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全面運行:一條被誤讀的央視新聞

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全面運行:一條被誤讀的央視新聞

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全面運行:一條被誤讀的央視新聞

胡文

6月16日,央視新聞一則關於“全國不動產登記體系全面運行全面運行”的消息,引起了許多媒體的關注。但很可惜,一些過度的解讀完全偏離了新聞報道的本意。

該報道長達近8分鐘,主要信源來自自然資源部,也就是機構改革前的國土資源部。新聞的主要內容如下——

據自然資源部消息,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已實現全國聯網,我國不動產登記體系進入到全面運行階段。針對一些地方在不動產登記工作中存在的“辦證難”等問題,近日,自然資源部在全國部署了不動產登記窗口作風問題專項整治。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重點指導各地進一步豐富不動產登記過程中的便民利民的舉措。

自然資源部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國335個地市、2853個縣區共設立3001個不動產登記辦事大廳,平均每天為30多萬企業和群眾提供不動產登記服務。但是,在運行中,一些地方仍出現了“辦證難”等問題。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指出,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施以來,全國共有109個大廳出現過凌晨排隊、黃牛倒號的問題。一些地方對服務能力和水平與群眾辦證需求之間的差距視而不見,簡單“一限了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90個辦事大廳存在違規收費的問題,一些地方違法違規收取落宗費、證書工本費、查詢費、測量費等。

自然資源部部署從6月起,用3個月時間在全國開展專項整治,推進“減證便民”,清理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前置環節。同時,要求全面清理煩擾企業和群眾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複證明等各類無謂證明。王廣華表示,部門之間的共享和協同要放在窗口裡邊,不要讓群眾來回跑。部門間要構建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實現通過信息共享獲取登記資料、身份信息和婚姻信息等。同時積極向有關部門共享不動產登記信息,逐步實現在社會救助、子女上學、戶口遷移、企業工商登記等領域,不讓群眾跑路舉證。

在這則消息中, 最重要的是就是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實現全國聯網。也就是,任何一箇中國公民,其在國內已經確權的不動產(包括房屋、土地、草原、林地等),在這一系統中都可以一鍵查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些都是合法登記、具有清晰產權的不動產,而諸如小產權房、軍產房乃至企業自建房,在這些系統中自然是查不到的。

令人詫異的是,在這條央視新聞的報道中,都將不動產登記與反腐聯繫了起來,其中有這麼一段——

醞釀多年的不動產登記制度進入全面運行階段,意味著居民擁有房屋的情況“全透明”。很多人希望不動產登記能夠遏制官員腐敗。專家表示,雖然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初衷不是以反腐為目標,但是如果司法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等依法查詢的話,確實可以迅速查詢到以人為單位的名下所有不動產,這會對貪腐官員起到震懾作用。

在上述報道中,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初衷不是以反腐為目標,這一判斷是對的。但如果要依靠這一系統對貪官產生震懾的話,那麼參與該報道的央視記者對我黨在反腐敗以及相關制度建設的情況太不瞭解了,反映也太過滯後了。可能是受這段報道的影響,一些自媒體也將這條消息與反腐掛鉤,得出的結論是,貪官和炒房客慌了。而真實情況是,由於幹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企的普遍實行,在一個單位的主要幹部的名下不動產其實在都在組織的掌握之中,早已如同“透明人”。通過幹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對懷疑有不正當收入和財產的,組織自然可以進行調查。如果一個官員試圖對名下房產不如實報告,那麼他早已受到了包括最低為誡勉談話的處理乃至查處,根本用不上不動產登記制度全國聯網這個大棒。

事實上,儘管尚未實現幹部個人財產公示制度,但幹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通過三年的完善,已經越來越細,越來越嚴。可以說,除了現金以外,包括不動產、證券、基金、保險乃至參股投資企業(含境外)以及出入境事項都需要報告。以不動產為例,最初外地不需要報告,後來全部需要申報。如今,對不動產漏報面積達到多少、證券漏報金額達到多少的,將受到什麼樣的處罰,都有十分詳細的規定。在許多落馬的官員中,不少人正在個人事項報告中露出了馬腳。一些幹部因為不如實填報,受到了十分嚴厲的處理。為了做到正確填報,許多單位都要進行填報輔導,乃至案例剖析。這鐘制度層面的建設,已經遠非之前所比。

此外,在此前的房產交易登記過程中,一些心中有鬼的官員即便想把名下房產轉移到其它人名下,在二手房過戶過程中,也會留下交易痕跡。同時,這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中也需要報告。就是說,即便沒有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反腐照樣在深入進行。反腐敗以及制度化建設早已走在了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的前面。

實際上,在央視這則報道中,自然資源部的重點也不是放在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在反腐方面的作用,甚至也不是在樓市調控方面的作用。其重點是,從6月起,用3個月時間在全國開展專項整治,推進“減證便民”,清理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前置環節。同時,要求全面清理煩擾企業和群眾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複證明等各類無謂證明。

根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權利人可以查詢、複製其不動產登記資料。因不動產交易、繼承、訴訟等涉及的利害關係人可以查詢、複製不動產自然狀況、權利人及其不動產查封、抵押、預告登記、異議登記等狀況。權利人、利害關係人申請查詢、複製不動產登記資料,須證明有利害關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查詢申請書;查詢目的的說明;申請人的身份材料;利害關係人查詢的,提交證實存在利害關係的材料。

這一規定表明,這項制度同時要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個人並不能隨意查詢他人的不動產信息資料,只有存在利害關係的,才能申請查詢。

實際上,即便是對炒房客,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也沒有直接的制約作用。對炒房客產生制約的,主要是各地的限購制度以及銀行貸款制度。對於沒有限購的城市,炒房客自然不受影響。對於銀行來說,個人信貸情況早已聯網,可以說一目瞭然,這才是對炒房客能夠產生直接制約的關鍵龍頭。

其實,不動產登記制度全國聯網最重要的作用,還是在於掌握全國以及各地不動產的整體狀況以及建立大數據庫,分析進而制定包括樓市在內的各種政策。同時,有利於保護不動產交易之中的相關參與方的合法權益。但是,由於小產權房、軍產房乃至企業自建房並不在這一體系之中,因而其作用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