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心脾两虚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病机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抑郁症为西医病名,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脏躁”“失眠”“善忘”相类,症状多样,病因病机复杂。

古代文献中多将该病归于“情志疾病”的范畴里。《景岳全书·郁证》曰:“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又若思郁者,则惟旷女嫠妇,及灯窗困厄,积疑任怨者皆有之。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类证治裁·郁证》言:“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证治汇补·郁证》云:“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综上可知,郁证病因以情志内伤为致病特点。中医学中情志与心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素问·举痛论》言:“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素问·本病论》曰:“人忧愁思虑即伤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思伤脾”。《灵枢·本神》言:“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若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不足,则不能濡养心神,心神失养,出现胆怯易惊、少寐多梦等症;脾气亏虚,出现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等症;气血生化乏源,终致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而见郁闷寡欢、情志不舒、心情低沉、兴趣索然、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等一派神气不足的表现。心与脾两脏联系密切,二者阴阳相通,经络相连,气血互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既体现在生理上,也体现在病理上:如过度思虑或者劳心过度,则导致心血耗伤,又可引起脾之运化功能失常,进而气血生化无源,最终导致心脾两虚,由此可见,心脾两虚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病机。

《中医内科学》郁证中辨证为心脾两虚证,证见:多思善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健忘,失眠,纳差,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