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玉豬龍是五六年前紅山文化的代表,是深受收藏喜愛的一類藏品,無論哪一類文玩場所都不乏玉豬龍的身影,估計散落在民間的玉豬龍不下數以萬計。史前紅山真會留下這麼多玉豬龍嗎?

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玉豬龍不僅僅是一種飾物,而應是一種紅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靈的圖騰,考古發掘告訴我們,玉豬龍是掛在墓主人的胸前之物,象徵著主人的某種權利。這樣的墓主人很可能是部落的酋長兼巫師。他們執行著溝通天地、溝通人與神之間關係的職能,而玉豬龍就是主人的通靈之物,死後也伴隨著主人長眠於積石冢內。由於玉豬龍是一種通神禮器,絕非一般人所能擁有,當時對製造玉豬龍的規制肯定也相當嚴格,估計其數量應該不會太多。

據不完全統計,至目前為止在遼寧境內,真正通過考古挖掘出土的玉豬龍僅3枚,考古發掘出土及科學採集的玉豬龍僅十幾件,有關專家預計其存世總數量應不超過100枚(當然,可能“有關專家”的預計也有些保守了)。

玉豬龍第一次通過正式考古發掘得到的實物標本,是在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N2Z1M4(第2地點1號冢4號墓)墓(圖1)。

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圖1

當時N2Z1M4玉器出土狀態呈:一隻大玉冕枕於墓主頭骨之下,一大一小兩隻玉豬龍擺放於胸前(圖2)。

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圖2-1

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圖2-2

其中,N2Z1M4出土玉豬龍標本第2號,通體高10.3、寬7.8、厚3.3釐米,淡綠色,微泛黃,通體精磨,光澤圓潤(圖3)。在發掘牛河梁以前,玉豬龍早有傳世品出現,但人們不知其來源。而這件玉豬龍是第一次通過正式考古發掘得到的實物標本,而且是原地原產的標本,其意義非同一般。

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圖3-1

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圖3-2

對於這隻玉豬龍背部的紅褐色斑(圖4),有學者指出這是河磨玉原有的皮殼,從而得出牛河梁玉器大多為河磨玉的結論,這也引起了關於紅山文化玉料及其來源的一些爭論。現在已經證實:出土的紅山文化玉器中,經鑑定大部分是用岫巖河磨玉製作。紅山文化時期岫巖河磨玉已被廣泛利用。什麼是河磨玉?億萬年前,岫巖透閃石玉礦裸露於地表,經風化後,成為大小不同的塊狀玉礦石,在被山洪衝下山後,在河水裡隨卵石一起運動,便磨成卵石狀,被稱為河磨玉。

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圖4

觀玉豬龍之形,竟是專門挑選了扁平而橢圓的鵝卵石,並且充分利用了原石天然形成的特徵,鑽孔、雕琢龍首,對原材料的利用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圖5)。因此,玉豬龍的身態原本是以扁平而橢圓的卵石原態為依託雕琢而成,其中人工與天工各佔一半而又渾然一體,這樣的設計,真可謂是聰明透頂、冠絕古今!

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圖5

河磨玉一般帶有的特徵,就是玉石脫離山體後,接觸到金屬礦又經過河水長久沖刷產生的特別質地,一般會有紅褐色的外皮。

這對於我們更準確地辨識紅山玉有很好的啟發,如果見色,先要分清是玉皮還是沁色、次要分清真皮還是仿皮,還是可以輕鬆識“沁”的(圖6)。

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圖6-1

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圖6-2

古玉學步(70):源尋標本玉豬龍 回探紅山積石冢

圖6-3

那麼,文物市場上流通的數量數以萬計的玉豬龍又有幾個為真呢,這個你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