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都是比較出來的,怎麼才能減少那些煩惱

前幾天看了一篇北大才女寫的文章《賣米》,也約莫想起我小時候的經歷。

那時候家裡真窮,每年都有青黃不接的時候。真的是窮的揭不開鍋,好在那年頭人都比較善良,左右鄰居都會相互幫襯,一把米、一勺鹽都可以去借。大家都差不多的條件,也沒有誰嫌棄誰。

煩惱都是比較出來的,怎麼才能減少那些煩惱

說實話那年月的人基本上都挺勤快的,為什麼連飯都吃不飽。因為那時還沒有推廣雜交水稻,糧食的產量比較低。然後還要交稅,公糧餘糧一樣不能少,剩的才算是自家的。那時農民天天下地幹活,伙食也不好,飯量自然就大,每年都有青黃不接的時候。所以現在還能經常聽到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說,小時候紅薯、土豆都吃怕了。

雖說那時候窮,但是並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煩惱,那時候農民除了下地幹活,好像也沒有什麼別的心事。基本上都不出去打工,大家條件也都差不多,也沒啥好比較的。

由於大家都不外出,見面的機會就比較多,鄉里鄉親的感情都很好。

煩惱都是比較出來的,怎麼才能減少那些煩惱

隨著外出打工的興起,各人能力有大小,士別三日刮目相看。有些人在城裡混的風生水起的,買了車買的房,漸漸的有些人就看不起當年的土哥們了。大家相互比來比去,就越來越生疏了,漸漸的就各自安好了。

這種事放在哪裡都一樣,當年大學同學上下鋪,好的跟兄弟似的,畢業幾年條件有別,也就各自生疏了。

怎麼能解決這種煩惱,人只要有慾望,這種煩惱就永遠也解決不了。但是,只要你內心足夠強大,就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當然這顯然不太現實。

煩惱都是比較出來的,怎麼才能減少那些煩惱

其實還有一個很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培養一點自己擅長的興趣愛好。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空虛的,需要不停的刷存在感。

廣場舞大爺大媽天天鬥舞,難道真的是為了健身,健身在家裡做不行,一定跑到廣場上嗨!說白了,就是空虛需要存在感。刷存在感的方式太多了,歌唱的好,舞跳的好,字寫的好等等,只要是你擅長的,都可以發到社交網上,總有人會欣賞你的。

我們不需要別人定義我們的人生,我們只要知道自己存在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