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與巧克力的「愛情」往事

情人節是一個愛與浪漫的節日,也是一個巧克力與玫瑰的節日。這對“甜蜜的伴侶”似乎天生就是一對。不過,就像所有最終走到一起的愛人一樣,情人節與巧克力的結合也有著一段奇妙的旅程。

雖然情人節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但饋贈巧克力只不過是最近幾百年的事。

情人節-本與浪漫無關

情人節與巧克力的“愛情”往事

  • 情人節實際上是以兩個不同的羅馬聖人命名的,他們都被稱為聖瓦倫丁(Valentine源自拉丁語Valor,意為“英勇”),但都與浪漫的愛情完全無關。雖然傳說堅持說,原來的聖瓦倫丁是一個為克勞狄斯皇帝的士兵進行非法婚姻的神父,但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發生過。

情人節與巧克力的“愛情”往事

  • 有趣的是,這位聖瓦倫丁後來成為了對抗昏迷、癲癇病以及養蜂人守護神,他在天堂要忙的還不止這些,甚至還包括鼠疫和旅行。當然,他也是已訂婚男女、婚姻如意及愛情的守護神。

  • 關於這位神父的浪漫傳說在公元8世紀被寫進了聖徒殉難史中,又過了500多年的13世紀,連同他的功績一起被收錄進《Legenda Aurea》(英文出版物的名字為Golden Legend),這是一本記錄中世紀以前聖徒事蹟的書,這本書第一次把瓦侖廷的殉難日定在2月14日,並且對殉難者的事蹟做了進一步的潤色,書中說瓦侖廷在臨刑前把一張示愛的卡片給了復明的獄卒兒女,卡片落款兒:From your Valentine

情人節與巧克力的“愛情”往事

喬叟的那首詩

  • 1382年,“英國詩歌之父”傑弗雷·喬叟在詩中將這個“添油加醋”的浪漫故事介紹給了更多的人。詩中寫道:“因為就在聖瓦倫丁節那天,鳥兒們紛紛到那兒去選擇伴侶”。

  • 那時上層社會男女交往崇尚宮廷之愛,2月14日通過情人節互相示愛的方式既尊貴又儀式化,於是,在這一天騎士們會給他們的姑娘們獻上玫瑰,但是糖在當時的歐洲仍然是一種珍貴的商品,所以那時還沒有糖果禮物交換的習俗。又過了100年左右,情人節才在普通大眾中流行起來。

當情人節遇上巧克力

人類最早享用巧克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世紀到公元前15世紀,墨西哥的墨卡雅(Mokaya)人在當時就喜歡飲用一種巧克力的飲品。

情人節與巧克力的“愛情”往事

Ixcacao

  • 接下來,在輝煌而有無比神秘的瑪雅文明時期,巧克力同樣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古老的瑪雅人用巧克力來供奉神靈,代表瑪雅的巧克力女神叫Ixcacao,意思是“可可女”。在瑪雅人的創世神話《波波爾·烏》一書中,她也被稱為是大地女神。她還是愛之神,快樂之神。

  • 瑪雅文明在公元900年左右神秘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強大的阿茲特克帝國。阿茲特克人把可可當作貢品,並且同樣把可可與神祗相關聯,他們感激諸神之一羽蛇神讓人類可以與之共享可可,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讓羽蛇神受到諸神的非議。與瑪雅人的熱飲方式不同,阿茲特克人是“冷飲”這個巧克力飲品的。另外,巧克力被認為具有“雄起”的神奇效果,並作為阿茲特克帝國軍隊的常規給養足量供應。

情人節與巧克力的“愛情”往事

  • 1528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將可可豆和泡製巧克力的工具從美洲帶回了西班牙,被稱為“長在樹上的銀子”的可可豆和巧克力的奧秘對於西班牙來說自然是天機不可洩露,它被西班牙王室小心翼翼守護著,向其他歐洲國家隱瞞了近百年。

  • 直到1606年,被委託來加工可可豆的西班牙僧侶洩露了這個秘密,巧克力輾轉到了比利時。而意大利商人Anton Carlettie也成功打破了西班牙培植可可和買賣可可豆的壟斷局面,將珍貴的可可豆及巧克力的製作工藝傳入意大利。巧克力一時聲名遠播,在全歐洲博得喝彩。此時的

    巧克力被歐洲眾多皇室當做“春藥”使用,一用就是好幾個世紀。

情人節與巧克力的“愛情”往事

  • 1657年,英國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家巧克力商店,這時的巧克力還是飲料。說是對公眾開放,但那時這種高大上的飲料還是個奢侈品,主要出售對象是男士和政客。

  • 轉眼到了1730年,巧克力因為可可豆的大規模種植以及使用工業機器製作而價格大幅下降,變成了平民也可以享用的飲料。

  • 1847年,英國一家糖果公司在巧克力製造過程中加入了可可脂,成功地生產出了固體巧克力,也就是今天我們熟悉的巧克力形態。

情人節與巧克力的“愛情”往事

  • 1868年,情人節和巧克力才真正結合在一起。精明的巧克力商人理查德·吉百利推出了小包裝盒裝巧克力和情人節禮盒。從那一刻起,我們熟悉的丘比特和玫瑰的圖像呈現在了心形的盒子上。雖然理查德·吉百利實際上並沒有對心形盒子進行專利授權,但人們普遍認為他是第一個生產這種盒子的人。吉百利把盒子作為一個雙重用途銷售:當巧克力全部被吃掉時,盒子本身非常漂亮,以至於它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用來存放紀念品,從髮髻到情書。

在日本為什麼是女孩送男生送巧克力?

情人節與巧克力的“愛情”往事

  • 很多人把一個白俄羅斯難民Morozoff(莫洛佐夫)作為情人節送巧克力這一習俗的創造者,不過顯然吉百利要比他超前多了。事實上,1931年,莫洛佐夫在日本的“情人節送巧克力”的商業營銷並不成功。

  • 直到20世紀60年代,日本本土企業森永制果開展“情人節巧克力”企劃,以年輕女性為目標群體,在報紙期刊上大量投放廣告,以價值不菲的獎品刺激消費,大力宣傳情人節巧克力。

情人節與巧克力的“愛情”往事

  • 這種宣傳攻勢一直持續到七十年代。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森永制果堅持“賠本賺吆喝”,此時已經已無力繼續,隨著宣傳預算的大幅削減,豪華贈品時代結束,針對女性的營銷攻勢成為歷史。

  • 森永制果撤出戰局之後,千萬家規模不如的森永的巧克力生產者繼承了森永情人節巧克力特別企劃的“遺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年輕女性在二月十四號這天買巧克力送人已經成為日本特有的情人節慶祝形式,除了為了賣貨拼命吆喝的商家,幫兇者還有那些字面意義上的“女性之友”。

  • 日本出版業在戰後重整旗鼓,期刊雜誌如春筍般湧現。森永制果啟動情人節巧克力特別企劃的那一年(昭和三十五年)二月,日本知名女性刊物《女性自身》刊發關於“情人節”的消費觀念。認為情人節是一年一度的女性明示愛意的節日,女性通過贈送巧克力、主動向男性示愛的行為在雜誌的鼓吹下開始和“思想先進性”掛鉤。

  • 在商家與女性刊物的共同鼓吹下,巧克力終於從最初不受人歡迎的西洋玩意變成了不可或缺的示愛工具,同時也是一種彰顯思想先進性的自我表達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