复到238亿吨;受政策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利好影响,玉米饲用消费恢复刚性增加,深加工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国内外价格交织,玉米进口维持稳定在200万~500万吨;展望前期价格低位徘徊,展望后期玉米市场将迎来上升期。

大豆:消费需求稳步增长,进口量继续增加。

未来10年,种植面积预计稳定在1.26亿亩以内,单产提升,总产量稳步增加,预计2027年将达到1600万吨左右;受压榨加工和食用需求增加带动,消费量稳步增加,预计2027年消费量约II650万吨,较2017年增加10.9%;大豆产不足需仍为常态,展望期内大豆进口量仍将保持高位,但年均增速放缓至0.6%,展望期末大豆年进口量将接近1亿吨左右;展望期内大豆价格受需求支撑,总体将保持稳定,展望后期将稳中有涨。

油料:生产稳中有增,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未来10年,受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中国油料产量保持稳中有增,到2027年预计将达到3800万吨。在城镇化率提高和人口总量增加带动下,2027年食用油籽消费量将达到1.52亿吨左右;食用植物油消費稳步增长到3400万吨左右,展望期内年均增长0,3%;食用植物油消费结构显著升级,多元化需求更加明显。油籽产需缺口仍将保持高位,预计2027年食用油籽进口超过1.06亿吨。

>【农业引擎agrisky】欢迎关注,互动交流; 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返乡下乡创业项目、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休闲农场建设运营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或者在下面评论。


农业引擎


假如小麦玉米每斤20元,那么农民致富就没问题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以北方农村为例,一亩地年产800斤玉米800斤小麦,假如一斤都能有20元的话,一亩地收入3万元是没问题的。一户农民家庭有五六亩地的话,一年收入十万元很有可能,显然称得上是致富了。


但是这个假设能够成立吗?显然不能。

粮食为什么不能抬价,有几个重要原因:

1、民以食为天,粮食价格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有饭吃,有钱花,有活干,有房住,这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基本的要求。其中所有人都有饭吃,吃得起饭,更是核心所在。

一旦吃饭的成本过高,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力,你说他们会怎么做?

当一部分人吃不起饭,眼看就要饿死的时候,法律和道德还能约束他们吗?


2、小农经济模式,决定了农民没有粮食的定价权。

唯有垄断,才能有定价权。

要么控制了所有商品,要么控制了整个市场,只有占据垄断地位,能够操控大部分市场,才能拥有某种产品的定价权。

比如稀土,虽然我国是最大的的出口国,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以白菜价出口,甚至于让某些国家廉价储备够了上百年的用量。这就是没有定价权的悲哀,具体原因这里不做讨论!


假如首先禁止粮食出口,而国内收购和销售粮食只有一家企业,那么粮食价格自然想怎么涨就怎么涨,涨到多数人还能承受的住的地步也很正常。这,就是垄断的力量。

3、国外规模化生产的粮食,成本更低,而天量进口拉低了国内粮价。

曾经有18亿亩红线的说法,近几年似乎提的少了。

至于如今到底还有多少亩能种粮食的田地,需要等此轮土地确权后才会有更准确的答案。

2017年我曾经回答过一个粮食问题,简单列举了一些数据,进口粮食几乎占到了国产粮食的20%以上。

进口粮食,可以拉低粮价,从而可以更容易让农民让出土地。进行开发的话,几万元收购转手可以上百万元卖出,少说几十倍的利润空间。

当农民种地养活不了一家人的时候,自然就会努力去城市寻找工作,对于城镇化也是大有帮助。

所以谷贱伤农,跟大量进口粮食,两者直接有着直接的关系。


粮食为什么不能抬价,这三点原因就足够了,不需要说更多了!


财智成功:加百利网创立者,公众号(加百利点靠木)敬请关注!


财智成功


做为一个农民最大的希望就是粮食涨价。只是中国的粮食价格受进口粮影响难以上涨。比如大豆,从外国进口占到了总需求量的80%。而企业都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进口大豆出油率比国产大豆高,价钱也比国产大豆低,即使不涨价企业都不愿意收购,如果抬价,更不愿收了。

由于前些年玉米连年丰收,造成库存压力加大,供过于求,价格难涨。这是其一。其二,虽说国家对玉米进口进行了限制,每年进口的数量只是按照配额的700多万吨。如果农民抬高玉米价格,那么饲料加工企业可以大量进口外国杂粮比如高粱、大麦等来替代玉米使用量。这样玉米又加大了过剩现象。

粮油是关系到民生问题。不只是中国,就是外国也会把粮食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价格太低伤农。高了必定会导致肉、禽、蛋奶类价格上涨。还可以导致玉米加工产品价格比如淀粉、酒精等上涨。这样就会引发老百姓的人均消费指数上涨。所以抬高粮食价格很难。


山野50


粮食价格是种植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粮食当然可以抬价,那得有人要,比如有机大米,不同标准的米可以买不同的价,但很少人能做到!那么,粮食为什么不能抬价?



一、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

粮食连年增产,库存比较大,市场是供大于求;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冲击,比如越南泰国进口大米,不仅米质优价格也较低;市场对优质粮的需求增加,对普通粮的消费需求减弱,导致粮食两极分化,优质优价日趋明显。



二、农民是弱势群体

农民大多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种植粮食,单个农户怎么能抗衡市场变化,无法取得市场定价权;粮食收购一般掌握在粮站和粮食加工企业,对粮食收购价格有一定的溢价权。



云众地服务宗旨:一个有态度、专注农业种植技术的农业自媒体,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若有不足之处,望朋友们发表评论。


云众地


粮食价格牵动着亿万中国农民的心。每年粮食价格的涨、跌都象一张晴雨表刻在农户的脸上;粮食涨价喜笑颜开,今年有个好的收成。一旦粮食跌价愁眉苦脸。唉!今年又白干了。

近几年,我国粮食价格在低价徘徊,为什么不能抬高一点让农民受益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下面几点。

1、我国粮食连续几年大丰收,国库存粮都在高位运行,供大于销。

2、每年大量进口国外粮食。去年大豆一项进口9500万吨。给国内粮食价格带来了冲击。

3、国家要求执行质价政策,既不能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也不能抬级抬价扰乱市场秩序。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隐定的基础,我国把粮食安全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每年都要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并加大对种田农民补贴,来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乡村的田野上


粮食不能涨价。农民抱怨种粮收入低,投入高,工作量大,收入低。国家也想了许多办法,例如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等等,但是都不能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其原因在于,粮食是特殊商品,不完全由供需决定。粮价涨所有商品都得涨价。举例,三口之家月收入10000元,食品支出2000元,粮价上涨,三口之家食品支出上涨到3000,工资得上涨到11000元,工资上涨了其他所有商品都得涨,例如水费、电费、出行、旅游……哪个行业不是由人组成的?工资涨了商品能不涨价?所以工资上涨到11000元只是美好愿望,最少得到15000元。问题又来了,粮食没有替代品,其他商品有。涨价就不进行消费,例如旅游行业,其从业者10000元都达不到了,怎么办?失业,抢劫……社会就不稳定了。这就是粮价上涨的危害。解决农民收入低的关键在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提高农村生产力。首先加大农民进城政策支持,政府在就业、住房、医疗、保障等民生项目上进行加大投入。农村加大土地流转等政策力度。其次,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为提高农村生产力打下良好基础。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唯一途径。实现农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


王业淳


粮食如果抬高价格,社会必定发生动荡,

所以炒粮食的人,比炒房地产的人邪恶一百倍,

就如炒盐价一样,

这些历来国家都会认定是大罪,

因为粮食价格高,粮食短缺,社会必然动荡,

会死人的事情。

而房地产崩盘,不跳楼,不自杀,人却不会死。

但是,没粮食,分分钟就饿死了。

这是最根本,也是最致命的,

国家可以用原子弹,捍卫粮食的稳定。


隐士申子源


归根结底,种植成本比进口的高,收益低。

降低成本实际就是抬高粮价,但实际中国地质面貌降低不了成本。进口的国家要么大面积机械化生产,要么一年三收,气候适合生产粮食。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做自己擅长的。就像从美国进口大豆,出口中国制造一样。中国大豆要比美国贵,同样美国生产各种生活产品不可能比中国更物美价廉。

但同样不能过度依赖进口,粮食毕竟是国之根本,也反应像袁农平这样科学的重要性。说到正题提高收购价,如假设种田年入十万,种地积极性大幅提高,谁去生产各种基本生活用品?各种物品涨价,粮食涨价,这叫通货膨胀。中国制造首先失去竞争力,提高的收购价去掉膨胀反而是变相降价。中国现有政策更为适合,自种与进口相结合,粮食既要自己能种,当你价格更低我更愿进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