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要說區塊鏈競爭最激烈的領域,絕對非 ”公有鏈”莫屬。可以說,誰能成為區塊鏈基礎層的主鏈,誰就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巨頭。

底層公有鏈,就相當於區塊鏈的操作系統。操作系統的存在使區塊鏈從概念走向應用的門檻不斷降低,區塊鏈技術應用領域的想象空間也被無限放大。簡單來說,公有鏈就是區塊鏈領域的windows,而公有鏈的每次升級以及更新換代就相當於windows的每次升級了。

現階段公有鏈簡介

下面簡單介紹一些現階段的公有鏈:

比特幣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比特幣作為公有鏈的鼻祖,交易可以通過腳本來實現,但比特幣的腳本語言比較簡單,僅有256條指令,因此存在交易速度慢、手續費高等諸多問題。

比特幣雖然貴為幣圈風向標,但是在其上面構建商業化應用,顯然是不現實的。

以太坊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相較而言,以太坊是一個可編程的區塊鏈。目前大多數的ICO項目都是基於以太坊開發的,開發者在以太坊上運行項目,需要支付以太幣。基於以太坊的項目越多,對以太坊的需求就越大,以太幣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成為了目前區塊鏈時代的最大贏家。

但以太坊也並不是完美的,它的平均交易時間在十幾秒至十幾分鍾,網絡擁擠情況下甚至會需要十幾個小時,最近的fcoin事件導致以太坊極度擁堵,交易成本大大提高,這種情況下如何能支撐大量的DAPP同時運行呢?

同時,以太坊依然存在擴展性和效率的問題。以太坊採取的租賃模式,相當於是租用了節點的帶寬和計算能力,因此每一個交易都需要給節點一定的轉賬費(gas費)。另外,以太坊的“可編程”並非“可任意編程”,也就是不具備“通用計算”能力,其經常強調的圖靈完備在現實生活中會受到物理侷限性制約。

EOS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EOS是Block.One公司正在研發的一個區塊鏈底層公鏈系統,目的是解決現有的區塊鏈應用性能低、安全性差、開發難度高以及過度依賴手續費的問題,實現分佈式應用的性能擴展。

EOS 提供帳戶、身份驗證、數據庫、異步通信以及在數以萬計的CPU或群集上的程序調度。該技術的最終形式是一個區塊鏈體系架構,每秒可以支持數百萬個交易,同時普通用戶無需支付使用費用。

而EOS雖然號稱能做到每秒支持數百萬個交易,實際的測試網絡表明並非如此: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可以看到,主網上線之後,EOS僅能保證1000TPS。

而近期EOS RAM的暴漲更是讓DAPP的開發成本大幅提高,不禁讓人感嘆:原來在EOS生態上第一個炒作的點居然是EOS RAM。

公有鏈應該怎麼做?

作為公有鏈的代表,以太坊的千倍傳奇促使著後來者們爭先恐後地湧向這塊大蛋糕,知名的就有AE, EOS, IOTA, NEO, QTUM等等。這些公有鏈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是沒有讓投資者失望,平均ROI都達到了百倍以上。

在高回報的誘導下,無數公鏈項目開始了摩拳擦掌的征程,然而大部分公鏈項目似乎忘了公鏈的存在意義,一味地以追求TPS為目的,只做“技術”不做“人”,公鏈的主要功能是做DApps,建立生態,讓通證經濟跑起來啊!

事實上,如今的底層公鏈距離真正的大規模商業應用還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說目前的公鏈項目幾乎都不適合商業化應用的開發,大規模應用很難實現真正的落地,究其原因,首當其衝的要數目前底層公鏈項目性能無法支持高併發、智能合約公鏈平臺缺乏支持各類通證生態兼容。底層問題解決不了,商業化應用只是一句空話。

目前,區塊鏈2.0智能合約時代(以太坊)的每秒處理速度大概在70-80筆,這與每秒7萬次交易速度的VISA和峰值時每秒9萬次交易速度的支付寶相比,幾乎沒有可比性。現存公有鏈的巨頭們當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比如以太坊希望通過CASPER協議來改善性能,同時側鏈的誕生(Gonetwork)也為以太坊的改良提供了方案。

另一方面,用戶數量多少和存留率直接體現出DAPP的價值,而目前區塊鏈應用用戶數普遍過少。行業分析公司Alethio近期發佈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1000個DAPP在以太坊網站上發佈並得到應用,即便如此,在以太坊DApp日活數排行榜上,排名最高的DAPP ForkDelta 日活數僅有2517。可以說,一個良性的DAPP生態,即使有技術基礎支撐,沒有用戶就談不上真正落地。

現在有一款在海外熱度較高的公鏈項目DREP,據瞭解電報社區已經達到3萬多人,而且還沒ICO,可以說是一塊璞玉。今天主要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創始人是量子鏈前首席開發徐小龍和谷歌造夢工廠工程師Matt Bennice。

DREP是什麼?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DREP針對現有行業的併發性低、區塊鏈用戶基數小這兩大痛點,構建高性能技術底層,實現高用戶流量和高價值數據上鍊,從而打造出一個區塊鏈聲譽數據生態。

DREP的系統由兩塊構成:DREP底層聲譽公鏈和在服務層中部屬的DREP聲譽協議。

DREP底層聲譽公鏈

所有協議以及DAPP都需要運行在公鏈之上,而DREP團隊就量身打造了這條底層聲譽公鏈,具有擴容性強、性能穩定、注重隱私保護等特點。

DREP鏈採用新型的狀態分片(state-sharding)結構,通過主鏈和分片相對獨立的治理機制,極大程度提升了網絡的吞吐量。主鏈與分片獨立處理交易、存儲數據、共識機制差異化,提高了併發性能。

DREP鏈極大程度消除超級節點和分片內的作弊行為;並且支持安全的分片及跨片交易。同時,DREP也已經與QuarkChain達成了合作,將合力研發並制定區塊鏈行業併發性和交互性的解決方案。

最近一次V神來中國做的演講,相信大家還有印象,演講內容講的就是分片。作為以太坊採取的未來擴容方案的一部分,分片技術可謂萬眾期待。

其基本思想是,將網絡中的節點分成不同的碎片,各分片可以並行處理不同交易,這樣可以並行處理相互之間未建立連接的交易,以提高網絡併發量。分片方案的特點是,隨著節點數目的增加,網絡吞吐量也隨之增加。

DREP聲譽協議

DREP在服務層中,創新性地部署了DREP聲譽協議(Reputation Protocol),服務於DAPP獲取用戶流量,提升用戶留存和加速流量變現。DREP聲譽協議主要包括幾大核心機制及功能組件:聲譽量化算法庫,聲譽變現模型,雙向投票權重機制,虛假賬戶鑑定機制,用戶聲譽數據共享池,聲譽資產交換中心。

這樣描述,讀者可能看得一頭霧水,簡單來說,作為一個企業,它只要使用DREP的聲譽協議,就能方便得引入聲譽系統,而無需去考慮聲譽如何計算、如何變現、如何鑑定等問題,DREP會幫你統統搞定的。

在這個聲譽協議之中,DREP為傳統互聯網平臺和各類企業區塊鏈化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這些平臺和企業只需要使用DREP的聲譽協議,就可以迅速轉型為區塊鏈,而不需要改變原來的操作和盈利模式,這也保證了應用場景上用戶的留存,從根本上解決了區塊鏈用戶基數小的問題。

DREP的特色和優勢

解決合作平臺的發展痛點

由於傳統互聯網平臺本身的缺陷,聲譽系統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比如數據不可信、惡意操縱、評價機制單一、缺乏經濟獎勵、孤島效應嚴重等等。

就在此時,區塊鏈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去中心化”的先天特性賦予了區塊鏈超越傳統互聯網的優勢,而DREP正是敏銳地捕捉到了傳統互聯網平臺聲譽系統的不完善,率先推出了DREP鏈+聲譽協議,試圖提供針對各類聲譽資產交易變現的高性能去中心化解決方案。

打造聲譽管理為核心的用戶池

擁有了流量,就擁有了一切,而區塊鏈現在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用戶基數實在太少。試想,如果DREP能通過針對現有平臺和企業的聲譽管理打造出一個大流量的用戶池,那巨大的流量和用戶粘性無疑會讓DREP鏈在這場公有鏈之戰中爭得先機。

實現區塊鏈應用價值重構

APP的出現,為生活、商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而目前已知的很多DAPP,並沒有解決現有問題,更多的是為了開發而開發,實用性弱,使用操作不便捷,准入門檻高,難以形成自身的用戶體系。

DREP的出現為DAPP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聲譽協議在每個DAPP中都能找到應用場景,而DREP鏈又幫助DAPP提供了各種解決方案,這對於應用的價值重構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降低傳統平臺轉型區塊鏈的門檻

之前,傳統平臺轉型區塊鏈需要通過 ico campaign, 用戶進入區塊鏈的門檻基本都是以炒幣的方式進入,而DREP的出現,為傳統平臺轉型區塊鏈提供了簡單快捷的方式:採用DREP的聲譽協議,其餘的事情DREP幫你搞定。

加速轉型各類互聯網平臺和企業

DREP目前已經有以下應用場景:

電商型平臺社交型平臺工具型平臺內容型平臺遊戲型平臺各類企業平臺

隨著區塊鏈的普及以及DREP的生態發展,聲譽數據池的邊際不斷擴大,未來多元化合作平臺可期。

DREP的生態和願景

DREP的生態

通過DREP底層聲譽公鏈和在服務層中部屬的DREP聲譽協議打造出一個區塊鏈聲譽數據生態。

也就是說,有別於現有傳統互聯網平臺的聲譽體系,DREP旨在打造出一個去中心化的聲譽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差評師、推手、水軍現象將被有效地預防和減緩,我們所看到的聲譽數據更加真實可靠的,營造一個更良性的平臺生態。

DREP的願景

在互聯網紅利尾期,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機制、經濟激勵、數據共享的優勢,為各類應用重構一個價值再分配、流量再激活、以聲譽體系為核心的區塊鏈平臺。

也就是說,DREP的願景是將所有互聯網平臺和傳統企業的聲譽系統整合起來,都放到自己的DREP鏈上,併為他們重新打造一套多維度的聲譽體系,讓聲譽數據實現更有意義的量化、變現和共享。

DREP的佈局

應用層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澳大利亞電子商務平臺HarkHark將基於DREP聲譽系統,實現用戶加速增長與流量變現,未來DREP鏈便能夠為HarkHark平臺提供高性能的系統架構,包括DAPP的構建和一站式通證化的方案等。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中東集團Comebey加入DREP鏈,帶動DREP聲譽數據池在中東地區的用戶覆蓋,力圖更精準的用戶獲取,生態內部通過加密貨幣作為激勵手段,增加用戶粘性。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DREP內部孵化的首款落地應用Blockbate涵蓋DREP去中心化聲譽系統的三大核心特徵:投票機制、聲譽價值量化以及代幣化來激勵用戶參與和流量變現。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新加坡蛋殼計劃是一個匯聚內容創作以及分享評論的平臺,基於DREP支持,蛋殼能夠對用戶聲譽進行量化和評級,結合聲譽代幣化機制,激勵用戶自發形成良性的共享生態。

數據層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印度大數據項目Zebi聯手DREP鏈,實現線下數據資料和線上聲譽數據的有機共享,增強用戶隱私保護的同時實現數據價值變現。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越南個性化旅遊平臺Triip攜手DREP基金會為旅行相關平臺深耕去中心化聲譽量化算法,實現旅遊生態數值上鍊。

服務層

公有鏈之戰——“技術”和“生態”誰能笑到最後?

文創服務平臺紙貴科技的知識產權與保護將被添加到DREP鏈上服務內容平臺,實現一站化的聲譽變現和知識產權保護需求。

可以看到,DREP已經在應用層面、數據層面以及服務層面完成了生態佈局,而在未來又有哪些層面會加入到DREP的生態中來?控制層面、交易層面還是處理層面?我們不得而知,只能靜靜地等待DREP之後放出來的新聞。

技術層面,DREP有了屬於自己的擴容性強、性能穩定、注重隱私保護以及支撐支撐聲譽數據的底層架構;資源層面,DREP在主網上線之前,就已經擁有了眾多DAPP,並且即將導流各大傳統互聯網平臺;模式層面,DREP沒有執著於強調TPS,並非常前瞻性地將目光聚集到了生態落地以及之後的事情了,這個倒是在發展模式上挺不落窠臼。

總的來講,作為主鏈,DREP在商業生態、發展前景、可延展性等方面都挺有優勢的,可以說是在這場“技術”和“生態”的公有鏈之戰中取得了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