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忙,教练很慢,咋办?

我们很忙,教练很慢,咋办?

我们很忙,教练很慢,咋办?

全文共2302字,阅读时间大约6分钟

感觉用教练很慢,我们日常那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呢?

当人们刚开始接触教练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常常是“做教练好慢啊,我哪有时间耐着性子提问呢?外面压力那么大,哪有时间听那么多,员工赶快听话照做就完事了。”

教练的应用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教练的时候,一方面我们会从教练的核心技能出发,学习如何聆听、如何与谈话对象建立深层的信任?如何问出有力的开放式问题?学习如何为对方创建愿景?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去学习一段完整的教练对话整体的框架和流程是什么,比如大家熟知的GROW模型、埃里克森国际教练学院的教练之箭等。

所以当我们作为初学者在学习后应用,常常有一个误区——我需要在和他人对话时每一次都遵循这个流程,一步都不能少。真实的情况是,我们遇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需要灵活的应用教练。

1

“火急火燎”时“告知”并没有错

学习教练并不是要求我们永远“提问”,特别是在时间管理中“既重要又紧急”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直接将答案告诉员工。

因为这种情境下,人们需要的是马上应对出现的问题,马上让事情得以解决。

举个例子,假如着火了,员工来找你,你一定会马上告诉他灭火器在哪里、怎样获得帮助等等,而一定不是还提问他“你觉得现在该怎么办呢?”

我们很忙,教练很慢,咋办?

2

转变从日常的沟通风格开始

——从“告知”到“提问”

这是应用教练最常见的情境,这样的应用非常的灵活,就是当你的员工遇到状况来找你时,过去你习惯了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而这一次你会停一下,然后问他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或者你在办公区走动,你看到了员工的一些状况,过去你可能会直接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或直接“命令”他做什么,现在你可以慢下来,提问并听听他的想法。

还有可能你在电梯你遇到了一位伙伴,平时你们直接聊天,这一次你会好奇的问问他昨天过的怎样?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又或者在你部门内的会议,过往总是你一个人从头讲到尾,现在你可以通过嵌入一个开放式问题,让部门伙伴都开始参与和贡献。

这样的沟通可能只需要1-2分钟,是一种随时随地可以应用的沟通风格。但是不要小看这样的一个小转变,你会带来员工的自我思考,你的聆听会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信任和关爱,假如这个问题问出去对方感受到了启发和价值,未来他们就会更加期待你可以持续用这样的方式支持他们。

我们很忙,教练很慢,咋办?

3

重要的谈话需要专门的时间和空间

假如你的谈话对象是你重点培养的人才,或者你需要就某个项目与某个员工进行专门的沟通,这样的场景都非常适合进行一个完整的教练对话,大概需要25-30分钟,你们会需要拥有一个独立的安静并放松的环境,在这样的空间里开始对话。

这个过程你会遵守教练对话的框架和流程,一步步的聆听发问,直到支持对方获得对话希望取得的成果。

我们很忙,教练很慢,咋办?

4

持续通过教练对话支持个体/团队/项目的成功

在我们应用教练一段时间后,我们对于教练的各项技能会变得更加的自然和纯熟,教练的状态也会更加的稳定,这时候我们可以大胆的将教练的方式应用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比如:关键员工的发展、项目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团队的塑造和建设、与客户的沟通、公司层面的会议、部门内部日常的会议等。

教练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管理者管理员工、管理项目、发展团队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一个教练型的领导会通过持续的一次又一次固定周期的对话,每次30分钟-1小时,管理人们的进步和成功。教练成为支持每个人、每个团队成长突破非常有力的武器。

我们很忙,教练很慢,咋办?

5

灵活的教练对话在诸多实践后会自然出现

在我进行教练培训的过程中,对于初学教练的管理者,还是非常鼓励大家如果有20分钟以上的时间,请最大化的遵循教练对话的流程进行沟通。

因为这些流程框架经过大量实践和长期应用得到验证,即使在我们教练状态不稳定、教练能力不高时却仍然能确保对话的成果。所以一开始,就是看起来有点笨笨的、傻傻的去照做,为自己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当我们用的多了,熟练了,自然了,大家很快会发现流程的顺序我可能会调整,有的部分可能完全没有用到,过程中还会问出一些自己都没有想到的问题,对话结束发现效果却非常好。

这都是因为我们经过大量的练习,让自己的聆听更加的深入和系统,让自己的状态更加的中立和流动,过程发生的都是该发生的,我们已不再需要固化的流程和框架。

因此,从初学者开始,我们需要一些刻意的记忆、专门的对流程的关注,也许还需要拿着流程在手里,经过积累慢慢的我们可以不看流程,自然发问,再到最终,我们可以完全脱离流程,灵活、自然、恰到好处的问出那些最棒的问题。这是一个学习一定会经历的过程。

小结

真实的情况是,在人们深刻的体会到“教练”的价值之前——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团队,甚至是组织的价值,感觉到“忙、没时间、教练慢”非常的正常。

事实上,在每一段持续的教练对话开启的第一次、第二次,往往的确是需要花时间的。

但最大的不同是,过去我们在做事带人的开始,用看起来“简单直接”的“告知、命令、指挥”,花了看起来少的时间去让员工、团队做事情,但是事情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大量的问题、执行不力、没有结果。

教练所做的是在前期,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深度的信任和连接,花时间打造坚实的项目基础,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看到团队的投入、热情和动力,在项目结束时收获丰硕的成果,并极大的支持了团队的成长和突破。

所以,比较起来,哪个更快哪个又更慢呢?

教练的应用非常灵活,可以是一个提问:1-2分钟;可以是一次对话:20分钟-1个小时;也可以是一系列持续的固定周期的对话,持续半年甚至1年以上。这都取决于我们对话的人、事和环境。

但是无论怎样,可以清晰预见的是,我们应用教练越久,它所带来的价值就会越大,创造成果的速度就越快!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