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母親節,想念……)

溫暖(母親節,想念……)

我曾長時間泡在網上,只為尋著一張圖片,符合我心底深處的一個場景。然而無論如何努力,都未能找到一張最滿意的。

那是我小時候,大概六七歲的年紀。冬天的夜,寒冷而漫長。裡屋,煤油燈下,床邊一張高方桌,我坐在床頭,伏案寫作業。母親也坐在床上,就在我身邊,披著棉衣,腿上蓋著被子,被子上放著針線筐。碎布、針線、剪刀、頂針、手鉗等工具都有。

母親看著我寫作業,同時縫衣服,或納鞋底。

我做完作業,順勢往下一縮,就滑進了溫暖的被窩。我喜歡轉過身來抱著母親,並透過她披著的衣服的縫隙看她。燈光下母親那樣慈祥,專注於她的針線。她回過身給我掖緊被角,看到我正在看著她。我微笑,母親也微笑。“睡吧!”她說。

每一個冬夜,我都是這樣溫暖地滿足地睡去。

有時候場景有所變化,母親在裡屋房間空地上支起一張簡易的紡車,吱呀吱呀地紡線。還有時在另一個房間裡哐當哐當地織布。

童年的歲月,就這樣慢悠悠地流淌。

母親總是不停地忙著她的事。下大雪的時候,她會在房間裡擺開桌子,在桌子上納鍋拍(手工鍋蓋)。高粱梃子一根根排上去,用針線固定、壓實。梃子要交叉著納兩層,相互支撐起一個堅固的平面。然後用針在最中央固定一根梃子,梃子轉一圈,用快刀環切一週,鍋拍就被切成一個正圓。小時候家裡燒木柴的地鍋,用的都是這種鍋蓋。蒸出來的饅頭,總有高粱杆的清香。平時包好的餃子,切好的麵條,也會放在這種鍋蓋上晾著。

梃子切下來的下腳料,母親會用針線穿起來。長長的一串,猶如黃色的鞭炮,這是我童年時代孩子們的一種玩具。那時候我就時常提著它,在厚厚的雪地裡奔跑、歡跳……

記憶中的場景大約發生在30年前。如此算來,母親當時30多歲,也就是我現在的年齡。如今自己的孩子也已長到五六歲。我不知道,在孩子心中,是否也能留下類似溫暖的記憶?

我希望他會有。這種人生最初的溫暖,會永存在心底深處。它如一盞溫暖的燈,光線雖微弱,卻可以驅走生命中的黑暗和寒冷。(文/夏楊)

溫暖(母親節,想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