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之后,又一汽车巨头出事

导读:国内知名汽车经销商集团、上市公司庞大集团最近因两件事成了汽车行业的焦点。

一是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以及包括董事长、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在内的三名高管被处罚,二是为了“续命”,卖掉5家利润丰厚的奔驰4S店

这是既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公司2018年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之后(详情点击《比亚迪“断奶”》),汽车行业曝出的又一起“黑天鹅”事件。

庞大集团的风险远不止这些,六年六度曝出违法违规事件,实际控制人99.98%的股票处于质押状态等,都证明了这是一家“高危”公司。

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庞大集团”)是以汽车销售服务为主业的大型汽车营销企业,原隶属于唐山市冀东物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4.13亿元,法人代表庞庆华。

2011年4月28日,庞大集团挂牌上交所,IPO募资60.4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O途径登陆A股的汽贸集团

,也是当时全球IPO融资额最大的汽车经销公司。

光环加身,庞大集团成功吸引各路资金追捧。既然已经上市,庞大集团就不会轻易放过这大好的融资机会。

打铁要趁热。2012年3月,庞大集团发行长期债券22亿元。2014年1月,庞大集团再发10亿元公司债券。2014年11月,庞大集团通过定向增发募资30亿元。

加上首发募资60.4亿元,上市3年,庞大集团已经从资本市场成功募资122.4亿元。

短短3年募资超百亿,庞大集团的吸金能力令人叹服。但是,与百亿融资规模相比,庞大集团给投资者的回报实在少得可怜。

庞大集团仅在上市当年现金分红0.8亿元,2012年、2013年以公司亏损为由,都没进行现金分红。

这又牵出了庞大集团上市后业绩逐年下滑的事实。2011年至2013年,庞大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5亿元、578亿元和640亿元,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17亿元、-9.32亿元和-4,414万元。

此后数年,庞大集团的业绩并没有好转。2014年至2017年,庞大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03亿元、564亿元、660亿元和705亿元,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73亿元、-3064万元、1.95亿元和-2.09亿元。

比亚迪之后,又一汽车巨头出事

庞大集团近年来扣非净利润走势

而且,上市至今,庞大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一直超过80%。对比同业,广汇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75%以内。在规模扩张上,庞大集团显然更加激进。

那么,庞大集团融到的百亿资金都去哪了呢?

上市之初,庞大集团就开始跑马圈地。公告显示,庞大集团IPO募资60.4亿元,其中约23亿元用于新建、改建经营网点项目及支付公司经营网店工程款,在募资总额中约占40%。

上市前3年,庞大集团疯狂买地、盖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扩张,3年间基础设施的增量高达88亿元。

疯狂扩张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为减少成本,庞大集团不惜铤而走险,开始违法违规使用土地。

前期,庞大集团还通过传统招拍挂程序从政府手中拿地;后期,居然绕开政府自己征地使用。

2011年,庞大集团修建了唐山古冶汽车文化广场,该广场占地220.9亩,系非法占用农民耕地,这直接引发十几起农民状告庞大集团非法占用耕地案件。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法院竟然以“原告所诉应属于在办理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为由,一一驳回了原告的起诉。

2012年7月,庞大汽贸张家口分公司违规占用农民集体土地事件曝光。庞大集团以庞大二期的名义进行征地,拆迁问题是当地村委会直接找农民谈的。

但是,直到庞大汽贸张家口分公司建成投产,当地农民也没看到征地手续与公告,这明显有悖相关规定。

2013年,庞大集团在唐山修建汽车专卖店,非法占用12,870平方米建设用地。唐山市国土资源局要没收庞大集团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12.87万元罚款。

但庞大集团一直拖延执行,经催告仅缴纳了12.87万元罚款,却拒绝履行其他义务。唐山国土资源局将庞大集团诉诸法庭,最终被法庭强制执行。

除了土地方面,庞大集团在其他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也不少。

先看汽车销售方面。作为国内汽车销售行业的龙头企业,庞大集团在汽车销售过程中“猫腻”很多。

天眼查显示,关于庞大集团的法律诉讼共计1115条,追偿权纠纷最多,共761条,其他如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土地纠纷、劳动纠纷也不少。

比亚迪之后,又一汽车巨头出事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河南、湖北等全国多个省份,都曝光出庞大集团违规售车事件。

庞大集团用欺骗手段诱导购车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将国家明令禁售的车辆充当正规车变相销售,所售部分车辆被鉴定为假冒伪劣产品,纠纷车辆超过1500台,涉案金额数亿元。

再看信息披露方面。2017年4月28日,庞大集团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公司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暂停上市。

比亚迪之后,又一汽车巨头出事

但庞大集团却将消息压下,拖延到5月2日晚间才对外公布。要知道,4月28日当天,庞大集团股价大涨了近6%,而在5月3日庞大集团公布利空消息的第二天,公司股价直接一字跌停

对此,投资者表示强烈不满,认为庞大集团这么做,给内幕知情人争取了资金出逃的时间,而高价买入者则沦为接盘侠。

庞大集团董秘解释称,虽然监管规定信息披露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内对外公布,但4月28日之后就是五一假期,公司在收到通知书的第二个工作日收盘后,即5月2日晚间才披露被调查的行为并不违规。

这种说辞,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上交所不信。5月4日晚间,庞大集团再次被上交所问询函。

除了嘴上功夫了得以外,庞大集团去年着实火了一把。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规划落地,带火了一大批相关概念股。作为河北省内知名汽车销售企业,庞大集团顺利搭上雄安概念快车,

短短8个交易日,股价大涨近50%!

比亚迪之后,又一汽车巨头出事

2017年4月初庞大集团股价走势

但是,雄安光环加身的庞大集团在2017年扣非净利润却为难看的-2.09亿,为增色业绩,庞大集团开始“断臂求生”。

2018年5月14日,庞大集团向广汇汽车转让旗下5家子公司赤峰奔驰、德州奔驰、唐山奔驰、邯郸奔驰及济南奔驰的100%股权,作价12.53亿元,全部以现金支付,

预计将为公司带来6.16亿元的收益

这5家4S店都是为庞大集团带来正收益的优质资产。连优质资产都要卖出补亏,庞大集团的现金流已经比外界想象得更加紧张。

但这并不是庞大集团首次出售子公司。2017年6月,庞大集团卖出旗下子公司石家庄誉丰汽车贸易有限公司100%的股权,预计收益约3,577万元。

与很多出问题的公司一样,在卖资产的同时,庞大集团管理层在减持方面,也毫不手软。

首先是实际控制人庞庆华。2017年5月17日,庞庆华通过长城资管“清仓”减持1.07亿股公司股份。

目前,庞庆华已经将所持公司股份的99.98%用于质押。实控人将所持几乎全部股票用来质押,这里面的风险有多高、后果有多可怕,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多次,这里就不再赘述,就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一段话做个注脚吧。

比亚迪之后,又一汽车巨头出事

除了实控人之外,其他高管也没闲着。2018年1月,庞大集团3位高管王天刚、刘振洪、刘中英合计减持公司股份157.5万股,同时又有4位高管蔡苏佳、赵旭日、刘宏伟、孙大志抛出不超过285万股的减持计划。

公司高管应该是最熟悉公司真实情况的人,庞大集团从实控人到一众高管争先恐后减持自家股票,其中含义相信明眼人已经心知肚明了。

2018年5月16日晚,悬在庞大集团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证监会历时一年的立案调查结果出炉。

庞大集团及实控人庞庆华犯下“三宗罪”:未如实披露权益变动情况,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未披露自身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调查等违法事实。

证监会毫不留情做出顶格处罚。对庞大集团给予警告,并处60万元罚款;对庞庆华给予警告,并处90万元罚款;对相关当事人武成、刘中英给予警告并处罚款。

比亚迪之后,又一汽车巨头出事

证监会的顶格处罚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在2015年3月2日至2017年5月3日期间买入庞大集团,并在2017年5月3日晚间持有该股的投资者,将获得索赔的机会。目前,相关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

比亚迪之后,又一汽车巨头出事

当下,监管持续加码,一切违法违规活动难以遁形。庞大集团之前的套路已经失效,卖子求生或许能换得短暂平静,但回归公司基本面、合法合规经营才是王道。

最近六年,庞大集团曝出六起涉嫌违法违规事件;最近三年,庞大集团的股价从最高的8.36元跌到如今的2.25元,跌幅高达73%;最近,庞大集团又被证监会处罚。

已经陷入“高危”状态的庞大集团,这次到底是生是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