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鸠那罗本缘记(上)

古印度时代的阿育王,在一天当中建造了八万四千塔;就在这一天,阿育王夫人钵摩婆底(译为芙蓉花)产下一名男婴,形貌端正,尤其是眼睛最为庄严,所有见到王子的人,无不喜爱与赞叹。

宫人立即禀白阿育王:「大王!您造塔功德殊胜,夫人今日得生贵子。」

阿育王闻此喜讯,满怀欢喜,说偈道:「我于今日,大生欢喜,我孔雀姓,名闻一切,宫人以法,由之增长。」

因此,王子就被命名为达磨婆陀那(译为法增长),当阿育王见此儿时,非常欢喜,说偈:「我儿目端严,为功德所造,光明什辉曜,如优波罗花。以此功德眼,庄严于一面,其面貌端正,譬如秋满月。」

阿育王问诸大臣:「你们可曾见过像王子眼睛这般端严的人?」

众臣回答: 「于众人中,实在未曾见过!听说在雪山中,有鸟名鸠那罗,此鸟眼之庄严与王子相似。」

诸臣便说偈言:「于雪山顶,有宝花处,鸠那罗鸟,而住其上,此儿二眼,类彼鸟眼。」

阿育王说:「将此鸟带来给我看看。」

此时,于虚空上半由旬的夜叉神听闻阿育王所言,地下一由旬之龙神亦听闻阿育王所语,于一念顷,夜叉神即带来此鸟。

阿育王将鸟眼与王子眼睛相比,果然是相同无异,便将王子命名为鸠那罗,并说偈言:「大地人王,以可爱眼,鸠那罗名,说为儿名,是故大地,其名远闻。」

鸠那罗长大成人后,阿育王为其纳妃,名为千遮那摩罗(译为金鬘花)。

有一天,阿育王与鸠那罗到鸡园寺,寺里的上座耶舍比丘是证得六通的阿罗汉,当耶舍一见到鸠那罗时,内心知道:不久之后,鸠那罗将失去双眼。于是禀白阿育王:「何故不令鸠那罗作其当作?

佛典故事:鸠那罗本缘记(上)

阿育王听了上座比丘所言,就对鸠那罗说:「上座大德教汝应作所当作,汝应依从上座之教诲。」

鸠那罗顶礼耶舍双足后说:「大德!恳请您慈悲教示我所应作。」

耶舍比丘告诉鸠那罗:「眼根不是恒常不变的,汝应当思惟此理。 」接着说偈:「汝鸠那罗,常思惟眼,无常病苦,众患所集,凡夫颠倒,由之起过。」

鸠那罗返回宫中后,便时常静处独坐,思惟眼根等六入是苦、是无常。

阿育王的第一夫人名叫微沙落起多,有一天她到鸠那罗住处,看见他独自一人正在静坐。微沙落起多见到鸠那罗的双眼,生起了欲爱心,于是走上前去以手环抱鸠那罗。因为被鸠那罗拒绝,从此微沙落起多便心生瞋恨,时常想要趁隙杀害鸠那罗。

在孔雀王朝的北方,有一国家名德叉尸罗,发生了违抗阿育王圣谕之事,阿育王听说后,打算亲自前往彼国问罪。大臣禀白:「大王!您不需要亲自去,只要派鸠那罗王子去即可。」

于是阿育王下令由鸠那罗前往德叉尸罗国,鸠那罗遵照王命。阿育王视儿如己心,在鸠那罗即将启程之际,心有所感,遂说偈言:「我于今者,闻其此言,虽为是儿,而是我心,以心念故,倍加庄严。」

接着阿育王下令严格管理道路,老人、病人、死人皆不得出现于鸠那罗所经过的路上,并亲自送鸠那罗一程。

父子两人同乘一车,临别之时,阿育王手抱儿颈,望着鸠那罗的双眼,啼泣而言:「若有人见,鸠那罗眼,心欢喜故,有病皆除。」

这时,有一相师婆罗门观察到鸠那罗不久将失去眼睛,又见阿育王唯独望着王子的眼睛,无视于其他,见此情景便说偈言:「王子眼清净,王观之欢喜,眼光明庄严,云何而当失。此国诸人民,见鸠那罗眼,一切皆欢喜,犹如天上乐。若见其失眼,一切当苦恼。」

当鸠那罗行至德叉尸罗国时,该国人民听说鸠那罗王子即将到来,在半由旬之外就开始严格管理道路,并以宝瓶盛水放置各处,以招待来众。德叉尸罗国人民便说偈:「德叉尸罗人,执宝罂盛水,及诸供养具,迎鸠那罗王。」

当鸠那罗抵达时,该国人民合掌说道:「恭迎王子驾临,我们无意鬪诤,也无意与阿育大王有嫌隙,只是大王遣派到我国的大臣,是一位治理无方、不行德政之人,请求将其废除。」

接着人民以种种供具供养鸠那罗王子,国王亦迎请鸠那罗至国中。

此时的阿育王身染重病,粪从口出,毛孔中亦流出不净液体,一切良医都束手无策,无法治愈。

阿育王告诸大臣:「召鸠那罗王子回宫,我要为他灌顶,传授王位。事到如今,我对这生身之命不再贪恋。」

当微沙落起多听到阿育王说的话,暗自想着:若是鸠那罗继承王位,我必当死罪。她思前想后,于是向阿育王禀言:「我有方法能够治愈大王的病,大王不需要再请其他医师进宫了。」

阿育王听了第一夫人所言,即命所有医师离去。微沙落起多告诉群医:「你们若知道有人病况与大王相同者,即将此病患带来见我。」

当时在阿毗罗国有一病人,其病况与阿育王完全一样,病人的妻子来找医师治病,向医师叙说其夫病状。医师告诉她:「将病患带来,我当面诊断病症后,再开药方。」

于是妇人将病患送至医师处,医师随即将病患交给第一夫人。夫人将此病患置于无人看见之处,命人将其开膛破肚,取出生脏与熟脏。

发现在熟脏中有一大虫,虫若往上爬,粪即从口出;虫若往下走,就从下排出;虫若向左、向右,种种不净汁液则从毛孔渗出。夫人将味道辛辣的摩梨遮磨碎,放在虫旁,虫子不死;又将毕钵梨果置于虫旁,虫亦未死,又以干姜置于虫边,亦不死;最后把大蒜置于虫边,虫即死亡。

于是夫人将此事禀白阿育王:「大王!您现在应当食蒜,病就能痊愈。」阿育王回答:「我是刹利种姓贵族,不可以食蒜。」

夫人复言:「大王!这是为了保全身命,您就当作是吃药。」经过夫人劝说,阿育王就把蒜当作药物而食。之后虫死病除,阿育王的身体就康复了。

阿育王洗浴清净后,跟夫人说:「你有没有什么心愿?任何的要求,我都会满妳的愿。」

夫人说:「希望大王让我当七天的国王。」阿育王言:「若让你为王,你必定杀我!」

夫人又言:「我只当七天的王,七日后,我一定归还王位。」

于是阿育王准许夫人的请求。夫人心里想着:现在就是我处治鸠那罗的时候了……(待续)

——典故摘自:《阿育王经.卷第四.鸠那罗因缘第四》

省思:

经云:「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欲爱是痛苦、烦恼的根源,由爱生贪求、执取,进而产生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等种种忧悲苦恼。

佛法告诉我们,万法皆是缘起性空。若能在生活中时时触物起照,思惟无常、空性之理,渐渐地就能舍除对外物的执着;不为外境所惑,不起贪瞋痴,随所住处便得自在、安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