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期限從3個月縮短至22天——杭州法院全面推廣在線司法鑑定模式

鑑定期限從3個月縮短至22天——杭州法院全面推廣在線司法鑑定模式

司法鑑定週期過長、鑑定材料交接手續繁雜、重複鑑定率高、當事人奔波次數多,嚴重製約了法院審判質效,影響了當事人的司法“獲得感”……

鑑定期限從3個月縮短至22天——杭州法院全面推廣在線司法鑑定模式

怎麼破?先來看個案例吧!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劉某訴被告人陳某故意傷害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一案,陳某對劉某自行委託鑑定構成十級傷殘的鑑定意見有異議,申請重新鑑定,2017年12月4日,杭州市餘杭區法院通過在線司法鑑定平臺提交鑑定,同年12月25日浙江千麥司法鑑定中心出具鑑定意見(承辦人12月26日收到),從申請鑑定到法院收到鑑定意見只用了22天。

如果按照傳統的線下鑑定模式,當事人申請鑑定之後需要到法院做鑑定筆錄,承辦人把申請書和鑑定筆錄移送到對外委託鑑定管理部門,當事人再來法院參與搖號確定鑑定機構,法院再把案子移送到鑑定機構,鑑定機構受理後按照自己的工作進度出具鑑定意見,鑑定機構再將鑑定意見送至承辦法官,鑑定時間不受限,通常整個流程下來要三個月左右。

在線司法鑑定,鑑定時間顯著縮短,訴訟效率極大提升!

怎麼做到的?

鑑定期限從3個月縮短至22天——杭州法院全面推廣在線司法鑑定模式

2017年10月,餘杭法院被浙江高院指定為全省民事案件在線鑑定改革試點法院。2017年12月,餘杭法院在道交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平臺上正式運行在線鑑定模塊,有效縮短鑑定週期,提高審判質效,減輕當事人訴累,提升群眾滿意度。

具體做法:

1.在線鑑定模式實現了各方數據聯通,通過互聯網在線平臺完成相關的鑑定流程,極大地便利了當事人。

2.在線鑑定平臺對鑑定機構進行逐案分析評價,使鑑定評價與鑑定機構選中率及退出機制相掛鉤,鼓舞、鞭策鑑定機構提高鑑定效率、保證鑑定質量。在線鑑定案件的異議率、重複鑑定率大幅下降。

3.在線鑑定平臺通過全程留痕,全程公開,實行節點管理,接受各方監督,大大提升了鑑定的公信力。

4.通過定期召開鑑定機構及鑑定機構管理部門聯席會議,統一鑑定標準,擠壓“鑑定黃牛”生存空間,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

餘杭法院迄今共試點案件698起,鑑定期限從平均3個月以上縮短至29.7天(約22個工作日)以內。

鑑定期限從3個月縮短至22天——杭州法院全面推廣在線司法鑑定模式

鑑定期限從3個月縮短至22天——杭州法院全面推廣在線司法鑑定模式

鑑於餘杭法院試點成效,杭州法院在線司法鑑定推廣工作正式啟動。6月20日,杭州市中院召開在線司法鑑定現場推廣會議,佈置杭州兩級法院推廣方案。

鑑定期限從3個月縮短至22天——杭州法院全面推廣在線司法鑑定模式

杭州中院副院長林沛表示,在線司法鑑定推廣工作要不斷總結問題和經驗,在使用中促成信息軟件的不斷升級迭代,讓程序更加簡化、工作效率更高、老百姓體驗更好。杭州兩級法院要積極進取,迎難而上,爭取把試點變成亮點,把“在線司法鑑定”打造成杭州法院的新名片,為向全省、全國法院推廣積累杭州經驗。

下一步,杭州兩級法院將不斷深化在線司法鑑定工作:

一是完善鑑定平臺的建設,包括工程造價、工程質量類鑑定在鑑定節點管理、鑑定期限、鑑定費用收取標準的完善等。

二是進一步完善與鑑定機構管理部門的數據共享機制,並擴展與其他鑑定機構管理部門的數據共享。

三是進一步拓展鑑定範圍。在第一期、第二期在線鑑定順利運行的基礎上,儘早開始在線鑑定第三期即產品質量、會計審計及其他類鑑定的拓展工作,力爭在2018年年底前實現在線鑑定平臺鑑定類別的全覆蓋。

在線司法鑑定

用時更短

效率更高

體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