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來臨時,我們衆志成城奮勇抗擊——綿竹市幹部羣衆積極參與7.11特大暴雨洪災搶險救災掠影

清平鎮:及時搶險確保群眾安全

7月10日晚,四川省發佈五年來首個地災紅色預警,綿竹市普遍暴雨到大暴雨。為確保人民群眾安全度汛,清平鎮及時將氣象預警與避險措施傳達到村(社區)一級,要求村(社區)、轄區企業、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持續暴雨天氣可能誘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等的防禦工作;暫停所有戶外工作,及時轉移危險地帶人員,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10日晚8點,鎮領導班子成員以及全體機關幹部均到崗到位,嚴格執行值班巡查制度,全鎮地災隱患點監測人員實行24小時巡查監測預警制度;鎮村30餘名幹部分別到村指導受威脅群眾轉移撤離,累計轉移群眾83人;及時處理1處河堤隱患,在金色大道河堤隱患處投放混凝土四面體保護河堤。接下來,該鎮將繼續加強值班值守和應急管理,嚴格落實領導幹部到崗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密切關注降雨量變化及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備足搶險物資,全力做好當前防汛各項工作。(王冰)

金花:轉移在暴風雨來臨前

7月10日晚上9點,金花鎮雲蓋村敬老院裡燈火通明,來自德陽的40名小孩在房間裡或是聊天,或是休息……大暴雨即將來臨,鎮黨委書記黃明、鎮長張興龍與鎮村幹部一起,將在該村露營基地進行夏令營活動的學生提前轉移到附近的敬老院。 “孩子們,馬上要下暴雨了,這裡不安全,我們需要換個地方住宿。”晚上7點,當黃明、張興龍等趕至露營基地時,幾十名學生正在教練的帶領下做著遊戲。隨後,他們安排鎮村工作人員立即幫助孩子們收拾物品,進行安全轉移並妥善安置。

在金花鎮的地災隱患地點,文河村和金廣路也是重點監控點,村裡共有8 人不間斷地巡山監測。只要雨稍微大一點,監測人員李能榮就需趕往隱患點巡查。“這幾天連續降雨,金廣路危石極易崩塌,為了行人以及車輛的安全,目前已經封路了。”7月10日下午3點,降雨量逐漸增大,李能榮立即跑到山上來回巡查。“雖然危石之間縫隙沒有增大,但是雨不停地下,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還是提前轉移了群眾。”晚上8點,文河村村幹部通知幾戶受險情威脅的居民,緊急撤離到村上的避難場所。 “昨晚一共轉移村民49戶、一共197人。”黃明告訴記者,轉移過程中,村民們都輕裝出行,只帶了部分生活用品,由於擔心小偷乘虛而入,鎮上還安排有巡邏隊員挨家巡查。

據悉,當前,該鎮仍處在此次大暴雨災害隨時可能發生的關鍵時期,鎮防汛指揮部正全力以赴做好避險轉移的預報、預警以及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等各項工作,以確保群眾安全度汛。(周韻)

新市鎮:連夜轉移群眾130餘人

7月10日20時至11日07時,綿竹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其中新市降雨量達183.7mm,導致1100餘戶房屋進水。

面對雨情,新市鎮幹部群眾嚴防死守連夜堅守搶險救災。從10日晚接到暴雨預警開始,鎮村幹部組織人員加強對河道水情的監測巡查。凌晨暴雨量加大,新市鎮機關和村組幹部連夜出動,冒雨四處察看災情。為確保群眾安全,新市鎮組織鎮村幹部及志願者150餘人,挨家挨戶進行排查,將處於險境中的130餘名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同時,組織機械對積水溝渠進行疏通。針對漢興洪萍等受災企業,鎮組關幹部和應急民兵連夜進行搶險救災。目前,新市鎮的鎮、村幹部及應急救援人員仍然堅守在搶險救災一線。(王冰)

九龍鎮: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轉移

九龍鎮清泉村紅廟子隱患點因連日受暴雨沖刷,隨時都有發生滑坡的可能。7月10日晚上9點,綿竹城區突降暴雨,擔心山上發生泥石流,九龍鎮黨委書記劉炯立即趕往鎮上,組織鎮村黨員幹部對各村隱患點進行巡邏排查。凌晨1點,山上降雨量增大,白水河水位快速上漲,對此,他決定連夜將紅廟子附近的24戶、31名群眾進行轉移。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轉移任務在雨夜中迅速展開。

“劉大娘,現在降雨量增大,麻煩你們配合一下轉移到安全地方。”“楊大姐,如果不轉移發生險情咋辦?安全第一啊。”凌晨2點,劉炯帶領鎮村幹部到達紅廟子附近群眾家中,他一邊向大家宣傳險情危害,一邊組織人員敲響鑼鼓、臉盆等物件,有序組織群眾迅速轉移。看到撤離群眾中80歲老人袁傳雲、張成秀等人行動不便時,年輕黨員立即上前攙扶著老人行走;當個別村民不樂意撤離時,黨員幹部就苦口婆心地勸說……此時,鎮上也及時準備了接送群眾的車輛。暴風雨中,3個小時後,31位村民終於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到達臨時安置點後,黨員幹部一邊給大家發放礦泉水和食物,一邊陪村民聊天,並不時叮囑他們要注意安全。

“目前山上隱患點的群眾已經全部轉移到安全地方。”劉炯告訴記者,近期強降雨和汛情隨時有可能再次發生,目前鎮上已儲備鐵鍬30把,鉛絲籠130個,鉛絲0.1噸,編織袋30000個,救生衣25件,沙石料300方以及部分生活用品,同時做好了防大汛、抗大洪各項準備,全力落實各項防汛救災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萬無一失。(周韻)

綿遠:手拉手淌水轉移被困群眾

7月11日凌晨4點,由於普降暴雨,綿遠鎮衛生院內澇嚴重,水深處達1.4米,14名醫務人員被困二樓,接到險情報告後,該鎮黨委書記陳正君帶領鎮機關男幹部前往衛生院轉移群眾。

“當我們趕到衛生院時,現場一片汪洋,水深已經漫過腰部,當務之急要趕緊把受困人員轉移出來。”據該鎮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沒有皮划艇,他們只能手拉手組成人牆,邊淌水邊探路,艱難進入衛生院內,然後把隨身帶的救生衣交給被困人員,再挨個把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

據悉,綿遠鎮衛生院辦公設備、醫療設備、藥品和1輛救護車受損嚴重,經濟損失達200餘萬元。為確保轄區內群眾安全,鎮村幹部更是連夜出動,加強監測巡查,緊急轉移群眾100餘人。(張娟)

什地鎮:堅守搶險救災第一線

7月10日20時至11日07時,什地鎮降雨量達212.6mm。特別是該鎮紅社村14組、五方村1組等地受災嚴重,一些溝渠堵塞嚴重,部分泉堰堤壩垮塌,造成河水漫堤。

面對雨情,什地鎮鎮村幹部連夜深入各村組察看災情搶險救災。從10日晚開始,鎮村幹部組織人員加強對轄區內綿遠河及一些溝渠進行水情監測巡查,組織各村組幹部民兵,挨家挨戶對受災群眾進行入戶排查。同時,組織挖掘機、剷車等機械對堵塞的河道溝渠及積水地段進行疏通。目前,什地鎮鎮、村幹部及應急救援人員正堅守在搶險救災一線,指揮搶險安撫群眾。(王冰)

富新鎮:幹群齊心搶險救災

7月10日晚,暴雨再次襲擊我市,富新鎮部分村組受災較重,300多戶農戶家中出現內澇,該鎮連夜組織鎮村幹部將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位置。

11日上午10點,在富新鎮三合村,村民徐川與妻子正在自家養殖場中忙碌,被積水淹死的雞已經堆積在院子中等待無害化處理。當天凌晨1點過,徐川的養殖場出現內澇,積水一度沒過膝蓋,而活雞在鎮村幹部和鄰居的幫助下,已經連夜轉移到了地勢較高的雞圈中。

該鎮永中村16組75歲的邱長會獨自居住,因為連日降雨,她家房屋牆面被沖刷開一個洞口,為了防止雨水侵蝕,邱長會用竹竿在破口處撐起塑料布擋雨。10日晚上8時許,村幹部冒雨趕到到邱長會家中,將其安全轉移到兒子家中居住,並多次上門叮囑邱長會房屋危險,不能再進去轉移物品。

據悉,為了應對此次暴雨襲擊,該鎮鎮村幹部連夜趕到各村(社區)排查隱患、統計災情,並積極組織開展自救,將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並幫助群眾搶救物資。(劉菲)

城管局:暴雨中幹部職工通宵堅守

7月10日20點至11日7點,綿竹市區受特大暴雨襲擊,雨量達182.8 mm,造成市區多處積水受災,20餘個井蓋冒頂,30餘個雨篦子被沖毀,30餘株高大喬木倒伏,並造成大量垃圾堵塞下水道。

面對雨情,市城管局在接到暴雨預警第一時間便啟動應急響應信號,組織全局幹部職工主動介入險要地段搶險。針對市區險情點多面廣的情況,城管局幹部職工採取分兩批次輪流值守的方式,組織28支抗洪搶險小分隊,深入城區內低窪地帶、易積水區域、行人密集路段以及三個公園進行應急搶險救災和值守。各搶險分隊的隊員對各積水地段和冒頂下水道口進行警戒守護,對堵塞的下水道進行連夜疏通,對積水較深淹沒路段進行拉線警示,指揮車輛行人避開險地,同時組織機械和人員,對市區倒伏的高大喬木進行搶救疏通,確保群眾安全通行。全局幹部職工從10晚8時通宵搶險直到11日清晨。(王冰)

消防大隊:用橡皮艇救援受困群眾

從綿竹市公安局消防大隊獲悉,7月11日上午,孝德鎮石橋村8組出現內澇,有村民因暴雨和內澇被困家中無法出門,綿竹市消防大隊立即調派消防官兵前往救援。

當天早上7點20分左右,綿竹市消防大隊接到警情,稱孝德鎮石橋村8組有村民被困,消防大隊立即調派官兵攜帶橡皮艇、救生衣等器材迅速趕赴現場。“到達現場後我們經過詢問得知全村尚未斷電。”參與救援的消防官兵介紹,當時積水較深,最深處可沒過頭頂,在斷電排除隱患後,官兵立即利用橡皮艇等器材轉移群眾,截至當日上午10時許,已有20餘名受困群眾被轉移到了安全地帶。目前,救援仍在進行中。(劉菲)

劍南鎮:連夜轉移平房區居民

連日的大雨,讓劍南鎮三星社區邱家巷居民的房屋漫進了水,劍南鎮機關、社區幹部、夜巡隊員、志願者等300人連夜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對平房區、低窪地帶的積水進行抽排,對平房區進行巡邏,對進水區的住戶動員轉移。

11日上午9時許,記者在三星社區邱家巷看到,院子的積水約20釐米深,最深處有80釐米,兩臺抽水機正在不停抽水。

社區幹部邱龍軍告訴記者,10日晚上7點50分,他們在鎮上參加防汛調度緊急會後,鎮機關、社區幹部等便到轄區險要地段、內澇區及平房、危舊房監測點進行巡邏。三星社區邱家巷的積水從當晚9點開始抽排水,大約到晚上12點,雨量加大,眼看積水就要漫進平房區居民家中,鎮、社區幹部 、夜巡隊員和志願者挨著敲開居民的家門,動員居民儘快轉移。該片區共有9戶居民,住了10人,大多為老年人,幹部們及時與老人的家屬取得聯繫,社區幹部、夜巡隊員冒雨把黃大娘和80多歲的彭大娘轉移到安全地段,同時用車輛把他們送到子女家或者親戚家,經過2個小時的努力, 10名群眾被安全轉移。

據悉,當晚五路口趙家巷、水井巷有六七十戶平房區的居民家進水。全鎮對轄區遭受暴雨威脅的20戶商家的物質進行了轉移。(王平)

玉泉鎮:緊急轉移受困群眾

7月10日至11日凌晨的持續強降雨,牽動著玉泉鎮所有鎮、村幹部的心,他們迅速投入到災情的摸排和抗洪搶險工作中。11日凌晨時分,當該鎮湧泉村村幹部來到村民吳傳貴家門口時,發現由於房屋旁邊的河水暴漲,水已漫進房內沒過了膝蓋,許多小件傢俱漂浮在水上,吳傳貴和老伴、女兒站在水中不知所措,情況十分危急。村組幹部當機立斷:立即轉移!為了讓他們得到妥善安置,隊長嚴維潤主動要求把三人轉移到自己的家中進行安置。

凌晨兩點,在曙光村,村支部書記陳大華和村文書賀明在摸排中來到村裡一老年夫婦家中發現,屋裡內澇嚴重的,由於年老體弱,無法自救。見此情形,陳大華決定把兩位老人轉移到安全的地方,但兩位老人卻不願意離開。為了消除老人心中的擔心,陳大華和賀明耐心地勸導老人,並幫他們做好安全防範措施,最終將兩位老人安全轉移。

“謝謝,謝謝你們!要不是你們的及時幫助,我們老兩口真不知道這個夜晚該怎樣度過呢。”安全轉移後的老人連聲說道,

截止7月11日上午8點,玉泉鎮共轉移並安置群眾6戶25人,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保障。(王虹)

孝德:黨員幹部奮戰在搶險救災一線

7月10日以來,孝德鎮全鎮範圍內遭遇強降水天氣過程,截止7月11日凌晨4時,降雨量達到170毫米,嚴重威脅著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災情,該鎮廣大黨員幹部迅速投入到抗洪搶險一線,各村(社區)黨支部積極組織搶險隊伍,統籌各方力量參與防汛搶險。7月11日凌晨3點雨情轉小後,孝德鎮安排所有機關幹部下村,與村(社區)幹部一起參與搶險救災。早上7點,該鎮又召開防汛救災減災緊急工作會,發動和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一線排查險情,幫助和指導受災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組織各村開展安全隱患全面排查,對存在地質災害隱患、危房等不安全因素的,該加固的及時加固,該轉移的及時轉移,從源頭預防和防止災害的發生;組織各駐村工作組對各險工地段進行應急處置,對受災嚴重的群眾迅速轉移並進行集中安置;全鎮嚴格執行信息速報直報制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全鎮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王平)

遵道:冒雨轉移地質災害點群眾

“暴雨還將繼續,要確保第一時間將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 7月10日晚,我市普降暴雨,為防止發生意外,遵道鎮立即安排人員對棚花村11組白房子地質災害隱患點周邊的群眾進行轉移。

“歐大爺,快開門。”在暴雨和雷電肆虐的夜晚,急促的敲門聲後,80多歲的歐大爺和老伴開門一看,是首批趕到山上的地質災害檢測員曾祥清等一行四人。“趕緊收拾下,你兒子馬上過來,我們一起接你下山,這裡太危險了,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隨時都可能發生。”曾祥清的語氣十分著急。由於捨不得家中餵養的10多頭羊和雞,多次勸說下,歐大爺始終表示自己在這裡住了許多年了,不會有危險。這可急壞了前來勸說轉移的一行人,於是他們趕緊跟歐大爺的兒子聯繫,請他上山一起勸說老人轉移。勸說無果後,曾祥清等人揹著歐大爺和他老伴轉移到兒子家中。

經過緊張而又耐心的勸說,鎮村幹部以及地質災害監測員成功將白房子地質災害隱患點附近11名群眾轉移到安全地點避險,並幫助受困家庭堵水補漏、清汙排澇,加固門窗等,地質災害點周邊群眾無一人受傷受困,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李露平)

民政局: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7月10日至11日,綿竹市出現強降雨過程,導致城鄉部分房屋出現內澇受損現象。災情發生後,綿竹市民政局迅速行動,全局幹部職工深入一線核查統計災情,調撥應急救災物資,緊急轉移安置群眾,全力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臨時安全住所”,確保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7月11日早晨7點,綿竹市民政局局長陳軍率隊前往新市鎮石橋灘村、什地鎮紅社村、富新鎮文永村等內澇嚴重鄉鎮,核查統計災情,並幫助村組搶險救災,轉移受災群眾及財產等。

據悉,此輪強降雨發生後,綿竹市民政局藉助幹部包點包片聯繫機制,對五保戶、低保家庭及易發生內澇的城鄉地區加大監測預警,並緊急啟動救災應急預案,及時為災情嚴重區域發放救災物資。據統計,目前已為孝德鎮、齊天鎮、九龍鎮、金花鎮、什地鎮等受災鄉鎮發放方便食品120箱,礦泉水115件,棉被560床,棉衣50件,棕墊130床及大米、雨傘、雨衣、雨靴等食品、用具。

“下一步我們除了要求協議供應商儲備充足糧油外,還將積極向上爭取下撥棉衣被等救災物資,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綿竹市民政局副局長趙正強介紹,如果降雨持續,城鄉內澇範圍擴大,綿竹還將緊急啟用學校、幼兒園等避災場所,設置集中安置點,採取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辦法,對無法投親靠友的受災群眾實行臨時集中安置,並緊急調運食品、飲用水、棉衣被等生活類救災物資,對因災無房可住的受災群眾實行臨時生活救助,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臨時安全住所。(何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