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什么?

在既往讲授市场营销课程时,我通常会先讲消费心理学的内容,因为构成企业或品牌市场优势的因素主要与人的心理有关,更精确地说:是与人类的主观意识有关。我们做市场营销或广告,之所以还有一口饭吃,主要依靠的并非客观数据(虽然数据也很重要),靠的主要还是对人类主观意识的理解与把握。或许是因为近期IT主导的高科技领域对人类的未来爆出了各种说法,其中不乏有对人类意识与承载形式的丰富遐想,所以今天才觉得有必要把意识,或者人类主观意识再拎出来深究一下。

意识是什么?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达沃斯的演讲《Will the Future Be Human? 未来还会是人类吗?》一石击起千重浪,大家似乎觉得这改变了我们许多生活方式,人类发明的I T 基础结构也将有能力把我们自己(的意识)从肉身上传进联网的电脑,由此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存在或许就将从以水为基础的有机生物体变成以硅晶体为基础的无机电子“产品”。假如这个时代真的如尤瓦尔・赫拉利等(并未到过未来的)“未来”学家描述的那样,那很显然我们这些靠人类主观意识吃饭的专业人士的未来就很堪忧了。好在我们若深究一下,那就不难发现,人类的主观意识,或者想法与行为并非一串电讯号这么简单,目前的生物学载体是大脑神经元细胞(储存原理不详),也不是硅晶体(以0与1的编码储存方式),现在谈将人脑中的意识完整upload上传进电脑还为时过早,不要说不会在尤瓦尔・赫拉利描述的一二百年后的“美好未来”发生,是否真的会发生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而硅晶体为基础的AI人工智能迄今为止,虽然有客观的学习能力,仍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能产生主观自我意识(除了人类对其设计上的缺陷所导致的事故),哪怕是最原始的自我意识。

我们今天仍然对脑细胞如何运作知之甚少,纵使哪天我们能抓取一个人身上所有的电讯号,你抓到的也只是各种细微讯号加总后的综合output输出,你仍然无从破解其初始构成与组合,除非你能以每一个脑细胞/ 体细胞/ 体内细菌/ 分子/ 原子/ 质子……所有最小building block构件来重构一切。以最小构件,分子?质子?重构整个人体并不新奇,在美国经典科幻片巨作《Star Trek星际迷航》中就出现过,叫transporter转运机。在这个科幻未来中,这种拆解再重构人(或其他物体)的方式叫Beam me up,把我(以电流的方式)运送过去。其原理应该是对人(或物体)在某处作完整的物理性拆解,再在另一处完整重构成原来的整体,包括所有的电讯号(不然重构出来的是一个死体)。

假如我们拥有的人造技术真能在某一天完整重构出一个与拆解前完全一致,物体一致,精神意识(假定所有电讯号是意识的承载形式并且都在)也一致,那么哲学或伦理问题就来了:这个重构的新人是不是那个被拆解的旧人?虽然接触新人的每个人都会说,这就是旧人,因为所有的looking and feel外观与感觉都一样的,所有的记忆也在,与这位“运”过来的新人可以继续旧人拆解前的任何话题……若真是这样,那我们还得面对下一个伦理问题:新人与旧人的关系是什么?你如何确定旧人的自我在被拆解时没有被终止?而是自行“跳跃”进了新人体内?“运”过来的copy新人,在社会中的存在(或“继续”),虽然我们,包括(作为活体的)他们自己,不会察觉到任何异样,但这仍然无法掩盖旧人在拆解时已死的伦理事实。所以每次当你进入这个transporter运送机被beam电流传送一下,这与你睡上一觉(让意识“中断”一下)实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你得以赴死的心态走进去,并准备好当你自己在此时此地泯灭后,另一个与你一模一样的copy会在另一处以你的形象与记忆继续在人类社会中波澜不惊地存在下去。从这点上看,《星际迷航》飞船上每一位crew member 成员应该都死过无数次了,而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能毫无异常地继续进行下去,只是事实上继续存在的只是原人的copy,或copy 的copy……

意识是什么?

假如transporter运送机真能完整拆解并重构一切,那其实它就能在每一次传送时留下此刻某人所有的信息,可在未来任何一个时间节点进行重构,类似留下一份电脑recover恢复的备份。不过《星际迷航》中没有强调保留备份的实践,因为这将导致观众的关注点从科技转向哲学与伦理:新人只是copy拷贝,而且这份copy可以不止一份,那么原来的人哪(他/ 她已经在拆解时没了呀)……《星际迷航》选择了简单粗暴地将旧人在一处泯灭,再让新人马上在另一处出现并继续预设的剧情,寄希望你的思维也能随着transporter 一起跨越(类似《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演讲时带着你穿越的那样),你的主观意识不会把步骤拆分开来思考,因此发觉这个过程哪里总不太对……《星际迷航》的确在某一集中描述过一次因为transporter传送机事故,导致机器以已经抓取到的信息在飞船上重构了commander大副,剧情向前继续了,但留在外星原地的commander大副并没有泯灭,而被困在了那里,这一切没有被察觉,直到有一天留在原地已数年的原版与天上才几日的copy相遇,引发了许多尴尬与麻烦,最后编导再次以整剧的惯用逻辑,确保了copy在这个世界的继续,而让原版以一个体面的事故就此泯灭,不再会干扰到copy在这个世界上的正统与继续。

意识是什么?

在未来可预见的一二百年,谈人类将从生物有机体变为电子元件组成的无机体尚为时过早,更不要说我们目前尚未了解其储存与运作机制的意识,或至少目前人造发明的,以0与1讯号为基础的IT 编码电子设备并非打开我们有机生命意识的正确方式。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或许各种电子化装置将进一步优化并加强我们的存在方式与时长,如辅助人类力量与行动的外骨骼,材料学进步带来的人工肾,电子工程的人工心脏,靶向治疗对癌症的控制,等等,所有这些都将提升我们仍然以有机体存在的质量与时间。我们可以预见并不显老的百岁“老”人会越来越多,假如人类能维护好自己的重要器官(包括部分替代),如脑、心脏、外周血管,等等,大幅延伸作为有机体的生存时限,一百年,甚至二百年,或许还是有可能的。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作为有机生物体的主观意识将继续存在,我们这一行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不会失业,不同的可能只是要重新学习生命周期与目前70-80岁的正常值差异巨大的主观意识与消费心理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